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者视角的信息依赖风险

点赞:28531 浏览:131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任何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信息.尤其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更要有充分的相关信息作为支持和保证,这样才能使经济决策更加有效.从某种程度上说,决策者对信息有一定的依赖.不依赖于这些信息,决策者几乎只能做无用功.但即使依赖于这些信息,决策者的最终决策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说从决策者来说,这种信息依赖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这些风险以及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这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相关理论

(一)信息依赖风险 信息依赖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决策者获得和使用一定信息作出决策所存在的风险,它主要是由于信息错误、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决策者在经营、投资、筹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

倘若信息在产生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在传递过程中未被监管方及时发现并予以改正,决策者就会依据这些错误的信息进行估计,从而做出的决策也是不可靠的.同时,根据“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机制无法很好地作用于会计信息,因而就造成市场失灵,会计信息不能充足地对外提供,而作为信息接收使用方的决策者,他们也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信息,如果信息产生方生产经营存在重大风险,而其对外提供的或已经出示审计结论的信息中没有揭示出这一点,那么,决策者也会由于信息不完全而承担重大风险.除此之外,检测设决策者获得的相关信息完全而且正确,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自身的一系列原因,如专业水平低和综合业务素质差等原因,对信息的使用不当或使用滞后,以至于做出不太合理或错误的决策.

(二)决策有用目标 无论是从会计目标来说,还是从审计目标来说,它们最终都是为了能够对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使得决策者的决策更加有用.

首先,从会计方面来说,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特鲁彼拉特委员会经过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后就得出结论,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因此,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

其次,从审计方面来说,虽然一直强调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是应当认识到,审计独立性也是为了保证审计的可靠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可靠性远比独立性重要,可靠性才是审计的价值核心.而且审计的目标就是要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使其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基于决策有用的目标,就要求决策者能够获得可靠信息,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信息.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信息依赖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决策有用目标的实现.于是,这就要求对信息依赖风险的产生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对症下药,制定相关措施防范和减轻其所存在的风险,以求更好地实现决策有用目标.

在上文中,从信息产生方和审计方两个角度强调了信息的可靠性,但需要注意,即使保证了这两方面的可靠性,决策者的决策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那就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其他监管方监管不力所造成的风险以及决策者使用这些信息时产生的风险.因此若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研究信息依赖风险,研究的内容和结果都将会更加全面.

二、 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因素分析

(一)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因素分析框架 本文从决策者角度对信息依赖风险因素进行研究,这就要求不仅要认识到信息在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也要认识到决策方在信息的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从风险产生的三个主要来源,即信息产生、信息传递和信息使用三个方面对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一个风险因素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二)分析框架解析 在确定风险类别时,按照风险产生的三个来源将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划分为会计风险、监管风险和使用风险这三个类别.然后对每个方面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并对其表现形式加以描述,而这些描述的过程也就是分析这些因素怎样对决策风险产生影响的过程.

在对表1的理解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每一类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以及不同风险的影响因素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有时也是相互影响着的.比如,在“监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中,法律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环境的宽松会助长内部监管的失效,法律监管和政府监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社会监管中的审计独立性缺失.又如,倘若“监管风险”影响因素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十分严格并且有效,那么管理当局故意虚报利润或者故意美化报表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因而会大大降低“会计风险”中的舞弊风险.在刚开始构建这个框架时,虽然能够找到既全面又不相干的各种因素,但结果发现,要寻求影响因素间的完全独立,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理解会计风险的第二项影响因素和第三项影响因素时,应当注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会计信息失真有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个方面,从第二项说,它是由于大的会计法律环境和企业内部制度设计不全面或有缺陷造成了会计信息内容的不全面或存在差错,但这些都不是管理层或会计人员故意造成的,因此,这一项属于无意失真的范围;而舞弊风险是由于管理层或会计人员钻法规制度的空子或直接无视法规及相关制度造成的,属于会计信息故意失真的范围.

再次,在理解会计风险和监管风险中社会监管的“固有差错”时,要同传统审计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区分开来.“固有风险”是指检测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账户以及交易类别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此处的固有差错仅仅是指由于会计工作或审计工作的固有性无法避免的误差.对于这些误差,虽不能避免,但也无可厚非.

最后,在理解监管风险中的社会监管时,需要注意,社会监管不仅仅包含注册会计师审计,还包括社会舆论等.但在本文中,主要列举审计方所产生的风险.在理解审计方所产生的风险时,要把它同以往研究的“审计风险”区别开来.以往研究的审计风险是从审计的视角研究风险,它不仅包含信息产生方存在的风险,也包含审计方存在的风险.而当前是从决策者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研究,它包含会计、监管和决策者三个方面的风险,而其所涉及的与审计有关的风险是在检测定已存在会计风险时,仅从审计方出发研究其存在的风险.同时,在理解审计风险的第二点“审计方法、程序使用错误或不当”时,需要注意它在此处不包含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故意错误使用审计方法、程序等造成的差错. (三)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模型构建 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主要包括会计风险、监管风险和使用风险.会计风险是指从信息产生方来看,其信息存在错报、漏报的可能性;监管风险是指由于监管方的监管不力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会计人员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即未能提高信息可靠性的可能性;使用风险是指从决策者出发,不考虑会计风险和监管风险,其做出不恰当决策的可能性.这三类风险既相互独立,又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存在一定的会计风险时,监管风险会放大会计风险;而存在较大的会计风险和监管风险时,使用风险也会放大会计风险和监管风险,从而使总风险扩大.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决策者的信息依赖模型如下:

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等于会计风险×监管风险×使用风险

上述模型参照于传统审计风险的模型得出,其相对充分地包含了信息在产生、传递和使用过程中的几乎所有风险,并展示了这几种风险之间的关系.

三、 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防范及减轻对策

(一)防范和减轻会计风险的对策 会计风险主要是在信息产生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但想要防范会计风险,不仅要从会计产生的角度去防范,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信息漏报、错报.

首先,对于由于固有差错产生的会计风险,它是在检测定信息产生方其他方面均不存在差错、并且选取了最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时,由于会计工作的固有性所存在的误差.而在现实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环境下,几乎找不到合适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固有性.

其次,对于会计法规准则不健全所造成的对外信息披露不全面或不真实的情况,应当健全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如应当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确定更加合理的计量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国际趋势而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应当考虑到企业在现实情况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重要方面,并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披露,而不是单纯局限于现有的法规体系及会计报告模式的规定披露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到信息更加全面和更加可靠地披露.

对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对外信息披露不全面或错误的情况,应当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及规则,选用正确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明确选用会计人员标准,选取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这样也会使对外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可靠.

最后,针对舞弊行为造成的信息不可靠的情况,不仅要从管理层及会计人员自身出发,加强其行业自律,力争使会计信息符合现实,而更主要的加强监管,包括企业内部监管、法律监管、政府监管以及于社会监管,只有通过监管才能更好地减少企业中存在的舞弊行为.

(二)防范和减轻监管风险的对策 对于监管风险的防范和减轻,由于内部监管、法律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这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其中某些监管方面的风险,也需要通过防范和减轻另外一些监管方面的风险来实现.

首先,对于法律监管中存在的风险,有关法律部门首先要弥补会计法律法规上所存在的漏洞,减少利润操纵空间,明确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责任,使其做到权责分明;设定严厉的会计惩戒制度,要能够从法律上对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舞弊行为进行严肃地处理,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其次也要健全审计职业法规,建立配套的审计惩戒制度,能够针对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勾结舞弊的行为进行严肃惩处.

其次,对于政府监管中存在的多头监管、功能交叉等现象的存在,包括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部门需要协同配合,明确各自的权责,并统一口径,以改善漏管和重复监管的现象.针对“寻租行为”可能导致的监管不力,在改善政府监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这些会计监管政策制定部门的监管,如可以采取“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司法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等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寻租行为”的出现.

再次,对于社会监管中存在的风险,本文主要指审计方所存在的风险.要减轻和防范这方面的风险,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同时也要求法律和政府等监管主体加大对审计方的监管.对于审计风险中的固有差错,同会计风险中的固有差错类似,在现实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环境下,几乎找不到合适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固有性.对于审计方法、程序使用错误和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不仅要健全审计方面的法规条文,而且也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选取更加合适的审计方法,进行更加严格的实质性测试,从而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对于审计人员不能够保持独立性这一审计风险,要求审计方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但是据以往经验来看,仅仅强调审计方的努力根本就不能改善这种风险,因此,法律监管和政府监管对于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来说,将会起极其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必须要健全审计职业法规,并建立配套的审计惩戒制度,加大违规人员的违法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

最后,从内部监管来说,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行,如制定岗位责任制并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相容职务要进行分离,制定并有效地执行严格的业务标准化控制程序: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尤其对于复查核对这一步要极其重视,以及时发现并改正已经发生的错误,要配备与承担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员,以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有效地运行,从而也能大大降低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得董事会和经理层能够相互制衡;改善监事会结构,提高中小股东比重,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赋予其更大的权利,使其能够在发表意见时不被董事会所左右,从而提高对公司的监控力度;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或可将独立董事推荐制改为委派制,并建立建全相关的职责、问责、监督等管理制度,从而使其能够真正起到监督作用.除此之外,内部监管也离不开法律、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法律和政府要加强对内部监管的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也要通过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地测试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的内部监管制度有效地运行. (三)防范和减轻使用风险的对策 决策者的使用风险主要是由于获得其他方面信息不全面、信息使用不当或信息使用滞后等造成的风险.因此,若想防范和减轻使用风险,应当主要从信息使用方的角度进行考虑,以此来防范这种风险.

基于决策者视角的信息依赖风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首先,决策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水平,做高素质的决策者.倘若决策者专业素质比较差,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学术背景,那么在进行样本选取和运用一些决策模型时,肯定会不太娴熟,因此容易产生一些差错.因此,作为决策者必须先要有过硬的技能和专业素质,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使用不当”产生的差错.同时,决策者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考虑到与决策有关的方方面面,如政策变动和市场信息,从而从全局着眼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其次,在当今这个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有时决策者在获得某些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过时了,而过时的信息很可能会误导决策者,从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比如政策性变动、股价变动等信息可能会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决策时,要尽量获得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并时刻关注这方面信息的变动,以及时地做出反应,从而保证决策时使用的信息是及时有效的.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简单解释了信息依赖风险,并通过对决策有用目标的阐述指出进行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风险产生的三个来源出发,建立了一个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因素分析框架,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模型;最后针对每种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的主要宗旨就是找出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的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些因素出发,找出防范和减轻这些风险的对策,进而使得决策者做出更加正确和有用的决策.由此来看,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最初的目标,但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影响决策者信息依赖风险的具体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有些来势极其汹涌,市场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因此,不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减轻决策者信息依赖的风险,同时也要求决策者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不断充实和壮大自己,从而提高决策的能力,并能及时根据新的风险因素转变自己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当代经济的浪潮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