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点赞:4172 浏览:102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构建新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革和探讨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彰显个性,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才能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飞跃和创新.

关 键 词 : 高职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路径

当前严峻的招生与就业形势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专业在重视理论教学、调整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会计专业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多年来,由于会计专业传统教学存在惯性作用,普遍采用5+1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尽管多年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能力培养,但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较深,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较为严重,有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或完全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定位的倾向,进而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脱节、缺乏实践基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急待更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及价值观的培养不足等诸多问题.正如一些人所形容的那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上不沾天、下不沾地”,是“万金油”式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否认,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积极探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锐意改革,勇于实践,特别是在能力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但效果不太明显,关键问题是没有走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学科知识本位、学术价值取向、不注重实际能力培育的弊端并没有消失,专业设置和课程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教学管理重“虚”轻“实”,缺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更突出高职院校特点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现路径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走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力和束缚,如何实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飞跃,如何彰显自己的个性,我们认为应建立“一个轴心、两个轮子、两个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一个轴心就是实现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两个轮子,就是把学校与企业视为两个轮子,充分发挥学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各自优势,要做到两轮驱动,不可偏废;两个依托,就是“以地方龙头行业为依托,以地方龙头企业为依托”.这种教学模式运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在短期间内能够成为独立开展工作的、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优质人才.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条件出发,要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路径或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把三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强化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工作中应有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这阶段学生分别到校外公司或校办企业顶岗,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目的在于强化技能训练和管理实践,认识自身的人生价值,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端正专业思想.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针对所在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选择有现实价值的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环节,既为企业排忧解难,又达到综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都能在模式运行中得到利益和好处,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方案二:同样是把三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强化基础理论学习,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此阶段把学习专业课和培养学生工作和管理能力结合起来.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每周上午安排专业课学习,抽出四五个单元的下午时间到公司跟班实习,其余时间安排自习,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强化能力训练.第三阶段同方案一的第三阶段,在操作上是相同的.

方案三:还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生在完成军训和入学教育后,一直到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止,历时一年半,上午上课,下午到企业跟班实习,晚上自习.这一阶段实现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第二阶段是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这阶段学生白天到企业上班,每周利用三到四个晚上的时间由学校安排专题讲座或开设选修课.第三阶段同前两个方案操作方法相同.

上述三种方案其共性在于要求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社会实践,强化能力训练,提高学生今后工作的适应性,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相比较而言,方案一容易操作,方案二、方案三在操作上相对难些,但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特点,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方案二要优于方案一和方案三.方案一实质上是把常规教学和学生毕业后工作试岗锻炼结合起来,先学习专业理论后实践,但如果把常规教学时间缩短为两年,多少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方案三、从理论上来讲,边学习边锻炼,学习锻炼两不误.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客观事实,因为第一、第二学年主要开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还要进行学习角色的转换,因此操作起来有难度.但对部分基础特别好,适应性和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考虑.方案二则不同,它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安排,只占用部分自习时间,与原有的教学模式容易接轨.同时,学生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迫使任课教师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显然这对促进教改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从现实来看,采取“一个轴心、两个轮子、两个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本事,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扩大学校知名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教学的改革.从理论上看,此教学模式立足点在于注重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达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体现.

三、注意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有其特殊性,改革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是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上下达成共识,这是前提条件,如果改革不达成共识,改革得不到上下管理层的支持,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因此,高职院校需组织会计专业人才进行观念转变大讨论,只有达成共识,有学校制度、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改革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二是必须构建校、政、企、税、所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环境,这种人才模式的改革不是学校一厢情愿,而是校、政、企、税、所等多方情愿的事情,改革必须得到地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和理解,这需要做好大量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所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不妨一试,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