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的监管主体建设

点赞:26249 浏览:1199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的监管主体建设,这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的监管主体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监管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

会计监管模式很大程度上由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所决定.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公有制仍占很大比重;政府决策的集中度强,在资源配置中起很大作用,这些决定了我国会计监管中政府的绝对作用.另外,我国市场发育还不完善、不规范,现阶段的市场机制无法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同时,注册会计师作为监管者,其非超脱性很难保证监管的公正性,注册会计师行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往往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市场的有效运转和行业利益的维护上,对投资者利益提供的保障不够充分.在这种环境下,要求我国会计监管由政府主导型向行业自律性型转变是行不通的.鉴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吸取别国会计监管的经验教训,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以法律制度为前提,内部监管为基础,政府监管为主导,自律监管为辅助,并加之公众监督的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层次多级化、各监管主体相互协调的会计监管新模式.

一、以内部监管为基础

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管举足轻重,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的美国世通公司的100多亿利润的会计查重案,既不是注册会计师,也不是政府监管部门,而是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和揭露的,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加强内部监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机制是会计监管工作的组织保证.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机制是实现企业会计监管职能的组织保证,是利用激励与约束,权利和责任对等原理,通过会计机构和会计制度设计,实现企业监管职能作用的一种管理活动.科学的内部会计监管机制主要由如下几项工作组成:

其次,会计监管制度的设计是会计监管工作的操作指南.会计监管制度的设计是指规定、规划会计监管工作应遵循的客观标准、工作程序与步骤的一项会计管理工作,它是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会计监管制度的设计是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工作的操作指引.

再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报告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内部控制严重失效,进而导致资产流失.成本失控、预算失灵、会计信息失真、虚检测会计信息泛滥等等都使我们认识到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保证企业资金、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可靠的一种有效保护性措施,因而成为会计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以政府监管为主导

首先,要加强监管部门的协作.多头监管存在的负面影响,就是权力冲突或者监管真空.针对目前上市公司“政府监管分散”的现状,应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界定财政部门、国家审计机关和证监会等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监管效率.为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和资源浪费,在组织设计上,可由全国人大牵头,将监管机构直接纳入全国人大的直接领导之下,如设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可由相关的专业人士组成,负责会计工作的监管与协调.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一个负责规范、协调全国会计政府监管工作的常设组织,其管理的对象应是负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工作的政府机构和部门.其职能是按照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范围,促进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在出现会计监管“缺位”或“空位”时,或部分部门的监管职能出现“越位”时进行及时调控,在各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受到社会质疑的时候,应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意见.

其次,建立对政府监管者的监督约束机制.政府监管虽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但是由于没有监管的利益驱动,没有监管的积极性,仍有可能存在懒惰或消极监管的心理,因此要建立对监管者的问责机制.对政府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并对正常的会计行为和监管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推动监管者积极参与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博弈.权力集中的弊端是监管的低效率,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政府部门被利益集团所“俘虏”,保证监管的效率.

三、以自律监管为辅助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自律监管体系,有利于加强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公开性.

首先,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没有独立性,审计的鉴证职能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强化审计的独立性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其次,杜绝不正当竞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检查力度.现阶段可以由中注协成立一个质量检查部门,由省级协会的该部门派出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检查小组,每三到五年对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进行业务质量检查.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定期检查可以使该制度发挥效用,时间定为三到五年,会使成本降低,而由中注协牵头和有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就不会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的反对.对于注册会计师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众,使全社会共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第二,改善审计的收费制度,提高审计质量.我国目前盛行的收费制度是审计收费与公司资产或净资产总额相挂钩、而与审计时间相脱钩,在此情况下,基于自身成本效益考虑,审计人员往往存有不合理收缩审计时间的倾向,以牺牲执业质量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增加.在审计工作中,一般而言,收费时间与执业质量成正相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执业质量,最为合理的收费制度应该是按审计时间计算劳务费,即按劳取酬,这也是国际通行的作法.

四、要提高会计监管政策制定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度

虽然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制度的设计、监管政策的实施、但也同样取决于被监管者的认同.为了使政策的制定过程能广泛地吸收、采纳各方的意见,使会计监管政策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会计监管监管政策的制定应克服集中型监管中政府机构替市场主体做主的做法,提高政策制定程序中的公众参与

度.作为监管者应提供一种博弈平台,给公众一个公平、透明的参与机会,在现行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策制定程序中增加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渠道,寻求被监管者对会计监管的支持,是提高会计规范质量和实施效果、降低政府监管失灵的途径.本文认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监管政策制定己经走过了主要依赖政府和专家的大规模准则的引入阶段,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对准则实施的影响力己不容忽视.今后的会计监管政策制定不仅要增加制定机构的广泛代表性,更应在政策制定程序上提高公众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