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

点赞:18057 浏览:816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幼儿对大千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因此,组织科学活动时,应通过日常感知、做小实验、做游戏等形式探索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以培养幼儿的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全新的观念,即幼儿科学活动是通过幼儿的尝试、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而不是对现成答案机械模仿和记忆.因此,任何一次活动都不要急于把现成答案呈现给幼儿,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感受、认识和表达,引导幼儿一步步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如:“纸的力量大”活动一开始,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撕纸的游戏,撕得越碎越好,幼儿对纸受力的情况有了初步的、直观的感受.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样的纸,一张力气大,另一张力气小”的秘密,而教师并不马上肯定幼儿的说法,自己也来试试,这对幼儿形成不盲从他人、不局限于现成答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接下来,幼儿对“秘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虽然,许多幼儿还难以将认识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但我给了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在此基础上再用简明、科学性的语言稍加点拨.一次活动的结束不表示探索活动的完成,而恰恰是为更深入的探索活动的开端.再以科学活动“万花筒”为例,万花筒的秘密被揭示后,幼儿开始利用各种材料修理万花筒,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有的幼儿一时还没有完成,这时,我没有去指导或请先完成的幼儿去帮忙,而是充分利用日常的区角活动、自由活动,使活动得到延续,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去继续探索、继续完成.

再如,大班的“玩沙”活动,首先是选好场地,准备各种容器和玩具、塑料筛、大罐、小瓶等,然后让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孩子们玩起来随心所欲,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当幼儿愿意探索时,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争着动手“试一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特别注意抓住这一刻,创设与新概念紧密相关的氛围,来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情感.这样,孩子们很快就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入了探索活动.

其次,在具体进行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有时它在各个环节之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它构成了环节本身.在科技活动中,所提的问题应是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并要鼓励幼儿从各个角度回答问题.如在“弹性”活动中,幼儿第一次感受到弹性后,教师提问:“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说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来:压、捏、拉、挤、跳等.第二次感受后问:“你发现了什么?”这既是对前一问题的深化,也是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引导.又如:“纸的力量大”这一活动,在幼儿比较感受过“撕”、“拉”纸的不同后问:“刚才你们在玩纸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幼儿的回答也就有了多样性,能反映出幼儿思想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组织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再次,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学会探索.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做一个及时的鼓励者和强有力的支持者,以促进幼儿探索活动的开展或使幼儿的探索过程达到.如科学探索“玩沙”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把沙子堆高,观察中有个别幼儿反映迟疑,教师就鼓励说:“我们都去试试,看有什么办法能让沙子堆高,堆得越高越好!”教师及时的鼓励无疑增添了幼儿的信心,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有的用瓶子做支架,有的掺水使沙子牢固,有的把石子垫在里面,把沙子堆高.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幼儿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测量、重复实验等,来解决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活动“怎样让纸跑得更远”中,幼儿需要比较、测量每次实验中纸“跑”出的距离.有些幼儿认为“把纸折成飞机可以飞得远”但实际上纸飞机有时会改变方向,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飞.这时,就需要用重复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会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探索活动更加科学有效,而且有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探索活动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反复进行的过程,对于作为学习者的幼儿和支持者的教师,都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往往习惯埋头于自己所希望幼儿掌握的那部分内容,而忽略了科学本身的客观性、普遍联系性.如果教师不仅仅只是注意到幼儿在一次活动中所能接受的东西,还关注到科学本身的一些特征,那么,我们就能更新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更能为幼儿开启增长科技智慧.在“弹性”这一活动中,通过两次由浅入深的摆弄、操作,幼儿对通过压、捏、拉、挤等动物而使物体产生了变形,松手后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一有趣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感知,从而能够对周围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举出大量的实例.总结幼儿的讨论,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原来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有弹性的.那么,没弹性的东西有没有?我们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弹性的,但对幼儿来讲,所认识到的弹性世界都是那些在特征上显而易见的物品,另外一部分对他们来说还是个空白.如果能把这一问题点出,能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弹性现象,即使一时不易得到答案,也会有利于形成幼儿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正确的观念,培养幼儿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的思维意识及逆向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而幼儿通过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对社会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通过查找各种资料等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因而,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更要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

总之,幼儿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探索科学的积极性,保护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从而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