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

点赞:6479 浏览:225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一直是税务干部培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培训中调整传统的教学结构,既能结合税务干部的实际需求,又能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一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培训教学尝试.

【关 键 词 】会计基础 干部培训 会计要素 会计报表 会计账户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教学面向初任公务员(非经济类)、军队转业干部初任培训以及进行系统会计培训时的基础教学内容.在近年来的培训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税务培训的特点,对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作了调整.

一、两个基本出发点:税务人员学会计和给税务人员讲会计

税务干部学习会计并不是要做会计工作,他们学习会计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了哪些信息,会计信息是怎样记录、分类、汇总的,怎样读懂会计信息,在税务稽查、税务管理等岗位上如何运用会计信息.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重点不是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而是账户设置和运用的原理;不是会计报表编制技巧的熟练掌握,而是经济业务分析能力的提高.账户设置和运用的原理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特点、账户运用的特点、账户分类的特点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等.经济业务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业务分析、损益业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和利润表结构分析等.


教学结构调整的关键切入点是从认识会计报表入手学习会计.这样实施教学基于以下认识.税务人员可能对会计知识所知甚少,或者是不系统,甚至就是入门学习,但是他们有从事税务工作的经验,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实际会计工作.他们已经具备相当的社会经验,尤其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必亦步亦趋,按部就班,而是可以直奔会计信息的本质.

二、总体教学内容结构的调整设计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结构是按照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七种方法)—会计报表的体例进行讲解的.调整后的总体设计是按照会计报表—会计账户—会计报表的结构进行教学的,简称“报表—账户—报表结构”.这个总体结构的思路由两个相互联系,但有不同教学侧重点的部分相连接,即“报表—账户”和“账户—报表”.采用“报表—账户—报表”教学结构,开门见山地让学员了解会计提供了什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汇总.

第一阶段,“报表—账户”阶段.通过总揽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会计报表作为初始阶段教学内容,回答什么是会计,提供了什么会计信息.

首先阅读资产负债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表头、编制单位、编制时点以及计量单位的介绍,引入和初步讲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概念.在讲解这些概念时与学员的社会经济生活经验和知识建立起联系,使其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就在日常经济生活中.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结构初步认识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的概念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初步让学员建立起资产负债表是平衡表的概念,使其对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使其了解这个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法则.在阅读资产的负债表、初步讲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时,要重点讲解“留存收益”的概念.学员以其社会经济生活经验和对一般经济常识的认知,对于资产运营的结果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这个概念不难理解,重点提示学员始终注意会计是如何确认、计量、报告这个结果的.而且可以提示有关这个结果的信息不但对会计核算很重要,而且与所得税的计算也有关联,以提升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注意点.

其次,开始观察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即资产负债表的变动.特别向学员提出并分析销售交易的发生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由此引入利润计算的基本概念,留存收益的形成和记录,最终引出第二报表——利润表.

在这个阶段对销售交易的分析,侧重收入和费用概念的初步引入以及如何在报表中反映交易结果(净利润).对于把成本为600元的存货以900元售出这样的例子,学员已经具备的经济知识很容易接受毛利、利润、净利润这样的概念,关键是引导学员注意会计是如何记录和报告这些信息的.

第三是账户的学习.这个部分是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通过设问“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是如何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归类整理的”这样的问题把学员引入对账户学习中来.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内容包括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账户的结算、账户的平行登记、账户的试算平衡、从账户到报表等内容;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包括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分类账、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等内容.在第二层次的教学中,最终把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完整地进行介绍.考虑到税务人员学会计的需求和给税务人员讲会计的特点,以及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对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和手工簿记系统下的编制和登记要求不做详细讲解.

在账户的学习阶段,着力引入资产负债表账户(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利润表账户(损益类账户)的概念,从核算内容上让学员建立起报表和账户的整体联系;着力引入“永久性账户”和“暂记性账户”的概念,从账户结构和不同结账方式上让学员了解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的不同特点.

第二阶段,“账户—报表”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一阶段的深入,是会计基础业务核算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素的日常核算.在结构组织上打破传统的按“供产销”流通讲解基本核算业务的教学套路,改按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讲解.特点就是结合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的特殊需求,按利润表项目,即收入、费用的核算来组织业务核算.比如在讲到收入的核算时,一方面介绍收入确认的原则(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另一方面学习应收账款要素的核算知识;比如在讲到费用的核算时,一方面学习费用的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核算,另一方面学习存货(营业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要素的核算知识.不按理财—购货—生产—成果及其分配的财务循环组织内容,而是直接按报表要素组织内容,这与“报表—账户—报表”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一致的,也与会计准则体例保持一致. 三、总体教学思路的把握

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会计报表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按照“报表—账户—报表”的总体结构安排,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思路是按照基本会计等式进行串联的.

在“报表—账户”阶段,重点讲解和要求学员掌握“资产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的意义和具体运用,包括报表结构、资产负债表要素、账户设置等.在基本会计等式的教学中注意让学员了解这一等式的重要变形的意义,即资产-负债等于净资产.

在“账户—报表”阶段,主要是按照“收入-费用等于净利润(留存收益)”组织要素费用的核算,重点讲解和要求学员掌握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初步让学员建立起“收入-费用等于净利润(留存收益)”和“应税收入-扣除项目等于应纳税所得额” 这两个公式是指导会计核算和所得税认定的基本概念框架.初步让学员了解“利润表”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不同功能、结构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几个问题的教学尺度.

第一,主要会计概念的教学.会计基础概念,如会计主体、资产以及留存收益等都是初学者不好理解的问题.把这些基本概念融入到具体报表、账户、业务中的讲解中,学员就比较容易接受.结合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特殊要求,处理好一些概念的讲解.比如在会计要素中并没有“支出”的定义,但是在所得税税收法规中就有关于支出的细致描述,我们就在教学中引入“支出”这个概念,讲解其含义,讲解与资产、负债、费用的联系,还结合权责发生制辨析权责发生制支出和收付制支出的区别.再如,在传统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中不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这样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会计计量的问题中其已是基本知识,在所得税法中也有这个概念的运用,我们就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结构和要素时,在讲解资产货币计量原则时引入这个概念.

第二,有关会计核算原则的教学.同会计基础概念的教学一样,会计核算原则的教学也是会计基础知识教学的难点.将这些原则穿插在具体业务的讲解中,在“报表——账户——报表”的统一结构中讲解,教学效率和效果较好.比如,在引入资产负债表时讲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在讲解收入和费用时再处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就比较自然.

四、总结

总括以上所述,将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总结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