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点赞:8763 浏览:339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完善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原因,从重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特别是建立分层实验教学系统)和会计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并希冀能以此培养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块式结构体系;分层实验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138 -03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怎么写作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人才培养又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素质教育,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一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国外会计教育改革所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来看,高校会计教育不仅是专业技术教育,更应是一种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并进,然而由于受传统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人们还是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无法完全显现其效果,甚至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课堂上就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是否需要实践环节都不是很明确,即使明确有实践环节也认为只是教学的辅助部分,难以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时间上难以保证

一是由于现有教学计划涉及相关课程众多,需要满足各类课程对学时的需要,而总课时、总学分是固定的,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二是教学计划中明确需要实践教学的,但没有在时间上加以保证,一些实践课程就排在检测期,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但是又没有一整套完备的监控体系,单凭学生回校时单位的一张实习鉴定表,难以掌控学生在外单位的实习效果.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尽管人们也知道,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多方原因导致现有教学模式主要以注入式为主,过于强调学校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这主要由于教师长久的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应当说这并不是坏事,但问题就是教师已经习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愿进行创新.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果再加上平淡、没有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需要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软件等,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一些传统的观念认为理工科类专业由于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所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器具等,而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不需要像理工科类专业那样涉及实验设备,因而也就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或者只需要投入部分资金解决一些基本设施就可以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匮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五)教学效果难以显现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现在也有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手工和电算化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的成效还是难以显现:一些学生在实践后仍然对实际的账务处理过程一知半解.究其原因:实践教学还主要局限在会计工作本身,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从上述现状分析中我们看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协调和创新能力等.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 , 6个月以内34%, 1年以内24%.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使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更加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笔者认为改变现状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将实践环节全面渗入会计学专业各个课程教学中,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会计本科教学的改革.

(一)重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在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时,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现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一般15%左右,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需求.因此,必须重构课程结构,增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除了需要设置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外,更应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将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由传授知识向传授学习方法转变;二由教师为主转向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即要改变教师原有的“行为主义”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科内涵和外延.教师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方面研究,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倡导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是导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情境式教学、分享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2.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是促使学生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和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专业兴趣需要教师不断的正确引导.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实证案例,还可以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科学体系往往需要把各学科分别描述的属性综合在一起,才能把握其本质,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等较好地运用会计知识和其他各学科的综合知识.

(三)强化实践教学,建立模块式结构体系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了解事物属性,整合各种知识进行不断地对比、联想、探索、验证、总结升华出来的.因此,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模块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模块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由课程模训实验系列、实训实习系列、综合模拟训练系列三部分构成.随堂模训实验系列是围绕专业系列课程设置的模拟训练,它穿插在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训实习系列是由基本素质实践环节(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会实训基地等)组成,一般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相应理论课程的开始或结束后进行;综合模拟训练系列是由综合模拟训练、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组成,一般安排在主干课程结束后进行,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考量,也是一种综合技能的训练.

1.建立“2+1+1”的分层实验教学系统

根据模块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课程模训实验系列和综合模拟训练系列主要是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为获取更好的实践效果,可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系列模拟实验——即“2+1+1” 分层实验教学系统.

(1)所谓“2”: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综合模拟及ERP训练.通过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解决学生对专业实践基础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手工记账和电脑记账的工作流程.

①手工模拟实验:利用会计综合仿真实验室进行手工模拟记账.让学生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账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会计学专业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②电算化综合模拟及ERP训练:通过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进行电算化和ERP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企业会计问题以及综合企业资源计划问题,提升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处理会计数据的综合能力.主要在上述手工模训实验的同时,让学生将手工模拟的内容运用网中网、金蝶等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电算化操作应用.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2)所谓“1”:会计学系列课程模训实验.主要是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专业系列课程中增加电算化模拟实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安排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种不同问题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对应不同的工作对象与工作目标,工作不同,问题不同,通过不同课程设置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3)所谓“1”:建立“网上实验预习系统”.通过“网上实验预习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后的反复训练、拓展性和研究性学习需要的素材问题.这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新颖、有效,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际操作和课后巩固实践技能很有帮助.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课考试模式,引导同学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2+1+1”的分层实验教学系统就像一条线,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它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基本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财会业务;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验,也能感受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实验室模训实验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习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会计学专业实习的最佳途径,是会计学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加强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模块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不仅体现在学校实验室的多层次模训实验系列,还体现在校内外的基本素质实践环节上.除了教学计划中常规的军训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社会实践等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对学生来说通过经常性的社会实践,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以及今后的岗位适应时间.

(四)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到质能并举.会计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业务素质、五是身体心理素质.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有机地融合上述五方面的素质,形成厚基础、强能力和重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从起初的单纯素质教育类课程到现在的多元素质教育课程,其素质课程设置不仅表现在学科交叉类的素质课程,还应设置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法规类课程,此外在专业课程中应增加素质教育的环节.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素质教育,形成了会计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应在遵循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原则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着手,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思维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必须对涉及会计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等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