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国际协调化刍议

点赞:25339 浏览:1177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

摘 要 随着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会计改革的进程中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是,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国际协调的含义入手,阐述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分析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会计国际化 中国会计国际协调

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国际会计的发展已随之迈入了一个以协调为特征的新阶段.会计协调,是指通过一些国际性组织或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采纳统一的会计准则及其他标准化文件,促进一定地区或是范围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和可比活动.

一、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1)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高效率.

(2)对国内外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国际会计协调能为国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等融资行为提供可比的财务报表,当然,也为国内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特别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

二、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问题

(1)会计教育不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专门化,而忽视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教育.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也日渐暴露,如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随着我国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企业呈现出组织形式集团化、经营活动范围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专才教育目标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2)会计计量理论与国际化相脱节.我国已经完全加入WTO,国内企业将融入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企业应不断挖掘内在潜力,降低自身的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投入将更加集中在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广告策划、内部管理系统的沟通等活动中.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估价与摊销问题便成为企业会计计量的重要课题.

三、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主要对策

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是一个渐进而为的过程,既不能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但又要切合我国的会计实际,努力使其更好地怎么写作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有助于不断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

(1)加强对会计国际化必然性的认识.我们应该具有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这是因为:一方面, 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来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复杂性,还可以为国际会计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也是作为大国之一的我国对世界负责的一种积极性的态度.

(2)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化.要顺利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首要的工作,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此方面,需注意以下导向:第一,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要求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等应当面向国际化.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我国现有的主体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很长一段时间接受的是旧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准则的教育,对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感受不深,掌握不够牢固,从而对我们全面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和具体准则带来了困难.

(3)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增强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会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培植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发育和加快市场统一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日益凸显,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已成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