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宏观管理特征

点赞:26550 浏览:1207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勾勒了未来五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对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中会计信息化规划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与新观点,归纳起来体现了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宏观管理工作要完成的全面化、标准化、平台化、国际化等特征,明确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和把握我国会计信息化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会计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计信息化

2011年9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用以指导未来五年(2011-2015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划纲要》将会计信息化建设确立为“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全局高度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的会计信息化规划部分勾勒了未来五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对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宏观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与新观点,可谓亮点纷呈,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化

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信息化工作,《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化已经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作为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化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这期间,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但我国整体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基于此,2009年财政部就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专门出台指导意见,2011年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工作安排.

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全面推进工作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大举措;其次,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力支撑,能促进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会计信息交换与利用的科学化与集成化;第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逐步培育会计信息化怎么写作产业;继续深化会计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由于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需要相关措施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财政部在之后发布的《规划纲要解读》中提出采取八方面的具体措施来保证目标与任务的完成,这些措施基本涵盖了新时期我国会计信息化宏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怎么写作机构等.

二、标准化

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对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这里的活动指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其目的则是期望通过标准的实施“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规划纲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将“不断完善和强化实施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具体目标,同时明确在具体工作中要“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成立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形成一套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会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乃至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标准化带动下,会计信息化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日益凸显.首先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是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全面总结、继承和发扬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标准创新,是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其次标准化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基础工程,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实施后将提升会计信息的集成度和共享性,方便对会计信息的充分挖掘利用,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标准化将较好地实现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对于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防范风险、作出科学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将规范会计信息的提供,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企业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交换整合,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我国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该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12月23日,为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财政部成立了第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会信标委”).旨在.会信标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夯实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面深入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平台化

《规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即实现会计信息“平台化”.会计信息“平台化”实质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促进会计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加快信息查询、整合与使用的速度,让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进而提高决策水平. 会计信息“平台化”是会计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所面临的必然选择.从平台化的实现途径来看,会计信息“平台化”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系统资源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一体化平台.目前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受到体制、认识或者应用水平的制约,信息系统建设往往各行其是,同一单位内部诸多系统分别在不同阶段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数据分割、信息冗余,造成财务与业务数据不统一,很难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益.因此迫切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现有的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把原来孤立的系统通过各种接口连接到统一的平台,对数据进行优化,去除重复冗余的部分,实现数据集成.平台化整合资源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怎么写作,通过系统资源整合,能够保证基础会计数据从采集到处理输出与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进而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实现单位内部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优化单位资源配置、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建立面向不同需求者会计信息的发布、统计分析与信息共享平台.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数据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不同企事业单位对政府部门或其他对外机构报送的会计数据也随之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基层单位会计数据报送口径不一,多次的报送既增加了基层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对数据的分析决策.因此为了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澳大利亚、荷兰等为实现报表数据报送的统一已开始尝试采用“标准企业报告”平台的模式,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在积极推进利用有关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报告信息共享.《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以详细标记的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促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向社会公众提供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就是要以XBRL格式企业财务报告为突破口,构建以数据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应用管理子系统和会计指数统计子系统等部分组成的会计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存储和管理标准化会计信息,提供多维度会计信息统计和分析等决策支持功能、同时还能够辅助统计会计信息标准化在全国推广的范围与程度,并形成高度结构化和综合化的会计信息指数.平台的建设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平台建设初期,主要工作是借助XBRL技术完成财务报告数据的统一收集与验证,待条件成熟时,再将这些数据提供给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使用.可以预见的是会计信息平台将最终建成以标准化会计信息的发布、收集、统计分析与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我国标准化会计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应用,减轻企业报送负担,促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动态性,是信息的平台、数据的平台、信用的平台、投资者保护的平台,同时也是完善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治理平台,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更多的单位和人员能够参与进来,成为会计信息使用的主角,而不再是被动的会计信息接受者.

四、国际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将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加深,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对会计行业的必然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具体措施方面,《规划纲要》针对十二五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出要“深化会计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使通用分类标准和据此生成的我国企业XBRL数据得到国际主要资本市场认可”,这一措施可以概括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国际化”要求.

会计信息化(含“会计电算化”)的提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了我国在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起步晚、技术及应用水平低等具体现实,相比较而言,国外并没有专门的在“会计”之前加上“计算机”或“信息化”的提法,在涉及有关计算机处理环境下的会计问题探讨时一般采用“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来表述.正因为我国在会计信息化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发展也不均衡,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较少主动与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在计算机处理会计领域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该领域的“国际化”也无从谈起.而XBRL的提出及在我国的逐步应用和发展,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正式参与到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来,并扮演了积极角色.随着我国会计国际化步骤的加快,会计信息化交流的现状越来越不能满足有关要求,因此《规划纲要》以指导性文件的形式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会计信息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化: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宏观管理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规划纲要》中深化会计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XBRL领域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的XBRL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当时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工作小组决定采用XBRL技术规范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以充分利用XBRL良好的扩展性,达到与国际接轨并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目的.此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都开始了XBRL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从2009年起,上交所上市公司XBRL定期公告实现了同步披露.在研究和应用探索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XBRL的国际交流合作,2005年5月,上交所正式获准成为XBRL国际组织会员;2006年3月,深交所以独立会员资格加入XBRL国际组织;2007年12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XBRL China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08年10月我国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名义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其临时国家地区成员.2010年5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国家地区成员.《规划纲要》指出要在过去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XBRL国际组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其他XBRL地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为了使我国的通用分类标准和由此生成的XBRL数据得到国际主要资本市场认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相关国际组织认可我国的通用分类标准,同时要通过参与XBRL国际组织的各委员会和工作组,加入其XBRL技术规范、应用模式、分类标准架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使我国的XBRL技术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加强与其他国际会计信息化标准或电子财务披露标准制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参与财务报告领域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合作项目,为此需要加大引入国际相关先进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力度,争取把我国的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国家标准升格为国际标准,由此来显著提升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