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点赞:25682 浏览:1187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会计,这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国合理运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政策性建议.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会计准则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CAS),[1]其中公允价值被列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的正式引入,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问题,我国应该怎样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会计?本文将通过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和国内外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回答.

一、公允价值理论的文献综述

真实与公允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这是英国会计对国际会计的重要贡献,也是英国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早在1948年英国对第一部公司法修订后,就要求公司“真实与公允”(true and fair)地反映公司期末的财务状况和当期的盈利能力.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对欧盟的影响也颇深,这体现在欧盟颁布的指导欧盟各国会计的各项指令,特别是1978年颁布的第4号指令上.近三十年来,这一观念逐渐向各国渗透,并被国际会计界所接受.以固定资产为例,英国的会计准则建议企业至少每五年对其固定资产进行一次重新估价,并对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重新核定.尽管英国最早使用公允价值观念,但是英国会计界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给出确切的定义.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尚没有形成对公允价值公认的概念界定.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原则委员会第四部报告书中,将公允价值理解为:“在包含货币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的近似值.”[2]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事实上,促使美国会计界重视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的直接原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大量出现.1980年代,美国有2000多家银行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可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其经营业绩“良好”,和财务状况“健康”.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生成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还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投资者,因此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正式提出应该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购写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3]2004年6月,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新的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该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或负债在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的自愿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4]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5]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综观世界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描述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这种公平交易是理性的交易双方都能够认可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断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尽管绝大部分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客观性方面比较差,但是公允价值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决策有用性.传统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但是当物价变化、资产的有形或无形损耗等情况发生时,历史成本已经不能正确反映资产或者负债的现实价值,对于企业进行未来决策不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公允价值要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企业价值的变化并不一定由于交易的产生而发生.这就意味着公允价值的变化,同时反映了外部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可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计量企业的盈利,才是一种“干净的盈余”,保证企业资本的保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生成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具有更相关的决策参考价值(黄世忠,1997).[4]

目前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平的市场交易价值,这是一种现实可行的确定方法,也体现了在多数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中;二是未来流量折现法,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完美,但是缺乏现实可操作性.这意味着出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考虑,在不存在客观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应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李明辉(2001)分析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他认为公允价值建立在完美和完全市场检测设之上,当有活跃交易的市场报价时,市价就是公允价值;当不存在公允市价时,则需运用某些技术方法进行估计.[6]出于对可靠性及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李明辉认为当时条件下不具备广泛采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而潘立新(2002)也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角度,分析认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达不到反映经济差异的目的,可能扰乱市场秩序.[7]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这些缺陷并不是天然的,在经过了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公允价值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对待公允价值会计呢?这是我国会计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

在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会计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早在1997年―2000年之间颁布的10项会计准则中就已经出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易》等具体准则中得以体现.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会计,一方面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逐步与国际会计实现接轨.

但是,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却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及投资等会计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转移资金或者操纵利润的现象.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主要是集团公司)通过与上市公司按照双方自愿的“公允价值”进行交易,从而把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募集的资金转移到集团公司,从而掏空上市公司;还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以非资产清偿债务;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通过公允价值进行财务舞弊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还不够成熟,许多资产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上市公司随意的运用涉及公允价值会计的准则,形成财务舞弊或者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但是回避使用公允价值,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利润操纵,但是使用公允价值并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根本原因,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同样存在利润操纵.放弃公允价值会计,既有因噎废食之嫌,也不利于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与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相悖.以债务重组为例,修订前的准则要求:如果以非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考虑非资产的公允价值,将该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同时还要确认非资产的转让损益.修订后,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由于不使用公允价值,而用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入账,对债权人似乎不公平.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一方常常会有一定的损失,按照修订前准则规定这部分损失会确认为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具有抵减所得税的作用.但按照修订后的准则,债权人不但要承担债务重组的损失,还要将它计入资产价值或长期投资,不能免税,加重了债权人的负担.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重新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正式成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标志着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正式诞生.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多达18项.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基本回到了1998年首次制定准则时的情形,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大致相同.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不像原来那样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将转出资产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重组收益处理.新会计准则关于非货币易的规定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条件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是,以放弃非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初始投资的成本,而不再以账面价值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有关金融工具的准则等是新增会计准则.新准则颁布之前,投资性房地产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项资产反映,而是与企业自用房地产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反映企业房地产的实际构成情况及各类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贡献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企业可以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之间自由选择.如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奠定了重估净资产值方法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的核心地位.新会计准则采用后,会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各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并使重估净资产值方法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制定目的是规范企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择以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来计量生物资产,以历史成本模式为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满足一定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准则规定,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行权前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义务或权益,费用分期摊销,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其具体处理方法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填补了我国金融工具准则的空白,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历史不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规定,未探明矿区权益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转让部分探明矿区权益的,按照转让权益和保留权益的公允价值比例,计算确定已转让部分矿区权益账面价值,转让所得与己转让矿区权益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三、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和应用的政策性建议

会计准则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是不是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已经绿灯敞开、一路通行了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包括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在内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都或多或少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上的主观性判断与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公允价值会计能否普遍运用和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由于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主要影响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财务报告,因此本文只讨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非金融企业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讨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目的,是保证公司向其外部使用者提供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就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真正的“公允价值”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是最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但是在现有的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体系中,无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把公允价值体现为一种的反映,似乎称为“公允”更为合理一些.是交易的结果,而市场交易则存在很多种,有的交易基于对交易对象价值的判断,有的交易则受到一些非价值因素的影响.如果整个会计信息系统都能够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生成会计信息,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大提高.事实上,笔者认为,无论会计准则如何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态度、能力和利益要求,会计计量模式只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方式方法和工具.2001年我国修订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利润操纵,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利用一些法律形式上公平而内在不公平的交易套取上市公司的.在利益要求下,这些上市公司除了公允价值会计外,还会千方百计寻找其他的利润操纵的工具.当公允价值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这样的公允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吗?因此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前提是公允价值必需是公允的.

由此引出需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如何保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生成公允的会计信息.迄今为止,公允价值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还不成熟.一方面,公允价值一直强调把公平交易的作为其内含,然而交易都是一次性的,把一次交易的作为价值计量的基础,仍然存在缺陷,这与公允价值是经济价值的会计表达的观念还有相当的距离.公允价值会计如何寻找一个更为合理、更能体现本质的计量基础,是包括我国会计界在内的所有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为了生成和呈报会计信息的需要,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列报,这些资产可能不存在交易作为参考,也可能寻找“公平交易”的代价非常高昂,这时候如何确认和计量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呢?会计理论提供了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流量的现值等多种方式(谢诗芬,2004),[8]这些计量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难以操作性,例如可变现净值,或者是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或者是寻找相似的市场作为参考,从而对同一对象的判断可能千差万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立场不同,或者能力不同,或者环境不同.提高公允价值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经历了一些波折,从引入到回避,再到重新全面应用,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完全具备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条件.在此,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性建议,以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全面应用创造合理的环境:一是加速完善成熟的证券市场.我国的证券市场,不仅缺乏理性的投资者,而且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不合理.当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时,市场并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反映,投资者较多的进行投机性证券交易,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必要关注,对公允价值信息缺乏辨别的能力和热情.经过一年的股权改革,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正在减弱.但是培养一个健康成熟的证券市场,仍然是一个长时期的任务.二是建立健全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或者与会计准则背道而驰,不仅市场未能及时发现和反映,监管部门在相当长时期内也未能发现,以客观公正立场进行判断的相似度检测机构也未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当财务舞弊在较长时期后被发现,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不仅偏轻,而且已经不能起到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公允价值会计,而且几乎所有的会计计量方法都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按照内部人或者大股东的意愿制造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工具.三是加强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加强会计教育特别是会计后续教育.尽管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相当多的会计和独立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需要.我国自1990年代进行重大会计改革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经在理论、实务和会计教育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如何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基于中国国情的会计理论创新非常缺乏.会计后续教育多为流于形式,会计和独立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够及时,就公允价值会计而言,公允价值的会计理念还没有充分形成,这都说明我国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M].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辑:在会计计量中使用流量信息和现值[M]. 财政部会计司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

[5]葛家澎,杜兴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李明辉.公允价值会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财经,2001(1).

[7] 潘立新.公允价值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

[8]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Innov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China

Pang Bixia

Abstract: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fully embodied in the new CA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the processes and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China in the recent 10 years,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China is also discussed. Some advices about how to app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are brought forward in the end.

Key words: fair value, fair value accounting, accounting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