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计理比较

点赞:14562 浏览:669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及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与经济转型的影响,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实务的创新在不断持续.本文在对会计理论的含义和作用介绍的基础上,从会计模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等方面,对中关两国的会计理论作出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 :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比较

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随着会计研究的进程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Harry I.Wolk,2003).“在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多种流派,主导这些流派观点差异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对会计的影响较大”(葛家澍、刘峰,2003),“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非理论的方法、演绎法、归纳法、法、社会学法;在会计理论的新方法中,较有特色的有事项法、行为法、信息处理法、预测法和实证法等”(Ahmed Riahi-Belkaoui,2000).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因此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重要原因.


一、会计理论含义及作用

(一)会计理论的含义 会计理论,从词源学来看,它是由“会计”和“理论”两词复合而成,利特尔顿(A.C.1ittleton)将理论表述为“对实务(事实和行动)的解释”和“行动的理由”(葛家澍、刘峰,2003).不同的学者对会计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现代会计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不同观点的存在表明了会计理论的研究价值.美国莫斯特(K.S.Most,1986)在《会计理论》(第二版)中认为:“理论是对一系列现象的规则或原则的系统描述,它可视为组织思想、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是由与会计实务相区别的原则和方法的描述组成.”美国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1992)在《会计理论》中指出:“会计理论可以解释为一套以广泛的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这些原则可以: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会计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值得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并不把解释实务作为会计理论的首要作用.通过解释以便理解会计实务虽然也是会计理论的任务,但理论的首要任务是评价实务和指导、发展实务.我国葛家澍(1989)认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会计思想、会计观点到构成会计原则、准则基础的理论;我国娄尔行(1982)则提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抽象,是把会计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的抽象.从以上对会计理论的阐述中,可以得出结论:会计理论是积累起来并与会计相关的知识体系.不同的会计学家对会计理论的不同界定,从侧面反映了会计研究本身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会计理论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会计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变.

(二)会计理论的作用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达到四个目的(美国会计学会,1966):一是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于对会计提出概念,并有可能建立会计的理论;二是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三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四是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用于社会发展.

会计理论的作用就是为选择某种方法、舍弃另一种方法或另几种方法,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解释现存的会计实务.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依据.会计理论不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细的分析,而是侧重于研究会计行动的思想.会计理论阐明了会计行动的原因.建立会计理论的意图是对现行的惯例进行论证和批判,而会计理论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必须对会计所做或期望要做之事提供证据.同时会计理论又要接受会计实务的验证.所以,美国会计学家Ahmed Belkaoui认为:“某种给定的会计理论应能解释会计现象,但当这些会计现象出现时,它们又反过来验证理论.”第二,预测或指导会计实务.从会计发展的大量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并使会计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揭示会计实践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理论来自实践,研究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推动会计实践向前发展,同时会计理论又怎么写作于实践,进而使会计工作得到提升.

二、中美会计理论比较

(一)中美会计模式的比较 当前对会计模式的定义有:一是,会计模式是按一定的会计特征对会计系统内诸要素所进行的综合与描述.二是,会计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会计工作采用抽象方法进行的模拟,是指为实现一定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三是,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会计模式的分类,就是根据会计模式的某个特征或标志对各个国家会计模式进行的集合"归类.其中缪勒把会计模式分成以下四类:宏观经济模式;微观经济模式;独立学科模式;统一会计模式.缪勒的分类标准是会计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中每一国家的会计学科都程度不同的受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微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也都有自身的会计概念.美国会计学会则有以下几种分类:英联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美国;共产主义国家.这种分类的不足首先是分类标准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是内部缺乏逻辑一致性,再次是它列示的每一模式的会计特征与分类标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美国企业的会计概念、程序与方法,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独立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强调确保企业收益决定的现实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公正性与连续性.阿伦博士根据保护谁的利益,将各国会计模式分为五类,其中美国会计模式单独成为一类,美国会计强调企业会计主要应保护权益性证券投资者的利益;根据各国所依据的经济体制不同,美国会计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专业导向、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二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强调制定会计准则的主体以民间职业团体为主,会计准则注重灵活性、可选择性.中国的会计模式属于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国家将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在不断迈出步伐,对美国的会计模式也已有所借鉴和融合,但仍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首先,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虽然认为民间职业团体也有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必要,但主要是政府出面以法律、政策等形式统一管理会计工作;其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总力求使各种会计主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偏向统一,并力求会计规范的完备化和法制化,强调会计规范的指令性和强制性.这样的会计模式应该说是符合我国目前的人文环境和总体会计环境的,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中关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 20世纪70~80年代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概念结构公告,直接由美国会计制订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FASB)研究和发布.这说明,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本身需要概念结构.它不仅需要概念结构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为尚未颁布准则的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性框架、增强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和理解等,而且需要概念结构来充当其辩解的借口.在国际会计趋同的今天,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上,否则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目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雏形.该准则共包括十一章50个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从本质上看,我国的基本准则与IASB概念框架基本趋于一致.但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的基本准则仍表现出以下特征:在名称上,我国以基本准则取代了概念框架的称呼.在体例结构和表述上,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增加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重新理顺了损益表要素.IASB概念框架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益和费用.其中收益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收入以及利得;费用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费用以及损失.我国基本准则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安排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而IASB概念框架中的利得和损失只属于损益表要素.

(1)会计目标和目的比较.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会计界(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是将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我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时,会计职能是争论的中心话题之一.我国会计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少涉及目标的研究与讨论,即便有,也是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对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甚少.从内容上看,真正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并以其作为财务会计理论的起点,是在1953年史度伯(staubus,G.J.)的开拓性研究、特别是70年代初期AICPA Trueblood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以及美国FASB的概念结构公告发布以后.西方会计界在研究会计目标时,一般都不区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告)的目标.美国FASB在第l号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确定为以下方面:一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三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FASB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分别从流动的数额、时间分布等和企业经济资源等角度来界定.财务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能借鉴美国会计界数十年的经验,但是根据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育状况,试图模仿美国FASB用“决策有用性”的思路来确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未必恰当.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会计目标更具体地指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的传递.美国会计学会于1977年发布的报告《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认为,为了做到制定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相关性、町靠性、客观性、可验证性、不偏不倚以及精确性等质量.FASB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评价与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对会计实务不具有约束作用.中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描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但没有明确表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层次,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做出必要的说明.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形式上,我国的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

(3)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比较.美国把会计要素分为十大类,即资产、负债、权益、全面收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与之不同的是,我国会计要素共有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对比可以看出,美国没有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而我国则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要素,这种差异与中西方对财务成果的侧重点不同有关.西方将企业“所得税”作为费用项目,与其他费用一样,均应将其与收入抵减,获得经营活动最终结果.而我国在较长时间内都是将所得税作为企业与国家进行利润分配的分配项目,这是由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是国家投资而引起的.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基本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以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进行了重新定义,取代了原准则会计要素的定义.此外,新准则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如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作为更高权威的文件,规定了会计要素只有6项,所以新准则将两者在”利润”要素中加以体现.原准则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而修订后的准则表述为“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基于会计计量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新增了会计计量的规范内容,对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的概念、含义、应用条件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基础被逐步引入到会计准则中.而原准则没有对会计计量做出一般性规范,仅在一般原则中对历史成本作了原则性规定,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三)中关会计准则比较 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准则的研究拓展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完善和发展.(1)我国会计准则由中国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属政府管制模式.其最大特征是政府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拥有直接的制定或干预权,这种制定或干预权一般是通过政府财政经济部门来实施的.政府管制模式下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准则本身就是行政法规的一部分,因此它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可以避免准则在应用上可能存在的
对部分会计处理的争议.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是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制定发布的.它是一个由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授权和监督下的民间机构.在组织形式上,FASB脱离了AICPA的直接领导,而归属于由职业团体的代表组成的财务会计基金会(FAF).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以下特点:其成员不都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而且不与任何客户的利益相联系;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采用的制定公认会计原则的程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由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即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因此它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但由政府机构制定准则,可能会出现如强调政府意志、忽视民间企业的意见,从而造成会计准则缺乏客观性、中立性.而美国会计准则传统上由民间机构制定,政府则发挥促进、评论与确保贯彻执行的作用,所以比较客观和中立.(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上的差异,在模式上除制定机构不同外,我国的准则制定过程不如美国严谨,也缺少对准则制定过程的理论研究.

(四)会计国际协调的比较 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会计的国际协调日益重要.所谓会计协调化是指通过一些国际性组织或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采纳统一的会计准则或其他标准化文件,促进一定地区或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和可比的活动.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务进行全面调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方法的建议》,开始了逐步向原则导向调整的新里程碑.按照《Sarbanes-Oxley法案2002》的要求,美国SEC完成了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这表明美国已开始对以多年来一直坚持会计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靠拢.这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第一次在修改本国标准时,考虑引入其他会计准则.U.S.GAAP和IFRS趋同的前景是美国已加快了与IASC的合作,为监督和鼓励建立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而努力.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为蓝本起草的,这是中国的会计改革开始真正迈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步伐.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修改了会计要素的定义,这些新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上一样,这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2006年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但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是否能保证,尚待执行中的检验.

三、中美会计理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状况的基础不同 林毅夫(1995)认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体系.一般说来,解释的现象越重要,理论的影响也就越大,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大、最强的经济是英国,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心和著名经济学家的产生地也就逐渐随之转移到美国.我国自1979年开始进行改革以来,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现在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并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最迟到下个世纪30年代,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很可能转移到我国来.

(二)中关两国法律法系不同 美国和英国是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模式,我国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我国会计的重要特征.同时,一个国家民众的法律意识对会计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强调法治,民众一般都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习惯于依法办事.会计也是如此,会计团体长期实行“职业自律”,并且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这些会计团体在准则制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规范制度比较完善,会计工作质量往往较高,会计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水平均处在世界前列.而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强调人治,民众的整体法律意识相对较差.因此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会计工作秩序较为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至今仍较为严重,会计规范制度的完善也因之受阻.

中美会计理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会计理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中美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不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提倡共同富裕和助人为乐.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会计理论上是“遵规守道”,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精神,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统一性,习惯于遵守明文规定.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尊重个性,强调个性的发展,极力推崇个人主义,激发个人创新的积极性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文化的作用使得理论创新不断,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就形成了美国职业自律型的特点,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和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倡个人专业判断和灵活处理,会计处理偏向乐观,并不断创新,保守程度较低.

四、结论

美国财务会计理论着重研究准则制定与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引入、吸收经济学、财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侧重于实证研究,呈现出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局面.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研究目前仍以归纳法、演绎法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内涵与深度还有差距.为此,需要我们借鉴美国会计理论发展过程的经验,清醒、冷静地分析辨别他国研究的精华和优秀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与中国本土化.

作者简介:

张知(1968-),男,湖北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