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对会计稳健性的弱需求

点赞:15479 浏览:688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稳健性会计在金融危机后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中国的会计稳健性实施效果并不好,关键在于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不同于国外,照搬的稳健性会计水土不服,笔者由国有企业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和理论两个方面说明国有企业对稳健性会计需求的弱需求,以待对改善国企的现状有所帮助.

2008年以来,美国发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立即演变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中,会计又一次成为商界、政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更多是对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质疑.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对资产和收益的对称性确认和计量,会计稳健性确认一时又成为了探讨的热门.

一、会计稳健性的应用

会计稳健性具有众多的光环,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量度,是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特征,更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会计计量原则.稳健原则被解释为关于确认标准的问题,解释为“会计人员对诸如利得等好消息的确认标准比损失之类的坏消息的确认标准更加严格一些,因此在收入和损失的确认标准上的不对称可以反应出稳健(Basu,1997).”所以,会计上的稳健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决策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实务中,稳健性原则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关于稳健性的应用也很多,比如资产减值方面,自创无形资产方面以及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方面等

尽管如此,在我国稳健性会计运用广泛,但实际作用却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只是单纯依靠引入高质量会计准则而不考虑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有可能水土不服.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经济的最大主体——国有企业(此本文中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来分析其对稳健性会计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稳健性弱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讲,作为股东的政府与作为股东的理性经济人存在重大差别.

政府的决策目标不单纯是经济目标,还包括政治目标,例如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官员政绩问题等,只有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激励相容时政府才会减少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放权让有经营才能的经营者实现经济效率目标,否则政府将让企业偏离经济效率目标靠近政治目标.由于政府强制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而导致国有企业无效率,在激烈竞争中,亏损很有可能发生.而国有企业的利润又是地方政府甚至政府的政绩之一,通过各种手段虚报利润,修改会计信息,从而达到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双赢的目的,因而对股东来讲,他们不需要稳健的会计信息,只需要利好.

从企业内部来讲,国有企业也存在对稳健性原则的违背.

首先,管理者经营无效率可能性大.国有企业所处都是国家核心领域,不管其经营如何,国家都不可能退出股份,因而公司控制权市场将失效,具备管理企业能力最强的人无法接管企业提升效率,而在位经营者来自外部的解雇威胁大为减弱,因而努力经营的激励在下降.经营管理者的努力经营的激励下降,必然导致整个企业不能够励精图治,不断革新,但是明面上的激励机制还在,为了薪酬,他们必然要粉饰业绩.同时来自外部解雇威胁的消弱,可能导致经营者好大喜功,贪功冒进,不遵循稳健性原则.

其次,各级经营者寻租行为严重.同上面的原因一样,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权不可流通,只占总股权很小部分流通股显得供不应求,因而股价难以反映企业真实业绩,而业绩评价的困难导致经营者激励合同设计的困难,即使是管理能力很强的经营者付出了努力也可能得不到正式承认和回报,他的博弈策略将为此修正为努力工作并掏空自己应得部分,或者不努力工作享受在职消费直到企业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企业各级经营者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甚至以公谋私,必然在会计上不希望稳健,而是积极增加利润.

第三,公司的大股东们多为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出资代表,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出资人,公司的盈亏对他们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影响.他们不需要稳健的会计信息供其进行投资决策.

基于上述或其他原因,为了达到证券监管部门在财务监管方面的要求,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成为一种自然选择,国有企业稳健性原则不过一纸空谈.

三、国有企业稳健性弱化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稳健性弱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存在土壤.我们知道现在理论界认为产生稳健会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契约理论.通常认为稳健会计方法是化解契约签订中由于各方因为信息不对称,报酬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的一种手段.稳健性的存在就可以缓解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帮助投资者及早发现亏损项目,缓解经理层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第二是诉讼理论.股东的诉讼也被认为是稳健会计的另一个来源,诉讼也会导致不对称的支付,因为相对于低估企业的净资产,高估净资产更加容易导致诉讼.而稳健主义通过低估净资产会减少企业的预期诉讼费用,而诉讼费的不对称与约束管理层的机会成本的法律体系是一致的.诉讼理论解释了不仅仅是团体,个人也注重这种约束.

第三是税收因素.对收入和损失确认的不一致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税额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收入确认的延迟和费用确认的加速使税额支付递延.

但是,国有企业目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受托写作技巧关系.

第一,虚拟股东.从名义上说全体公民或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体是全民或国家,而不是特定的自然人,没有享有资产经营的收益,同时也没有人承担资产经营的风险,因此也就没有人以利益主体的身份来行使利益主体和监督职能,而利益主体的监督是最有力的监督.显然这一条就否定了契约理论,投资者不需要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

国企对会计稳健性的弱需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会计信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二,所有者缺位,导致权利的私有化与财产责任社会化.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经营者监督和约束的淡化.我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写作技巧人的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者如何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后者的问题,而国有企业本身由于所有者缺位,委托写作技巧所要解决的问题比私有企业要复杂得多.契约和诉讼理论也不能适用.

第三、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现其政治利益的效用要远远高于纳税的效用,况且征税者与纳税者的主体都是政府,纳税的因素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不是问题,他们本来就希望通过纳税大户的帽子来彰显国企形象.

四、我国现有经济格局的相对稳定性

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视乎是解决稳健性弱的良好方法,但是短期却不能够实现.


尽管国企改革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家从放权让利、承包合同制开始,授予经营者部分剩余控制权和自主经营权,整个经济环境也向着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但是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仍然控制在党和政府手中,政府拥有国有企业高管任免权,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权以及重大资产处置否决权等.再加上,在转轨经济中,法律制度、产权保护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非常的薄弱情况下,政府控制企业有其阶段性意义.首先在产权保护制度残缺的情况下,私人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如果政府拥有企业,则财产安全的担忧小很多,有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自主选择技术.其次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尚未能有效运行的情况下,政府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可避免大规模私有化后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避免股权分散带来的搭便车问题.第三,在一些特殊行业,例如金融业,需要严格的监管体制才能保证这一行业健康发展,而在监管体制完善之前,由政府控制企业不失为一种替代性的解决方案.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这种国家控制,政府干预的经济格局短时间无法改变.而独立经营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于国企的来说太过弱小,他们对市场的影响要小的多.所以整个中国的经济环境就存在着一种对稳健性会计的弱需求.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