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监管中把握平衡

点赞:4433 浏览:158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香港会计师公会成立于1973年1月1日,是香港唯一的法定专业会计师注册组织,其职责范围包括会计审计专业操守的制定、行业监管、教育培训和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等.公会现有会员26000人,另有1万个学生会员.会员中既包括执业会计师,也有在工商企业工作的内部会计师,还有在公营机构和在学术界发展的会计师.从分布来说,执业会计师大约有3600人,而大多数是在工商界、公营机构和学术界发展的会计师.香港会计师公会长期致力于培训全球最优秀的会计师,为大中华和亚洲地区迅速增长的经济及资本市场提供怎么写作,并期望通过高透明度和公平的监管制度,使香港在专业标准及实务水平方面与国际同步.

1994年, 香港会计师公会开始着手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接工作,直至2002 年全面执行会计审计专业操守的国际趋同政策,并于2005年1月1日实现了香港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时逢中国内地推进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借香港会计师公会访京团访问北京之机,记者就香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中的经验、会计职业发展的新趋势、行业监管等问题,专访了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兼注册主任张智媛女士.

新理财(以下简称“新”):中国正在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们知道香港在2005年就完成了会计准则与国际的接轨.您认为在香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在和监管中把握平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张智媛(以下简称“张”):我们从1994年开始决定要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香港会计准则的基础.当时不是用趋同的方法,而是用协调的方法.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没有现在这么详细,只有一些大的原则,所以很多细则都是我们定的.其间有些法律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有分歧,我们就要修改法律.比如,对附属公司的定义.以前香港的《公司法》是以股权来确定附属公司,如果股东持股50%以上,就是一个附属公司.而国际会计准则是用实质性控制权,所以我们要修改公司法才能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修改法律是很困难的,这个过程需要5年,所以我们从1999年就开始推动法律的修改,到2004年才全部完成.不过很幸运,2005年1月1日也是整个欧盟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时间,香港能够同步我们感到很高兴.

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要给市场足够的教育及培训.因为国际会计准则不是法规性的(rule based) 而是原则性的(principal based)律,需要所有的会计师运用他们的专业经验、专业判断去适当很好地引用这些准则.所以在培训方面,培养他们分析的专长特别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工作是要让投资者明白用这些准则产生的数据代表什么,和以前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对分析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要把复杂的数据变成投资者明白的语言,使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状况.对公司内部的会计师也要做很多培训工作.除了这些培训,后续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在我们的会计师考证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些新的准则,如果要他们自学,他们可能不能掌握准则的重点.我们还有一些课程是为新闻界开设的,这个很重要,因为他们要宣传这些准则,让大众明白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怎样的.

新: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主要变化是采用了公允价值.为什么要用公允价值计量?它背后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张: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会计原则有一个重大改变.以前投资者大多只是看净利润和每股盈余来决定是否投资这个公司.社会令全世界开始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公司税后利润的增长是可以人为调校不切合的,可以作检测的.所以在研究将来财务报表的基础是什么的时候,美国际方面的分析师认为,应该用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来反映公司财务的真实情况,就是要看两个年度间经济价值的变动来认定该公司的业绩表现.比如上年年底做一个经济价值的评估,到今年年底再作一个评估,两者的差距就是今年一年的经济表现值.这是投资者要看的,它代表管理层管理公司资产的业绩.

会计标准以往着重以者最早表,後一段又偏向损益表作为财务报表编制的中心点(profit & loss driven financial statements).亦以此作为主要业绩评估.现在则强调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点(balance sheet driven financial statements)又回去了,用公允价值取代了成本价,来评价公司资产的变动,以评估管理层管理一家公司究竟是赚钱还是赔本.因为我们发现赚钱还是赔本,不只是营运,也是资产的增值和减值.比如一个物业是有市场价值的,现在虽然我们要并未卖掉了,但价值已经升或跌了很多了,这就要反映在盈亏上.2004年的年报和2005年的年报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投资物业价值的升跌值已经放进损益表里.你看今年利润增加了很多,要看是怎样产生出来的.今天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衡量企业经济价值的改变.就是说在衡量企业是否赚钱这方面还要看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前用成本计价,资产的价值不能体现,现在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体现资产价值的增减.对于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很快发放上在研究给市场多一些具体的指引.2007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在香港举行会议,由香港会计师公会协办,题目主要就是资产评估公允值.

随着国家经济和市场的开放,国内经济突飞猛进,中国已经确定了和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交流.像财政部出了一系列新的准则、新的应用指南,我们都参与了意见.前一段,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因为两地的会计准则都在和国际趋同,我们希望在细节方面加以研究,将来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会计从业人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很快地适应新准则带来的变化?

张:中国有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强调用经验去配合判断的能力.就确定公允价值来说,现在的会计师不应只具备会计方面的专长,还要懂得估值.现在企业估值已经成为会计师的一门新课程.所以会计师不只是一个职业,而是很多个职业,比如破产管理专家、审计专家、税务专家、IPO专家,现在还有估值专家.国际上已经开始设置了这个专业,我们香港会计师公会也在考虑要不要把估值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来发展.因为估值有不同的方法、标准,有很多检测定,作为一个会计师、审计师要对这些检测定表达专业判断,判断这个检测定是不是合理,用了这个检测定之后有没有风险,如何管理这个风险,在这个检测定之下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否准确.如果签年报的时候看不到风险就会出问题.所以今天做一个会计师很不简单,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报送数字,很多方面都要明白,像风险管理、系统监控、分析、了解准则背后的宗旨、管理和、对外披露等.现在很多条例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有很严格的要求,企业也要遵守这些条例的要求.

在香港方面,因为香港不是2002年才明确这个方向,而是从1994年就开始了,所以香港市场、香港的会计师对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我们十多年前已经开始培训我们的会计师在上述方面的能力.1994年,我们邀请国际上的专家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特别的会计专业资格课程,是按照21世纪商业社会对会计师在资本市场上担任的角色的要求去做编制的.这个课程在1999年出台,现在已经五六七年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的地位很高,很多先进国家的会计师公会都承认我们的会计师资格.不过培训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现在财政部、中注协也很支持援我们在国内推广这个课程.我们鼓励香港的会计师到国内培训,以对中国的法律、税务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我们也鼓励内地的会计师参加香港的考试,学习国际方面的经验、理念.现在我们两地已经有两科专业考试的互免,我们的会员要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只需要考税法、经济法、财务汇报(指内地的会计)三科,而中注协会员要成为香港会计师只需要考税法、财务汇报及期终试.当然将来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趋同,考试是一样的时候,科(指法、财务汇报一科)也都可以互免了.将来我希望看见互相有一个融合,不再是内地的会计师、香港的会计师.香港的会计师到国内培训法律、税务,内地的会计师可以来香港获得国际方面的经验.就像王军副部长说的:“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很重要.这是长远来看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最近在香港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未来5年香港有一个供求的缺口.现在我们和多个海外会计师公会外有一互认资格安排,希望外国的会计师来香港,舒缓解会计师的短缺短.未来我们鼓励香港的大学为我们多提供一些会计的学位.我们也发展非会计学位的学员参加我们的课程,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入这一行.其实“四大”有1/3的学员是非会计专业毕业.他们觉得这批人很好,因为他们的背景宽,很多知识都是很有用的.这些人的判断、适应能力都很强,能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会计方面的知识.

新:正如您所说,和以前相比,会计师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只是记账、做报表,增加了很多管理职能.您能具体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张:商业社会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用笔写,现在都是计算机交易,所以执业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和以前不同.在企业内部,会计师不再只是做簿记,所有数据都要为管理层做决策怎么写作,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在内部监控、风险管理、投资等方面,会计师都要给管理层一个专业的意见,所以,很多方面已经不是报送数字那么简单.以前会计师的主要工作是财务报告,现在已经转变为管理会计,就是要给管理层提供进行经营决策的数据和风险方面的意见.现在投资者的要求和期望与以前不同,信息传递的速度很快,所以披露非常重要但要小心执行,这方面也很有学问,搞不好股价亦会受影响票就大跌.从长远看,因为安然等事件,国际上对我们这个行业推出了很多监管条例,我有一个担心,就是会计师可能慢慢地不再用自己的子专业判断,因为他怕违规.将来会计师会不会变成一个只是按法律工作的工作人员呢?我希望不会.所以一有机会在一些国际会议上我都提倡,在监管及最重要的是要看一社公司管制治的架构上好不好,,要有一平衡,就是合规(conformance)和绩效(performance)取得一个的平衡.如果太注重条例的符合,忽视了企业是要为投资者提升绩效的,就没有意思了.在美有一大的,就是所有的家、所有的人都在配合法律的要求工作,他怕坐牢,所以都不用自己的子去做,去提高企的效.在香港,我感到很高兴,因为香港一直都是由市场经济来推动,不是由监管来推动的社会.我们香港会计师公会拥有一个特别的监管制度,是自我监管配合内部独立监控.对于行业,除了要对那些违规的人进行处罚,最重要是怎么样去推动行业的发展,及提高水平,两方面要配合得很好.我这个位置要非常注重平衡不好坐,因一方面要对会员他进行监管,不能和他成太好的朋友;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去符合标准,不是推出,他不明白致避免犯规.整个过程有会计师及非会计师进行监察,以保公平,公允.推出任何新的法规,我们做监管工作的人不能一下子太过严苛要放一下,应给一个比较宽松的过渡期境,让相关人士他有时间去学习.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再再不做不好就要惩罚他.就是说除了要会计师遵守法律准则要求,也要让他们有一个生存学习空间.平衡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很有信心.

新:刚才您说到了监管,香港会计师公会是如何对行业进行监管的?

张:十多年前,香港会计师公会首倡公司管制治,我自己就为公会撰写了66本指引.当时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只有1/3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是指定有会计师,很多上市公司连会计师都没有.我们当时建议港交所规定每家上市公司都要有一个问责的会计师,他有一任的要求.2003年,港交所的上市条例已经有了这个要求.这个会计师是全职的,必须有专业会计师的资格,负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责任.当上市公司财务汇报方面出现违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找他问责.所以我们现在对公司内部会计师的监管严格有效了很多.因为财务报表不是审计师编的,他每年来三四个月就走了,要使公司管制治做到一流,一定要公司内部做得好,这就要对内部的主管人做适当的培训.我们的重点是专业操守,我们的专业操守准则例里有一部分是针对公司会计师的,这方面非常重要.我相信在内地将来的发展中,这方面也很重要.

我们认为公司管制治很重要,我们也写了很多指引.我们推出指引有政府及的支援、港交所的支持.港交所在推这个指引的时候,我们建议它告他不不要用条例来推行这些要求,要用最佳实务守则指引.在推出时,港交所期望每家上市公司都应用实务守则的要求有公司管制治架,如果没有就要在年报中披露没有的理由.如果在100家上市公司中, 90家公司有,你没有,市场就能看见,你就吸引拿不到投资资金,就是这样简单.市场竞争推着你要去做.在这里面,政府是起推动作用.例如我们出了内部审计委员会指引,港交所政府就出了一个上市最佳实务守则港交所例,要求每家上市公司都要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如何设立?做哪些工作?可以看香港会计师公会的指引.我们在推出指引之前做的候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香港只有2%2/8100的公司有内部审计委员会,三年之後,现在每家上市公司都有.

因为安然事件,很多地方都成建立了独立监管机构去监管会计师这个行业制度,我们香港采用了不同的监管有的架构.我们的模式做法是除保持自我监管的制度外,更吸收束,迎非行业内人士参加我们内部的监管工作,而不是政府再设一个架构监管会计师公会.现在我们理事会的23个理事中,有2位政府官员和4有四位政府委任的是非会计师,是政府委任的.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我们纪律聆讯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非非会计师与会计师的组成是3对2,这样就有一个平衡.所以,我们的架构可能比其他架构有更高度的独立性和效率外,我是立的.我们的纪律聆讯委员会的聆讯也是的候是公开的,监管的透明度很高,更有大家都很信服性.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很快,但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资金的投入,香港因为有国际上认可上可的金融市场管制度及专业人才,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的平台.希望国内也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大家可以共同发展.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