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现状评述

点赞:4160 浏览:111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机制,自上世纪70年代已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就股票期权制度本身来说,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诱人的地方在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始引进股票期权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股票期权会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借鉴国内外股票期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对实行新准则之后,股票期权的会计归属和会计计量进行分析和评述.

关 键 词 :股票期权 新准则 会计处理 内在价值 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35-03

一、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研究综述

(一)股票期权会计的理论基础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此它便登上公司治理的舞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被欢呼为“自公司制之后资本主义的第二次制度革命”,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研究也已成为我国会计界在国际惯例下制定和实施统一会计准则的热点问题.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所有者向公司内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的,按某一固定购写本公司普通股股票的选择权的一种激励的报酬制度,其经济本质是对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享.由于股票期权通常是授予公司的经理层,因此,经济学界也将其称为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亦称认股权).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出售.

其基本运作模式举例如下:某公司2000年1月1日推出股票期权计划,一位公司高管被股东允许可以在今后10年中的任何时候,均可按2000年1月1日的股票市场6美元/股购写20万股的本公司股票.七年后,即2007年1月1日,由于经营有方,公司股票由当初6美元/股,涨到60美元/股.这时,这位经理可按2000年1月1日的6美元/股购进,再按2007年1月1日的60美元\股的出售,获利1080万元(20万×60-20万×6等于1080万).当然,他(她)也可以选择不出售.通常职业经理人只有达到公司的增值目标才有权利低价购写,否则,就失去了这种选择权.这样做的好处是,经理人只有努力创新,刷新业绩,才能使公司股票大幅度增值,而他(她)的利益也可以通过股票期权得以实现.

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现状评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期权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综上所述,所谓股票期权,实际上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选择权,在上例中整个购写的过程成为行权(Exercise),在行权前,持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没有任何收益,行权后,他的收益为行权价(6美元/股)与行权日市场价(60美元/股)之间的差价(1080万).

股票期权制度的核心是一种会计制度,因为在给出期权的时候,是“免费的”,也就是说,期权在初始阶段不具备任何价值,它与工资、奖金或其他一些福利不同的是,期权的支出不会列支在公司的收支中.很多公司正是看重了期权的这种“免费”性质,吸引和保留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人才.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中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强调的是权力.根据财务理论,公司股票价值是未来收益的现值,而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和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企业委托与写作技巧问题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引发的制度变迁使企业家作用的至关重要,使其必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股票期权的实现过程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分享企业所有权已成为企业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反映经济生活的会计,正是帮助这一制度变迁的实现.

目前,股票期权的实施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热点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计划也面临着如何确定股票期权会计标准这一难题.借鉴国外股票期权的经验,在实行新准则之后,运行好我国合理的股票期权会计标准,是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重要步骤.

(二)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

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我国对于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正式启动.随着股票期权的广泛运用,其会计处理问题引起各方的关注,而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已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

美国涉及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综合性指南,主要有三个准则:即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2年发布的APB第25号意见书《向雇员发行股票的会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5年颁布的FASB123号公告《补偿性股票期权的会计》以及同样由FASB发布的第44号解释《涉及股权补偿的特定交易事项会计》.目前学术界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争论主要是:按股票期权的会计归属来划分,有费用化观和利润分配观两种观点,按会计计量划分,分为内在价值法与公允价值法.

1.按股票期权的会计归属来划分,主要有费用化观和利润分配观点两种观点.

(1)费用观.费用观的主要观点是把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作为企业的成本计入利润表.这种观点认为经理人提供的怎么写作,从本质上应该归属于一项隐含资产,其借方仍然应在损益表中确认为费用,而借方分录虽导致了费用的发生,却不意味着的流出,因为它们仅仅表示企业接受了资源,所导致的费用也只是表示这些资源的消耗.在“费用观”下,股票期权价值被确认为一项递延成本,同时将股票期权确认为权益,在以后相关期间递延摊销为费用.其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贷:股东权益

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列支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既然对期权的价值予以肯定,那么公司授予股票期权的实质就是一种经济利益的让渡,即公司为补偿经理人已提供或将来要提供的怎么写作而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这种补偿成本的总额应作为费用,在经理人提供相应怎么写作的期间内摊销计入损益表.

国外对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以费用观为基础,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首次予以会计规范,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计量原则,将我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纳入国际化规范轨道上来.

在准则的第二章第六条中规定:“完成等待期内的怎么写作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怎么写作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怎么写作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由此可见,我国新会计准则借鉴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对股票期权持费用观.其影响是,增加了上市公司2007年及以后年度的成本费用,从而减少未来会计期间的净利润.

(2)利润观.利润分配观认为权益基础薪酬的实质是经理人员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应将其确认为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观”的代表人物是清华大学的谢德仁、刘文,他们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认为经理人作为人力资本应该与财务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共同分享企业剩余,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之一,进而得以激励与约束经理人为企业剩余最大化(这也是股东的福利所在)而努力行使好剩余控制权,而股票期权正是作为这种观点的体现.股票期权的实质就是经理人员分享企业剩余的过程,只有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利润分配,才能在会计上真正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国内学者刘立峰、徐珊等人也赞同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利润分配观”.


将经理人股票期权交易的实质视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利润的索取,即股票期权是企业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股权交易.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企业所有者赠与经理人的一种权利,是经理人与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剩余的形式,其反映的是主体的所有者与主体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应将该项交易关系中的一方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在怎么写作期内摊销为经理人利润的取得.在这一点上与“费用观”和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的观点是不同的.

2.按会计计量划分,主要分为内在价值法与公允价值法.

(1)内在价值法.内在价值是指企业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高,反之,差额越小,其内在价值就越低.

在内在价值法下,如果股价低于行权价,说明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为零,不存在补偿,所以就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其差额则应预提作为费用,并在以后的怎么写作期间转为费用平均摊销,待行权后,将期权转为股本.

采用内在价值法计算股票期权的成本,由于绝大多数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价一般都等于或者高于授予日或其他计量日的股票市价,公司根本无须确认任何费用.从而,其净收益和每股盈余也不受任何影响.但是,期权肯定是有价值的.公司对经理人授予股票期权,实际是股东放弃了自己的股票先写权,而且由于经理人的行权,损失了本来应当属于股东的股票溢价.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股票期权是有成本的.但是,采用内在价值法,并不能反映这种成本.也就是说,内在价值法下的股票期权制度看似“公司请客、市场写单”.2002年,安然、世通财务丑闻的发生,暴露出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高层管理人拥有的股票期权价值达数十亿美元,这笔潜在的费用并没计入公司报表,之前反对薪酬成本进入财务报表的商界和政界,转而支持公允价值法.

(2)公允价值法.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鉴于内在价值法的不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2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要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由于股票期权具有不可转让、不公开交易的特点,确定其公平市价是很难的,因此需要采用期权定价模型来确定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

在此方法下,于股票期权的授予日,运用B―S期权估价模型,需要考虑计量日的股票市价、行权、授权期、股价的波动率、期权有效期内预期的股利以及无风险利率等因素进行估算单位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并进行会计处理,由于公允价值在最初估算时就考虑了股票未来的波动情况,所以采用该法无须每年调整相关报酬成本.

尽管公允价值法由于使收益下降而遭到一些公司的反对,但从会计方法而言,在期权授予日按公允价值在损益表中确认股票期权费用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安然、世通之类的财务丑闻再度发生.

(3)公允价值法和内在价值法的比较.

二、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评述及构想

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我国目前正在有选择地在一些上市公司对管理层正式启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在美国先行一步的股票期权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从以“内在价值法”到“公允价值法”为基础的会计处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的发展是与其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对应的.作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美国在股票期权会计理论方面的探索可以为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的发展提供借鉴.

1.现阶段选择使用公允价值法.

虽然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并确认相关的成本费用,这无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趋于一致,但我国股票期权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不应该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使用公允价值法,而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公允价值法.

比如,在证券市场从无效率向弱型效率过渡的条件下,我国股票期权应在初期或条件不成熟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内在价值法作为股票期权计量基础,然后待市场成熟后逐渐向公允价值法过渡.

从理论上讲,内在价值法低估了期权的实际价值,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更科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按内在价值计量基本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其原因是计量日的股价和行权价都可以确定,而公允价值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观估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股票期权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法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

(1)公允价值法对我国企业利润的稀释作用将不会很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发行额度将受到严格的控制,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不会像美国高科技公司那样出现利润被剧烈稀释的后果,

(2)期权价值评估问题可以交给专业机构完成.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和普通投资者的水平来讲,要求他们使用Black-Scholes等模型去评估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的确有难度,但这并不构成不实施公允价值法的理由.即使是在美国,普通的企业高管人员和投资者也不懂股票期权的具体定价公式的运算,企业的期权价值评估和复杂的账务任务是交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的.因此我国同样也可以规定这一块任务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同时学习FASB的经验,加大对新准则的宣传力度,让普通投资者明白新准则的主旨和精神.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法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计价方法,但它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允”.如果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主观估计,那么不论企业主观愿望如何,都很难保证其结果是客观公正的.所以,如果会计准则能够详细规范允许企业选用的估值模型以及模型中参数的依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则能大大提高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可信度.

2.在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下,监督与激励机制同等重要.

柏拉图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包含这样一条准则:最高收入者所得不得超出社会平均所得5倍,这在以新技术与新金融衍生工具为基本特征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定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在美国财务丑闻之前,大公司CEO的平均收入已经相当于普通员工的400多倍,其中80%是期权收入,股票期权业已成为企业经营者蚕食股东利益,用以自肥的工具.

股东为了让CEO们能够为公司痛快地赚钱,不断加大其激励的筹码,给予的股票期权越来越多,但激励之后的监管并没有跟上,反而授予CEO更多的权利.在这种状况下,原来的约束机制形同虚设.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CEO们为了让外人仍然承认自己有能力,或让自己手里的期权仍能带来更多的钞票,他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方法去作检测,从此,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皇帝新衣.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公开表示,如果不把期权纳入成本,将人为地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于是,将期权计入企业成本及其他一系列会计制度改革也许正预示这样一种循环过程:经理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企业主资本主义的衰落并非历史定论,所有者的力量正在回归,即使是新经济也阻挡不了这个进程.

中国的会计查重比美国严重得多,而完善监督与约束机制是实行期权制度的前提,这是美国公司财务丑闻带给国内企业最大的教训.

由此可见,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当激励机制没有制度约束时,它将成为鼓励人们为贪欲铤而走险的制度.

3.股票期权会计制度设计应体现“以业绩为中心”,突出激励功能.

APB25号意见书将股票期权分为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两种.不确定的股票期权因其授予的股份数和行权价二者要视业绩而定,因此又称为“以业绩为基础的股票期权”.在业绩的确定上,应当体现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功能,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来引导企业采用能够保证公司长远发展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目前我国仅规定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额不得超过股本的10%,这种规定过于简单和笼统.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制度,应根据不同的业绩表现,规定股票期权的激励力度,将股票期权对利润的影响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收益稳定的传统产业,只要股票期权使用适度,其费用应该不会引起利润的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