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驱动下的企业价值探析

点赞:30737 浏览:1435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价值有众多驱动资本,其中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驱动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初次分配中合理地按各驱动资本分配财富,才能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关 键 词 :企业价值;商誉;利润;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72-02

企业价值是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本文拟就资本驱动下的企业价值做一探析.

一、企业本质与企业目标

在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本质”问题有着诸多相对独立的理论.本文借鉴资源稀缺理论、组织经济学、系统论中的部分观点以理解“企业的本质”.

经济学中的稀缺理论是建立在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这一理念之上,其涉及的稀缺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货币等.本文借鉴庸俗经济学对生产目的的解释―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使用价值),认为人们对于更稀缺资源的追求形成以下结果:一是企业组织成为配置资源的方式之一,此亦科斯的观点:经济资源也可通过企业得到配置;二是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获利和分配,并以分配为终极目标;三是投资者或产权主体对企业有利益分配要求;四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需要,但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利益分配.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系统论思想的一种体现,认为向企业提供资本的不限于物力资本股东,企业的债权人、经理、工人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他们与企业休戚相关,承担企业的风险.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企业的价值源于包括出资者、经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竞争对手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企业目标具体内涵是追求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益相关者财富的共同增长.由于博弈的存在,只有拥有核心稀缺资源的投资者才对收益分配具有支配地位.企业资本的剩余收益索取是一个依照风险排列的分配序列,资本呈现出层次性.理论上每个企业均有一个独特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结构,故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会有所区别.如有些企业股东或管理者均可能作为产权主体参与分配,有些却仅限于其合伙人.

资本驱动下的企业价值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基于以上文字,本文认为企业可以将部分稀缺资源进行适当配置转化为更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将其在利益相关者中分配.这个转化过程表现为资本增值、收益增加、利润增长或财富扩张等,只是视角不同;同时也体现了系统的思想:投入资本需经过企业内部系统、外部社会系统的作用实现增值,它的前提是有一个正常的经济环境.故资本增值成为投资者的必然要求,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亦相应成为相关利益者的必然选择.

二、商誉与利润

在目前主流学派的研究中,往往把企业价值直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价值,而把市价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部分视为商誉,把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视为当期利润.在会计期末,企业价值等于市场价值等于商誉+期末净资产价值等于商誉+利润+期初净资产价值;在会计期间,商誉与利润的变动影响了企业价值的变动.

(一)关于商誉的定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商誉”定义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写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并进行减值测试.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商誉是企业市价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因而,“商誉”有别于“利润”,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商誉”与“利润”一样恰恰是一个余额概念.该余额现象的产生是“无形资源观”下所谓的“无形资源”与企业可辨别资产“协调效应”的结果.它不是资产,自创商誉不符合资产定义、够不上确认标准,不应该确认入账并列示在财务报表之内.它和利润一样本身不是资源.商誉是对企业某一时点累计财务状况的反映,利润则反映的是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两者最终分别内化和分配为超额盈利能力资源与企业资产.从系统的角度看,商誉与利润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企业外部系统以反映其社会信誉,后者形成于企业内部系统以反映其员工绩效.

(二)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则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较强的获取的能力等,故利润意味着资源或资本但本身不是资源或资本.新会计准则继续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将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符合经济收益观,但利润却似乎渐渐成了其他会计要素的附庸.

商誉因为其不具备资产特征不应该列入资产负债报表,但其他会计要素更缺乏吸收商誉的可行性;又因其与利润分别反映对外和对内两种经营绩效,故笔者检测设将商誉作为会计第七要素以反映不能在面向过去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那么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与非财务绩效都可以得到较好反映.至此,商誉甚至可以完善FASB所追捧的“全面收益”.

三、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与利润之间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形成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此独立性表现在商誉与利润的形成因素不同.在本文中社会资本既包括员工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社会资本,它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共同构成企业生产的三大资本.商誉由企业的社会资本形成,而利润则是由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个人社会资本相互作用形成.

(一)关于人力资本

从资源形成的同源论讲,资源虽有绝对的、普遍的稀缺性,但从异源论讲,资源也有特殊环境下的相对的稀缺性.因此从理论上讲,对于企业而言,资源会因其普遍性而具有绝对,也会因其相对性产生级差和垄断.人力资本同样具有这种稀缺资源的特征.目前,关于人力资本最前沿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企业绩效、收益分配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框架的确定等. 狭义的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中的商品特征,正如麦金逊所认为,劳动契约中雇主所购写的是工人的工作能力,它与工人的真实工作绩效之间有一定的偏离.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是企业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会计资产.对人力资本亦采用了狭义的定义:对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源之产权投资来说,它与传统的对内进行长期项目的物力资产投资是一样的;企业所获得的人力资产之交易就是以投资人的人力资本之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其实是其他资源比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信息网络等得以使用的载体.

(二)关于社会资本

众所周知,相同的个人与实物在不同的组织发挥出来的作用、发生的增值不同,这个影响因素便是社会资本.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资本的范畴应该包含个人因其社会影响实现实物资本增值的内容,也应该包含企业因其社会影响使整体实现增值的内容.社会资本之于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家企业整体就像增值反应的催化剂.


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系统中,每个员工在提供人力资本、配置实物资本的同时利用个体社会资本实现三者的资本增值,即企业利润.某种意义上讲,利润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在企业外部的社会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企业亦有其社会资本如政策照顾、无形资产等,此形成家具企业商誉,同样可以认为商誉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

从理论上讲,企业提高企业价值有了扩大利润和商誉两个途径:投资人力资本,创造以人为本的轻松环境,因为员工工作能力、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投资社会资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企业的商誉,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四、结论及启示

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意义在于寻找出驱动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并借以解决部分收入分配问题.在中国,从实物资本(包括土地)参与分配到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的多少.众所周知,依靠再分配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只有在初次分配中合理地按要素分配财富,才能解决问题并进而改善民生.首先,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已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个人的意义在于,一个人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健康,增加收入;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利润乃至企业价值,拥有越多的人力资本意味着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其次,狭义人力资本的作用只是出于其受托责任或者是对其契约的遵守.但其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而不是全部在起着作用,这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处境有关.但对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而言,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分别为其创造出溢价.具体而言,具有一定道德、信仰、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的员工可以因其在所在环境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与否,可以决定在不影响执行契约的前提下,决定是否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是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能否做到以人为本,能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否尽到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它可以拥有多少社会资本,在会计上则表现为拥有商誉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