科学观的理解读

点赞:22167 浏览:10444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其理论贡献使我们能够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信念,肩负起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责任.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18-02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这些重大理论和一系列战略思想,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趋成熟.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条件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科学观的理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不可能完全解决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问题,但它为后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基本理论,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就.

(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对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认真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概括地讲,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就迫使我们调整传统的发展观念、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2007年6月25日,同志在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表述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反映了当怎么发表展理论的精华所在.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所说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构成社会、国家的基本元素,只有当人的生存权等基本权利得到了保证,人才能有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因为: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坚持统筹兼顾,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高度一致.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前提和基础,并进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把代表和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上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上是相互契合的.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内容而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世界等方方面面,这些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了其内容.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深化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

2005年2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要求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即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实践,我们正在使社会主义固有的本质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新世纪,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党领导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通过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政通人和的执政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

2005年1月,同志第一次提出并且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崭新课题.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严治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党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提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我们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坚持发展”和“维护和平”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中国21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求我国全体人民及时把握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站在21世纪新的起点上,整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创新成果――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体现了高举旗帜、坚持道路与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