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重构

点赞:9406 浏览:35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承担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任,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算化教育却难以适应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出现了学生“学与用”脱节的情况.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必须紧扣ERP 环境,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深入改革,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关 键 词 ] ERP; 会计电算化; 教学体系; 重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128- 02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断加深,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愈发紧迫.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核心部分,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承担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却难以适应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要求,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中普遍感觉到难以适应企业要求,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瓶颈.因此,为适应ERP时代要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在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会计技术环境,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重新构建能适应ERP环境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

1 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难以适应ERP时代要求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依然侧重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ERP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1 忽视ERP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影响,课程设置不合理

(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众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通用财务软件操作技能,侧重财务软件操作的教学,体现电算化较之手工核算的效率优点,应该说这种目标定位与电算化早期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会计电算化发展已步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原有的单一核算型软件已发展为功能强大、结构复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核心,强化财务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的一体化的ERP系统.有些院校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考虑ERP 发展对电算化的影响,多年不变,甚至直接照搬其他院校.显然这种教学目标定位滞后,因此,应该重新定位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重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 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不合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科、计算机学科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开设该课程应注意其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但很多学校开设时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客观存在的联系,如把课程作为软件培训课,在财务会计等课程前开设等.

(3) 教学内容单一.受资金条件制约,为节约成本,部分学校未购写和使用ERP系统,还是采用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内容仍然是单一化的核算型软件的学习.即使有些院校配备了ERP系统,但使用率并不高,教师在授课时,仍然只是教授财务模块,对于供应链管理等其他模块未涉及,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几种主流软件的操作,对基本理论不作系统讲解,造成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深入应用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上手不快,如果遇到企业使用的是未学习过的软件则束手无策.

(4) 缺乏适用性强的教材.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很多,但几乎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纯理论介绍,只介绍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缺乏与软件配套的操作内容;另一种是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以某种软件为蓝本介绍操作过程,对电算化原理不做介绍,对操作步骤不做解释等.而且多数教材不是基于ERP系统的角度编排的,因此适应性不强,难以适应教学要求.

1.2 教学方法落后

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理论课在教室上,教师讲学生不停地记;实践课则在机房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和操作,根本就无暇顾及老师讲的是什么,教与学脱节,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很累,但效果并不好.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呈现出内容多元化、业务流程及软件功能复杂化的特点,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创新教学方法,可能无法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1.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队伍中缺乏专业人员

高职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各院校专业毕业直接上岗的信息管理或会计专业教师,这类教师对ERP认识很深刻,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还有一类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业务骨干,操作熟练,经验丰富,但对于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等缺乏系统性认识.会计电算化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强的学科,要求教师是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既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显然,目前的师资力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难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1) 实践教学只做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实践课将一些简单的手工会计搬到财务软件中, 学生只是进行一些基本数据的输入工作, 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ERP环境下,以前财务软件的功能已经整合到 ERP 软件中了, 而 ERP 软件的功能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这就使以前只练习财务处理方面的功能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使学生感受不到 ERP给企业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 会对学生日后走上电算化工作岗位造成不利影响.

(2) 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割裂开来.表现在学生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没有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部分学校不能在仿真的实际环境下模拟训练,不能分角色进行操作,造成学生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转没有直观的感受.

2 重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适应ERP发展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怎么写作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载体,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技能,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一线工作需要,关键是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能否胜任一线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培养适应ERP发展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科学构建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