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R&D活动统计指标

点赞:30419 浏览:14314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最具有创新性的部分,对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R&D活动的诸多支撑条件中,经费投入是R&D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R&D经费支出是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财力保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 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关 键 词 :企业 R&D活动 统计 指标 研究

一、绪论

R&D 活动是企业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其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几年,陕西省 R&D 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省内各企业 R&D 经费投入占全国 R&D 经费投入的比重快速增长.但我国企业R&D统计指标质量与会计指标存在严重偏差,统计数据存在偏差,不利于调动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的热情,也不利于政府真实的了解企业R&D投入的现状.因此,探讨科学、合理的企业R&D统计指标体系,促使企业加大R&D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李伟毅在《新准则下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中,详细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下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方法.陈芳、钟丹在《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研究》,关勇军在《研究支出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与改进》文章中,分别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规定的合理与不足,提出当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主要是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界定不明显、会计报告中的“研发支出”科目仅反映企业研发支出的期末余额等问题,并初步探索提出了改进思路.

王君彩、王淑芳在《上市公司研究与开发信息披露的改进》,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研发信息的披露存在严重不足的结论,并从公司管理层角度和会计系统本身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王新红、卢卫青在《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现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但大多数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仍然存在没有披露、披露的形式不规范、披露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

李武选在《关于统计误差问题的系统性分析》中,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方面分析了产生统计误差的原因.杨臣在《全面提升R&D经费投入在GDP中的比重》中指出,统计得出的R&D经费投入占GDP中的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但前述学者仅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研发支出统计数据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处理和披露的规定存在缺陷,以及我国企业R&D统计指标质量与会计指标存在严重偏差,导致统计部门不能正确掌握企业研发支出的实际情况.

三、研发产业R&D衡量的指标

1.研发产业R&D衡量的统计指标

由于研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因此为使经济决策有据可依,必须建立一套统计核算体系.这样可以对我国研发产业进行定量刻画,来反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我国向知识经济迈进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核算体系,还可以与外国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来反映我国的现实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数量依据.

研发产业R&D投入的主要衡量指标是 R&D 经费投入和 R&D 人员投入,它们是科技活动的核心指标.R&D 经费投入(支出)指报告年度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怎么写作费用的支出. 不论何种经费来源,只要实际用于上述三类项目的经费支出都应计算在内.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 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R&D人员投入是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类项目的管理和怎么写作人员.研发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核算是对当前从事研发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进行统计核算,是各国在评价某一特定产业发展水平时普遍的做法.

研发产业R&D衡量的辅助性统计指标主要是指反映研发产业特点方面的指标,主要考虑到研发产业提供产品的特殊性,专门设置这一指标对研发产业主要成果进行核算.其中包括: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量、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数量、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我们统计科技论文数量主要是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

研发产业R&D衡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包括反映研发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指标,通过分析指标核算可以看出研发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看出研发产业的发展潜力.这部分指标包括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和经济分析指标两部分.其中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人均利税率、每百元资产创造增加值和产业附加值率三项指标.经济分析指标包括:研发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研发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三项指标.

2.研发产业R&D衡量的会计指标

会计指标是指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综合反映经济现象的数据,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会计指标体系,反映着某些经济现象.如财务指标体系、成本指标体系和利润指标体系等.这些会计指标一般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会计科目名称,也可理解为会计指标,所有会计科目即可构成一系列完整的会计指标体系.

2007年,我国实施了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对R&D信息的处理与披露作了修订.据新会计准则规定: “5301 研发支出”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国家财政部规范的,要求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无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均应先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期末,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待开发项目完成后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新准则还规定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中详细披露各年的R&D费用. 四、存在的问题

1.统计指标缺陷

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无法做到对核算统计数据的来源准确、信息真实客观有所保证,不知如何建立健全数据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台账和完善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渠道的畅通.

产生研发支出统计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会计口径不一致.R&D 经费投入主要以企业年报中“研发支出”项目的期末余额为标准,但此时的“研发支出”科目仅反映期末仍在研发阶段的项目支出,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整个会计期间的实际研发支出数额,还有部分上市公司虚报或漏报研发支出项目这都或导致不同程度的统计误差;(2)数据获取较难,统计不方便.非上市公司由于不许对外披露财务报表,以此更难准确搜集其研发支出项目.(3)统计指标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不好统计.R&D 人员投入是衡量R&D的重要标准,但对R&D人员划分不够准确,不具有统一的标准,往往带有很大的估计性,这也会造成统计误差,不利于研发支出统计数据的应用.(4)统计员缺乏培训,填报人员不能正确理解.研发支出的统计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培训,无法对统计对象和统计数据做出正确判断.


2.会计指标缺陷

首先,研究与开发阶段难以区分,加大企业利润的操作空间.新《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部分;还规定企业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当期归集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在实务操作中,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过程是复杂困难的,对于新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就算是专业的科技研发人员也很难进行完全正确的区分,这样企业在处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上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样也使得企业更容易操纵利润.

其次,将研发支出的核算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核算,但却丧失了很多信息.譬如,对于研发支出分类过于笼统以及研究阶段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对于加强研发支出的控制和提高研发支出的效率是不利的.再次,“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和“研发支出――资本化”科目均反映的是期末余额,无法说明会计期间“研发支出”的实际发生总额,以及已经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和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具体数额,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有用信息.

最后,缺乏对研发失败情况的披露.研发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研发或都是是存在风险的,信息使用者有权了解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对研发失败活动的披露也是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减少管理层的任意行为,合理减少企业的损失.

3.R&D费用披露不规范

王新红、卢卫青(2008年)选取沪深两市13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有108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R&D信息,占样本的80.5%;完全没有提到R&D信息的有262家上市公司,行样本的19.5%;仅以文字描述性时披露的有42家公司,占披露公司的39.2%,占样本总数的31.5%,在年报里披露R&D费用数据的有659公司,占披露公司的60.8%,占样本总数的49%.并且大多数公司的R&D费用仅在报表附注的个别项目反映,披露的范围极为有限,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获取有用信息.

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有隐藏研发信息的动机.一方面因为,研发支出的当期费用化数额过大,会缩减企业未来的收益和资产价值;而且,研发支出大量费用化也会导致常用的利润指标,如权益报酬率和资产报酬率减小,而这些指标一般是企业管理层报酬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失败会比成功更引人注意,研发支出的当期费用化,意味着企业进行的研发项目大量是研究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甚至可能是失败的研发尝试,管理层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必要的解释.

企业R&D活动统计指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会计准则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改进措施

1.协调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统计工作

成立专门R&D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排查R&D活动资源.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组织有关会计统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掌握必要的R&D 知识,并请在R&D方面专家对统计数据和指标体系解读分析 .在调查的内容上,要对所有开展R&D活动的单位投入经费的数量、人力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使调查的对象、范围和数据能够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我省R&D投入状况及科技活动的实力与进展指标体系的要求,做好调查统计工作.

2.确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期间

以研发项目的研究周期作为会计核算的期间.对于已经完工(如新产品已试制成功、专利已申请成功)的研发项目,将“研发支出――XX项目”归集的金额转入“无形资产――XX”;对于没有完工的研发项目,按照年度进行汇总.这样,从研发支出这一科目中,既可以看到每年研发支出的发生额,又可了解每年研发成功项目的金额.

3.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多层次披露

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主表披露符合确认标准(即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研发信息和在利润表“管理费用”披露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的支出外,还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具体披露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无形资产详细资料,和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的具体数额,企业对研发支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摊销方法、期初和期末未摊销的研发支出余额等.除了披露研发支出的数量信息外,还应在不泄露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基础上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各个研发项目的总括费用、进展等情况,披露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