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点赞:18365 浏览:819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E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107-02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今证券市场的顽疾,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给市场参与者特别是股东带来了重大损失.本文通过规范性研究方法,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所有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可以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关 键 词 股权集中度 股权所有制 会计信息质量 分析

西方学者对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股权集中度的研究,即公司股份中前几大股东集中的状况,二是对内部人持股的研究,即公司实际控制者如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份比例,三是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研究,这与近年来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西方学者对股权结构上述三个方面特征的研究各有侧重,原因在于,各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沿革及上市公司结构各具特色,有必要从不同角度探寻本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从中国证券市场来看,上市公司结构的特殊性就在于股权结构的设置上,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票市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一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一股独大”等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不仅要涵盖西方学者所关注的几个方面特征,还要反映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设置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二个方面展开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一是股权集中度,二是股权所有制构成.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从总量上看,股权集中度是一家上市公司中前几位大股东持比例之和占总股本的比重,其高低基本上反映了公司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从结构上看,股权集中度还包括控股股东与其他非控股股东之间的股权比较,主要反映了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而言,持股者的身份对于研究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

一、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权集中度大于50%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这种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该股东控制着公司经营管理,有动力监督经营者的管理活动及会计信息的生成.Grosan和Hart(1980)证明了如果公司的所有权过于分散,由于监督收益无法弥补巨大的监督成本,任何一个股东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对公司的经理人员进行密切的监督.而股权集中情况下大股东有动力监督经理人员,可以降低监督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集中对于监督和控制更为有利.但是,此处也可能产生两种低效的情形.其一是控股股东若为维护其独立的利益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合谋查重,小股东便难以对其管理实行有效监督,因为小股东无法对控股股东形成直接的挑战.其二是股权大量集中在产权残缺、行政负担严重的国家股股东手中,造成了大股东监控的无效率.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约束机制,从公司内部到政府监督等,国有控股公司仍然普遍低效.这不仅是因为经理人与股东利益不一致,而且因为国有股东的真正所有者无法落实股东权利,存在多重委托写作技巧关系,每一层级的委托写作技巧关系都不具备真正的股东硬的预算约束力,而且又存在多重写作技巧成本和道德风险,因此,任一层级的写作技巧关系都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写作技巧权的授予不仅以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为依据,而且受写作技巧人支付租金的影响.写作技巧人为争取写作技巧权常常求助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股权结构既没有真正反映国家股股东的利益,也不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生成的会计信息也就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①.


2.股权高度分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公司没有控股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董事长或总经理作为公司决策者或管理者,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特别突出.这种股权结构可以避免大股东与其写作技巧人之间的合谋查重.但是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股东行使权力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过高,大量的小股东难以形成对董事会或管理层的有效约束.而且小股东因搭便车的动机不愿支付监督成本,缺乏足够的动力监督经营者,更换现任经理或董事会,这导致会计作检测被发现的概率不大,经理被更换的概率也不大,经理缺乏约束便造成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同时由于管理层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经营者的利益便很难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经营者很可能利用不实的会计信息欺骗股东,不负责任地用公司资金进行投资,或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张企业规模,甚至不惜损害股东的利益来扩大管理者的权限.这种情况下,股东对经营者的财务查重很难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约束.

3.相对控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以及相对控股模式的出现,不少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始关注新型的股权结构安排对公司治理所发生的作用,并从股权结构对内部监控机制的各个环节(大股东监控、董事会人选、写作技巧权竞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肯定了相对控股模式对提高公司绩效的正面作用.在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相对较大的控股股东,也存在其他较大的股东与之形成制衡.此类股权结构下的股东约束和监督机制优势突出.由于大股东拥有的股份数量较大,因此有动力也有能力发现公司经营中的问题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进行改进,其他股东由于也拥有一定的股权而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和大股东行为有监督动力和制衡力,不会像小股东一样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因为大多数股东拥有的股份数量较大,且具有加强监督和改善管理的动力,因此有能力和条件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被发现的概率就大.但是这种股权结构也有可能导致公司绩效低下和会计查重.由于相对控股股东所占的股权比例并不太大,原来的相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若某种经营活动为其带来的收获大于按股权比例分担的损失,该股东就可能采取对公司有害的行为,因为该股东获得了利益,而其他股东却承担了大部分损失.同样个别控股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行为导致效率的改进,而其收益却为大多数股东分享,出于利己的动机,个别股东可能不愿进行监督而选择依赖其他股东的监督,这就又一次为经营者作检测提供了方便.还有些控股股东为牟利与其他股东进行关联交易,或与其他股东合谋实现变相的绝对控股.这些又要借助与会计信息的帮助.

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集中或分散对会计信息质量有利有弊,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由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难以从量上准确估计,公司的最优股权集中度必定是模糊的,即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的高低要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特征等因素来选择,以达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股权所有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国家股由于是国家持股,一般存在着较严重的写作技巧问题,难以对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根据委托写作技巧理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和委托人,经理人员是写作技巧人,原则上经理应以股东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由于二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写作技巧人)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委托人)利益的问题,出具虚检测的会计信息为自己牟利.

首先,由于公司经营者拥有会计信息生成的自主权,国家股东无法发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作用,也就无法对经营者的财务查重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约束.其次,代表国家股的机构是以国家所有者的全权代表的身份出现的,因此这些机构的领导人就有可能利用他们掌握的控制权来谋求自身的或小集团的利益,进而可能利用会计信息掩盖其不良动机.此外,国家股东有着区别于国家(最终所有者)利益的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对于股东价值来说,国家股东可能对政治目标给予特殊的关注,比如较低的产品、较高的用工率、与利润率相关的外部效应等,就可能忽视对公司经营绩效和会计信息的监督.最后,作为国家股的持股主体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终极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因此代表国家行使委托人职责的部门,无论是国家的政府部门还是由国家授权经营的机构或组织,本质上都只是国有资产的写作技巧人,而不是所有人.那么国有资产从国家股东到实际运作其资产的企业就形成一个相当长的委托写作技巧链条,委托写作技巧链条越长,出现写作技巧问题的风险就越大口当存在所有者缺位、委托写作技巧链条较长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的低效,很容易形成写作技巧过程中的写作技巧风险,最终接受委托的写作技巧人很有可能因为委托人的监督不力而产生内部人控制和会计查重冲动.

与国有股相比,法人股股东出于各自单位利益的考虑,相对来说对会计信息失真具有更大的监控动力和能力.但是相对于国家股股东来说,法人股股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愿意在公司治理中通过参与股东大会或派驻董事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而且由于法人股股东其投资入股的财产权来自于公司法人主体,在对外委托中具有相对明确的投资主体,因此其委托写作技巧关系比国有股明确,有利于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此外,法人股持股主体本身是生产经营者,具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经验,了解市场状况,在作为委托人对外行使委托权时可以使委托目标更具有科学性,更有利于监督上市公司经营活动,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现有的一些实证分析也说明法人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正面效应超出了负面效应,比如,法人股东的存在能够增加公司价值(张红军,1999),在竞争性的领域中,法人控股型上市公司的绩效、会计信息质量都要优于国家控股型上市公司(陈晓、江东,2000).

一般而言,个人持股者是自然人,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有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包括会计作检测的动力.虽然可流通社会公众股难以通过股东大会左右管理层行为,但他们可以在无法直接“用手”的前提下,“用脚”,抛售或拒绝购写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约束力量对管理层操纵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可流通社会公众股比例的提高意味着国有股、法人股比例的下降,这也降低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②.但是,由于可流通社会公众股股东持股期限比较短,资金只在短线内可获益的行业之间流动,难以顾及长线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其对参与公司治理的兴趣不大,加上股东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一般拥有公司较小的股权份额,由于监控的成本与效益不匹配的原因,使得他们存在着明显的搭便车倾向和投机行为.因此,目前可流通社会公众股对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