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式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点赞:19930 浏览:84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要创设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鼓励、提示、点拨、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关 键 词 】四式启发教学;建构主义;图表呈现;层层递进

一、《会计基础》教学方式的现状与不足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时,只知固定的题型怎么解答,更换了一种方式或补充了某些条件就不知如何下笔.同时,他们刚开始接触会计课程,专业知识薄弱,在学习内容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容易对相似的知识点发生混淆,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能力薄弱,觉得学习内容抽象、生涩、枯燥,难以听懂,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这时候,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这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二、《会计基础》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

(一)建构主义为课程改革指导

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为此,教师就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提示、点拨、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所以,教师不能成为课本的奴隶,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并应由以往的“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也应由“被动接受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二)优化教学结构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它有利于系统地传授会计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施展才能.

四式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本人以课程改革为导向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以四种启发式教学为主,将原有的行动导向体系更加优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消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本人的课程改革优化方式以行动导向为基础,四式启发教学为核心.其中,在四式启发教学中,以图表呈现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层层递进式、中心拓展式、对比分析式等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1)图表呈现式此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们分组制作他们自发讨论后认为的直观易懂的图表,归纳、说明较难懂或较复杂的知识点,达到深入浅出、一目了然的效果,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其形式和风格不限,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会计基础》是传统理论课程,以往多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分析.

2)层层递进式“层层递进教学法”,即运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层层剥离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留下“悬念”,待学生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自己创设情景,经过大量反复的阅读训练来获取知识,解决疑难,提高技能.例如:《会计基础》中第四章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综合运用这个整体知识模块中的所有关于成本结算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书本中没有强调成本结转的顺序和意义,只是单纯给出了结转时的会计分录.按照这种教学思路,学生必然会在这个知识点上顾此失彼,学习了前面的知识,就忘记了后面的知识,不能纵观全局,融会贯通,没办法横向比较和进行知识点的联系.

3)中心扩展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提出各种想法和观点,通过聚合思维可以从多种想法和观点中整合出最好的想法或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同一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4)对比分析式教学,通过两个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印象,能够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例如:采购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问题.它们的分配原理相同,但是分配公式中各参数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设置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异同点对比分析,使学生最终全面把握相关知识.

三、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用行动导向法加四式启发教学结构优化改革后,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有着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学生之变—化静为动;技校的学生给人的印象是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这严重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都有明显的改善,他们都能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之变—化讲为导;教师从教授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为主、教授为辅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3)课堂管理之变—以组来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作为学习个体,自己独自学习,如果能力稍弱便会跟不上,进而不愿学,甚至厌学.采用分组教学后,利用好差搭配、以强带弱、以优促差的分组学习方式,让落后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人问,减少了差生跟不上的情况,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社会能力.

4)课堂气氛之变—变接受为探究.课改的课堂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允许学习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