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点赞:25534 浏览:1177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连云港财经分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调查就业领域,以明确“为谁培养人”,准确定位专业办学层次;其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准确定位“职业能力”;最后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合实际地开展跟岗认知仿真实训,构建“多维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初步达成了“职业人、会计人、发展人”的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作者简介:焦建平(1966-),男,江西进贤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会计系主任,副教授;王星飞(1976-),男,江西余干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副教授.(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立项课题“多维价值取向下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批准号:B/2012/07/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58-03

连云港财经分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执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在探索“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践中,经过多次修订后最终构建“多维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多维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职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多维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为“职业人、会计人、发展人”,遵循德育为先、素质至上的原则,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尊重会计职业特性,传授“系统化的知识”、培养学生“会计人”的核心能力;注重就业导向,又兼顾职业生涯发展,通过“双向拓展”培养学生“发展人”的核心能力.

一、调查就业领域,明确“为谁培养人”,准确定位专业办学层次

为加强专业建设,我们于2011和2012连续两年在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会计人才市场调研”等相关调研.通过企业会计人力资源配备调研获悉:企业财务部门编制一般为2~5 人(小型私营、民营企业为1~2 人、微小企业一般聘请代账人员)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还将增加.通过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的调研获悉:出于人力成本和人员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中小企业对专科层次的人才接纳度比较高.目前连云港市中小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1年注册成立9128家,2012年注册成立12485家.①

综合以上的调研得知:每一个企业都对会计人才有需求,大中型企业的需求集中在本科层次,而中小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则集中在专科层次.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专科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旺盛.据此,我院把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办学层次定位于为中小企业培养“会计人才”.

二、把握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准确定位“职业能力”

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就应当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时还要关注培养对象,即学生自己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以此来明确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1.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中小企业多数青睐于大专层次的会计人才,因此面对的人才市场主力军就是中小企业,也就说,他们需要怎样的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的会计人才.


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人才趋于务实与理性,不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重视被引进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等.

2.学生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1)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2)学生职业愿景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86.5%和89.8%毕业生就职于小型企业,近四成的同学计划转行,志愿长期从事会计工作的不到三分之一.由此可以得知,学生的就业领域虽集中在中小企业,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未从事本专业工作,而是从事相邻或相近的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上学深造.

3.现代职教的指导思想是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指导思想

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要教会学生有一技之长,还要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②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深入,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维;不应只关注技能,而应更多的关注素质;不应只关注就业,而应更多关注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要为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为中小企业培养集“职业人、会计人、发展人”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实践“怎样培养人”,构建多维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在素质,课程体系与内容的特色就是以“素质”支撑“技能”.而学生“素质”应表现为职场的竞争能力、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职业的发展能力.据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人、会计人、发展人”核心能力的目标下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1)德育为先,素质至上,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核心能力.顺应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育人方式,重构课程内容,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着力打造学生的“职业人”的核心能力.具体的方法是遵照应知、必知、够用的原则,在保证“语、数、外、德育”等基础素质课程课时的基础上,运用“选修模块”,引进教育部的“CVCC项目”,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CVCC)培养,开设“职业沟通教程”、“团队合作教程”、“自我管理教程”、“创新创业教程”、“解决问题教程”、“职业礼仪训练教程”、“信息处理教程”等课程.与此同时,研究挖掘专业课的素质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从容应对,顺利就业;在纷繁复杂的职场生活中,勤勉敬业,奋发向上. (2)尊重会计职业特性,传授“系统化的知识”、培养学生“会计人”的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五个环节,前提是正确的确认与计量,没有正确的确认与计量,记录、计算、报告工作无从开始.所以,即便是从事最简单的会计工作也需要掌握“系统化的知识”,需要对企业经济业务有全局性、整体性的把握.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不是呈现给人们所看到的点钞、填制会计凭证等,而是“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是需要全面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为前提.在中小企业里,会计核算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往往是一人多岗,一个会计人员需要处理几乎全部的经济业务,更要求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先,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进行简单的实训,掌握会计的“动手能力”,而后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体系,通过综合实践、顶岗实践、仿真实践等职业活动形成“会计人”的核心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将学生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相互融通,将学历教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匹配内容融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努力将考试和考证结合,将证书取得与学分挂钩,实现“双证融通、无缝对接”.我们提出“学习阶梯、证书见证,成长之路、你我携手”的口号,制定出每一学期的证书考核规划,激励学生勇攀证书高峰,实现学习目标.

(3)既注重就业导向又兼顾职业生涯发展,通过“双向拓展”,培养学生“发展人”的核心能力.教育应怎么写作于学生整个的职业生涯,怎么写作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在培养学生初始“就业能力”时,应让学生实现由一技之长到全面发展、由阶段性成长向终身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发展人”.我们遵行“分类教育”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提供不同的“选修模块”,实行“双向拓展”:纵向提升专业知识或学历,学生获得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更高的学历层次,以实现高端就业;横向拓展职业技能,让学生考取更多的资格证书,获得更多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岗位迁移的能力.在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办学实践中,我们先后进行两次“分流”,一是在第六学期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与否进行“分流”,取得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编入“初级会计师”班级;未取得证书的继续留在备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班级中.二是在第八学期,根据学生意愿,按是否愿意“升学深造”进行“分流”,想获取更高学历的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提升,与本科学习对接;想就业的进行技能拓展,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同时,结合技能大赛的训练机制,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建立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

2.适应多维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堂教学创新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专题活动,改变传统“物式灌注”的教学模式,借助教学信息化,积极探索与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1)知识—掌握教学模式.根据会计职业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我们借助备课小组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编写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教学文本”中有“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有根据教学内容概括的“知识框架与学习提纲”,有巩固知识所用的“练习实训和检测材料”,有预设的“任务、情境、项目”.它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作指导文件,也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学习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师生课堂“教与学”、“学与习”、“实与测”等教学活动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前可利用“教学文本”中“知识框架与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理清思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填满”预留空间的“知识框架与学习提纲”(这个“填满”的过程实质就是在老师的传授、指导、监督下以手脑并用做笔记的过程,一个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一个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在教学文本中还穿插了“学与习”、“实与测”等教学活动,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后,学生可根据“教学文本”进行系统的复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讲课,贴近学生,面对面与学生即时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学情,督促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情境—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建,搭建仿真环境,以具体的经济活动呈现实际的工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可以体会具体环境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技能和素养.通过设计具有趣味的情节,给每一个表演者预留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合作”、“项目—达标”等形式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在“任务达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3.借助多媒体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法

加大硬件投入,为每一教室配置网络系统及多媒体教学系统,购置专业课程的课程软件,建设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教学化”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展示性”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切合实际地开展跟岗认知、仿真实训

会计职业、会计岗位有“限制接近”的特殊性,学生很难接触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顶岗实训成为会计专业一项难于完成的任务.鉴于此,学校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训基地、校企业合作单位,近距离地认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认知会计核算的各岗位;同时在省级现代商务实训中心的建设中,以某一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基本框架,联合我院其他相关的专业,构建了“系统化仿真式”财经专业综合实训网络体系,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真实的实训资料、真切的实训过程,使学生进入实训系统顿觉步入社会;走进实训中心如同走上岗位,真正体验工作角色,实现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购置“3D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它采用全新的“3D”技术,以多媒体界面和动画的形式模拟真实企业场景,全面展示了每个实习岗位、办公室场景、每个人员的形象及交互、办事的过程.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出纳、各岗位会计、财务部经理)在网络上完成工业企业的虚拟实习.这个平台形象生动、互动性强、体验感强,实训效果好.

多维价值取向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以来,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从2010年的5%左右到2012年的81%,“职业人、会计人、发展人”培养目标初步达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一是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市需求变化,完善课程体系;二是与相关单位和兄弟学校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大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推动产学研结合、落实跟岗实训;四是探索更好的分流标准,确立科学的“双向拓展”分流机制;五是尝试选课制、走班制;六是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力争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形成能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

注释:

①此数据来源于连云港市工商管理局2012年的统计数据.

②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http://news.xinhua./edu/2011-05/16/c_12142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