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信息化进程中的会计方法变革

点赞:23266 浏览:1058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理论上信息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但事实上企业往往是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之所以形成这一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升级信息系统过程中忽略了管理方法的变革.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传统会计方法和信息化的不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变革会计方法的思路.

管理方法是经营活动“信息”和企业管理的“集合点”.它一方而是将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具体化的手段;另一方而,又直接关联企业特定环境中信息质量高低,以及信息应用能力的强弱.管理方法变革,对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具有“多方位”的影响.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从信息学角度,可以将其视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计量、描述,以及信息分类、汇总的方法体系.其中的计量方法、分类方法等直接影响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质量;而相关业务控制方法又影响经济信息的利用水平及信息价值实现的“程度”.从管理过程观察,它又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方法、“事中控制”方法、“事后评价和反馈”方法.

一、传统会计方法制约信息化绩效的提升

1.信息视角的分析

信息质量高低受会计管理方法制约,与手工数据技术时代相匹配的传统会计管理方法,在信息“完整”、“及时”等方面都难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1)企业管理者所做的经营决策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需要经营活动全方位的信息,而会计向企业外部提供的是“标准模式”财务报告.这种报告模式,相对于管理需要而言,会计信息的“完整”存在明显缺陷.从信息外延观察,传统会计信息的不全面表现:首先,单一的货币计量工具,难以对企业的价值流、物流、人力资源情况等进行完整描述.其次,当前会计信息仅着眼于资本“起点”和“终点”的记录,而忽略了对两者之间的中间过程的记录.从信息内含观察,当前的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分期、持续经营等诸多检测设前提之下,这使会计信息内容准确性停留在“粗线条”的水准上同时.

(2)伴随信息化的是“敏捷制造”、“同步工程”、“零库存管理”等管理理念,要求的是实时信息.当前,会计提供经营活动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会计报表或会计报告,而会计报告的形成依赖于财务会计机制.在财务会计定期报告模式中,从企业经营业务发生到会计报告产生需要一系列单据传递和复杂数据处理步骤.经营业务发生后,首先产生纸质形式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需要经过繁杂审批手续后才能进入会计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当前,会计业务数据处理从记账凭证开始,理论上凭借信息技术,可在瞬间完成从记账凭证填制到会计报表生成数据处理过程,而事实上,即是忽略这一过程中复杂的会计数据分类、汇总及稽核程序,而由于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要求,使得众多跨期分摊的收益、费用,需要在期末通过会计转账业务才能完成处理.这样使得会计信息严重滞后于经营业务活动进程,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精益管理”要求.

2.管理控制视角的分析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无论是事先、事中控制,还是事后控制,都需要借助于特定的“信息”,利用信息发现企业经济活动与目标的偏差,及时进行协调.控制方法和信息加工方法,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而,难于截然分开.

企业在选择管理控制方法,是以“成木—效益”为原则的,即,企业应用或选择某一控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该种控制方法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必须大于其应用“成木”.这样长期以来,有许多精密、有效的控制方法,往往由于较高的“数据处理”成木而难于付诸实施.而企业更多的是在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之间进行“折中”选择,亦即,企业实际工作中,通常存在许多并不“精确”的管理方法.

二、依据信息化的要求变革会计方法

变革会计管理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破部门分工的限制集成企业的信息系统

单一价值计量工具,以及仅就资本运动“起点”、“终点”断点记录经济活动的机制,是会计信息不“全而”的关键所在.针对传统会计的这一缺陷,价值链会计提出了以“经济事项”为基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反映经济事项各方而的特征,多层次地揭示经济事项的价值和非价值方而的信息”的观点.这无疑是解决企业经济信息“完整”的一种有效构想.遗憾的是这一观点,由于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而难于在企业付诸实施.

如果能够突破部门分工限制,按信息化理念重新整合企业资源,价值链会计的“事项法”,就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管理实践同样可行.欲达到这一目标,就应摆脱企业现有的业务信息、统计信息、会计信息各自“为政”的信息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按照信息化客观要求,对它们进行实质上的集成,构建“全新”的企业信息系统.

略信息化进程中的会计方法变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化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就当前的企业应用的主流信息系统分析,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人力资源、会计等系统进行了集成,但整个信息系统构成,并没有从根木上突破(摆脱)原有的,以部门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各个信息系统功能束缚,而仅仅只是解决了原有内部原来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异构”问题.这样的信息系统,仅仅只是在形式上对原有信息系统集成,而没有在内容实质上进行管理集成,并没有使信息化的昌导的管理理念在信息系统得到根木性的贯彻.

2.完善现有会计的定期报告机制

传统会计的定期报告模式,造成会计信息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经营业务的流程.这使信息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价值明显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实时会计”构想.其核心,是变革定期报告规则,建立开放的数据库系统,形成用户依据决策需要,主动在数据库中“筛选”和提取信息机制.


这一构想,目前之所以仍然停留在理论水平上,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有:第一,忽略了“公认”会计原则(定期报告,权责发生制为“公认”会计原则基础),第二,缺少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案等.

定期报告模式的“公认”原则,目前还难于完全否定.在这一前提下,推行“实时会计”的有效思路,是构建定期报告和“实时会计”并存的双轨机制.显然,建立双轨时间机制信息系统,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集成.更为重要的是“实时会计”的体系化、规范化和具体化会计中,现有的“变动成木”、“流量”,以及“公允价值”等会计管理方法,无不具有“实时会计”因子.通过对这些会计方法变革和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实时会计”的有机整体,可以促成定期报告与“实时会计”双轨机制的形成.

3.晚上会计管理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信息系统不断升级;而一旦信息系统升级后,就会产生原有管理方法与新管理机制冲突的现象.所以,企业引入新的信息系统后,企业应对原有的管理方法重新进行评估和筛选,消除其中与信息化相背离的因素,以提升管理绩效.

企业管理方法的优化升级,应从两方而着手:(1)淘汰与先进管理思想背离的管理方法.有些管理方法,在原有的管理机制中,是“科学”的,是企业的“合理”选择,而在新的环境中则成为消极因素.例如,库存管理中的“经济批量法”,曾被公认为“优秀”的管理方法,然而这一管理方法与“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不相容”,不符合“零库存”管理理念.诸如此类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进程中应予以淘汰.(2)升级可以继续应用的管理方法.有些管理方法,随着信息化发展,可以通过升级的方法,提升信息质量和管理效率.如库存管理的“ABC分类法”,在企业信息系统升级后,应对企业的存货重新分类,扩大其中A,B类存货种类,减少C类存货种类.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