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点赞:20403 浏览:928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尚不理想,制度法规尚不完善,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特征以及原因,并针对目前状况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关 键 词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规范运行的有效保证,尽管近年来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范信息披露的法规文件,但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实、误导投资者等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清楚地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原因,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一、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为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所谓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由相关法律、法规和章程所明确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信息的一种基本信息披露制度.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在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之外,由公司经理层自愿主动提供有关公司财务和其他与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的一种信息披露制度.强制性披露能够确保投资者及时获取所需的财务预测信息,但在财务预测信息涉及到商业秘密或财务预测信息对企业不利时,企业管理者就有可能操纵预测性财务信息,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就很难保证;自愿性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管理者操纵财务预测信息,确保预测信息的质量.

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公司概况及主营业务信息、基本财务信息、重大关联交易信息、审计意见、股东及董事人员信息等基本信息内容[1].自愿性信息披露一般包括公司的背景及战略信息,如战略规划信息、公司战略及影响、战略目标的步骤与行动、完成公司战略的障碍、宏观政策及对公司的影响等;核心产品信息,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原材料消耗、销售及营销网络、核心产品或地区销售增长率、退货率等信息;预测信息,包括市场占有率预测、未来流量预测、不确定性对公司销售影响、年度销售预测、资本支出与研发支出预测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包括销售额的变动及原因、经营收入的变动及原因、利息支出与利息收益的变动及原因、净利润的变动及原因、市场占有率的变动及原因等等;其他信息,包括社会责任及其相关信息、环境保护及其相关信息、内部控制及其相关信息、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及其相关信息、研发活动及其相关信息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本文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在其上市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考核评级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该考评机制的考评对象为所有上市公司,从而保证了该机制的完整性,而且该机制同时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两个方面,保证了考评结果的全面性,另外,由交易所为主体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进行评级也使得结果更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下表为样本公司各年度的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

从表1看,考察期内上市公司的整体披露质量一般,虽然不及格比例仅为4.37%,良好比例约占超过50%,但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不及格公司的有所增加和良好公司比例逐年下降.从表中的数据也可看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信息失真.利用非公允的关联购销业务转移利润,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利用非公允的股权转让或资产置换,剥离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或集团公司牺牲自己的优质资产低价让与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财务实力;利用托管方式,上市公司获取固定收益,或者由集团公司分摊亏损,美化上市公司形象.

2.信息披露不及时.有利的会计信息提前披露;不利的会计信息延迟披露.

3.信息披露不充分,内容和范围存在局限性.财务状况信息披露不充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选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披露不充分.

4.预测信息不准确.

三、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享受了免费待遇,而且任何人掌握多少会计信息都不会减少其他人了解该信息的可能性,即会计信息的公共性.正因为如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单位的使用会计信息行为无法通过支付或承担费用的方式补偿给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产生的影响称为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中自觉或不觉地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信息披露成本,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使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不愿提供某些信息,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处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从而导致投资者证券交易的“逆向选择”和写作技巧人的“道德风险”,这往往是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披露误导投资者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3.虽然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本身具有公共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导致投资者之间拥有信息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较多信息的投资者便相对获得一些超额预期回报,其结果是损害了拥有较少信息的投资者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一些大股东利用一些“超前”信息(如未及时披露的信息)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4.会计准则的局限性.

5.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的缺陷――“令出多门”.

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弱化,甚至纵容违法违规操作.

7.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困扰.

8.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9.巨大的利益诱惑.

10.处罚力度不够.

综上所述,决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主要因素,并非来自于市场的约束,而是来自于政府监管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等制度因素,而制度、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相似度检测

机构的较差的“独立性”使得公司受利益驱动降低信息披露质量,甚至违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完善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制度,压缩不规范或者虚检测披露信息的博弈空间.抓紧修订相关法律规范.抓紧修订信息披露准则,使其符合国际惯例.抓紧制定符合证券市场发展的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提供可实际操作的具体规范,缩小上市公司会计查重的空间.

2.改进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完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实行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非法人制.加大注册会计师违规处罚力度.

3.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铲除不规范及虚检测信息的生存空间.正确定位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包括规则制定、规则执行及监督,做市场活动的裁判.理顺政府监管部门与自律监管部门的关系,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完善证券的监管基础建设,加强常规性、持续性的监管.建立监管人员预防查重、查处查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5.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6.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应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加强强制性信息的披露,因势利导,积极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定上市公司因自愿性信息披露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的免责条款,以及公司面临诉讼风险和其他问题,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95年公布“安全港”条款,对上市公司自愿提供盈利预测给予保护.

7.尽快构建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评级制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目前,国内除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考评机制外,还没有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披露定量评级制度.为此,有必要由公正独立的机构开发和建立一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水平传递给投资者.


8.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从源头上铲除不规范或者虚检测.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利赋予监事会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一种基于和约的委托写作技巧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利益.通过市场竞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克服公司经理层权力约束不足的现象.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9.合理引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倡公司市场价值为导向.有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内在关联性.为此,我们建议证券管理部门应合理引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增强公司透明度,同时提倡全流通市场条件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导向,提升公司绩效与公司价值.

10.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高证券市场信息供给,提升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转效率.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公司,其绩效也相应较好,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对外信息披露,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显然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等现象,有必要加大对隐藏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

总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尚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必须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学习好新会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才能使信息披露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证券市场中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为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投资者决策提供高价值、高质量并值得信赖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