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6606 浏览:227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 建设、 管理、怎么写作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突出体现“应用”性, 有着不同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特点. 长期以来, 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中总是遵循“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课程设计→期末考核”的模式,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看似循序渐进,符合教学规律, 但实质上其教学理念完全局限于学校本位,无法以直接经验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会计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难以彰显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随着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笔者在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产生师生互动效应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应加以推广.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 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单一传递过程, 而应该是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加工过程.即教育不应该让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而是培养学生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形成的, 它突出强调“以任务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其宗旨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模式相比, 任务驱动法的显著特征就是以“个体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替代个体独立学习, 以“双向探讨式教学”取代填鸭式灌输教学, 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的优点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事先对教材进行全面整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于若干个任务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应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探究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则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参与体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践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普遍受到国内外众多教学工作者的推崇.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教学领域大力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早在1996年, Jane Willis在其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中提出组织教学模型, 认为每个任务驱动教学都应该包括前任务活动、任务周期及语言聚焦三个阶段.香港教育署在英语语言教育计划中明确指出, 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五个方面: 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 考虑学习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任务活动要导向任务作品的产生;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国内也备受关注, 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运用更为广泛,但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会根据教学实际采取不同的操作流程.艾奉平(2001)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应遵循五阶段流程“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 伍文庄(2002)提出任务驱动教学四阶段流程“充分考虑,精选任务→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组织研讨,尝试解决→总结应用,引导实践”.徐明成(2004)提出任务驱动教学四阶段模式“问题情景→任务确定→实践体验→交流总结评价”.

上述研究虽然在操作过程方面有些差异,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基本一致,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共识:提倡以学生为本;要求明确具体的目标指向;强调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协作学习方式;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中心.笔者在综合学习众多学者的基础上,在会计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为例论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工作情境 为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归纳为若干单元模块.具体整合时,可以打破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尽可能紧扣会计职业实践,遵循企业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流程.如,可以按照“根据原始凭证分析交易→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记录交易→根据记账凭证完成会计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怎么写作”的会计循环进行,这样的整合可以将分析和记录交易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载体工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企业会计工作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生动直观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鉴于各个会计任务模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设计者在创设工作情境时尽可能考虑好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和统筹安排.整个教学以会计专业毕业生到一家典型的工业制造企业进行试用期实习为大背景,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履行公司财务主管安排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以会计科全体成员为一个协作小组,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若干个任务模块中,然后针对各个任务模块实施六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流程.为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从第一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把自己看成是即将上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目前处于试用期, 任务就是在会计主管的指导下,与会计科其它成员共同协作, 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任务.同时把会计课程涉及的全部教学资料(包括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凭证、账簿、报表等)装入档案袋发给学生,并进行角色分工及轮岗安排说明.这种逼真的情景和角色模拟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心理暗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随后的教学中, 针对各个任务模块再创设适当的情境.

(二)构建任务,分解细化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会计操作技能,结合工业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并根据会计工作过程进行重构,将所有的理论基础知识穿插到工作任务中.具体而言,就是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全部内容转化为一个总任务,再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都与工作过程密切结合,如表 1所示.在下达任务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向学生布置每次课程的工作任务,讲清每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交待注意事项.此外,在分配任务时,教师要注意不断向学生说明会计工作质量关系到国家、企业、投资者以及职工等各方利益,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来不得半点马虎,由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三)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自主学习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期重要过程.此阶段,学生应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会计知识, 搜集有关资料, 分析、判断和评价相关信息,为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知识储备.学生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旨在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想法,为完成任务积累经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尽管教师不必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但应当适时介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在完成会计报表编制任务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进行参考,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和掌握知识点.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 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始终充当任务活动的参与者、 指导者和督查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资料的能力等.自主学习将为小组协作学习以及后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协作学习应该以协作小组形式予以实施,具体实施时要求学生把本小组成员看成某企业会计科的全部工作人员,设置若干个会计岗位,小组长任命为会计科科长,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实行轮岗制.为了提高协作学习质量,必须重点处理好三方面问题:第一,科学组建协作小组.这是关系到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学生一般有优势趋同和排差心理,若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分组,往往形成强强联手,差生结合,组间悬殊太大,不易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因此教师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教师引导和自由分组相结合”的原则监督和指导分组.第二,选好小组长.小组长应由热衷于帮助小组成员学习、善于协调小组成员完成共同任务的学生担任.当然小组长人选和小组成员并非总是固定的,在学生已经熟悉适应了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小组成员和小组长,以锻炼每位学生适应新的小组环境和组织领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加强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这种认知的重建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开发创新意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认定一个情境是否存在问题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在完成“任务4:经济业务分析和处理”时,不少学生对自己完成该任务要实现的工作目标模糊不清,更不用说认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受到的阻碍.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定义和表征相关问题,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一旦策略形成后,则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前期搜集的有用信息组织起来,为实现策略做好基础怎么写作.最后,当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得出问题答案后,还要适时组织师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步骤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提醒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监控,检查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否一步步地接近工作目标,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而且随着一个个会计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考核评价,反馈效果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显然,仅仅根据最终的考试成绩及平时粗略印象进行评价,往往缺乏科学性.考核评价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以学生职业要求为标准,从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既要关注其学习结果,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观察,多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此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当然,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外,也可以在考核方式上予以创新,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某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独立编制会计分录,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此外,在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可以考虑提高学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

为保证任务驱动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本领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还要具备较强的设计、组织、应变等教学能力.要使教师达到上述要求,必须通过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机会,安排教师到企业基层单位的会计岗位挂职锻炼,积累会计实务经验;其次,要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师则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自己的会计专业业务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通过多方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本领,为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二)情境创设要逼真 教师在创设工作情境时要力求生动形象、有新意、有趣味性,尤其要注意增强教学环境的仿真性.如,在进行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时,准备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资料、学生的岗位设置以及办公桌的摆放等都要贴近企业实际,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其从心理上尽快进入自己担任的角色,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情境的应用还要把握时机,看准火候,切中问题的要害,要注意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要把情境表明的意义与要讲授的理论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显示出彼此之间的相通之处,这既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取得令人鼓舞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构建要合理高效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完成任务就是实现“任务驱动”, 实质上这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个认识误区. 任务驱动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开拓进取的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等). 因此, 为构建合理高效的任务,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任务的综合性.构建的任务应该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二是任务的实践性.任务应尽可能通过实践来完成,尽量避免理论化或抽象化任务的设计.三是任务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生一旦对某项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是任务要有创新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要太注重任务完成的程序化, 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 总之, 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把教学内容融合于教学环境中,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 获取知识, 运用知识.

(四)适时引导,强化监督 任务驱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并不意味着一切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处理.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要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了解情况,适时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 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驱动的作用,取得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学法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五)协调好“任务驱动”的各方关系 协调好“任务驱动”的各方关系,对保证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中, 应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而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 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但笔者认为这样做不仅会放任学生, 而且会疏远师生关系. 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故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适当介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活动的参与者、 指导者和帮助者,做学生亲密的良师益友. 二是要协调好学生个体间的关系.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 也可以是一个协作小组.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相互评价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 很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甚至引发矛盾, 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会聆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取长补短, 疏导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淡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促进学生在协作中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201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算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2]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9期.

[3]徐明成:《基于“任务驱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法探讨》,《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2期.

[4]Jane Will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Harlow:Longman.1996.

(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