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

点赞:3198 浏览:7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不规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融资资金使用效益差、债务隐蔽性强风险难以监控等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需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公债融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多渠道规范的融资体系,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方政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地方政府融资;债务风险;地方公债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29-02

在现实经济中,地方政府融资是个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地方各级政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行为.目前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向银行贷款或为各类建设项目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在此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尝试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

一、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地方财政的收支不平衡在不断扩大,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其结果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隐蔽性强、难以有效监管,地方债务风险不断加大的局面.

(一)举债主体多元化,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由于中国现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地方举债主体资格进行限制,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主体界定也没有明确的硬性约束,于是地方政府在相应事权的压力下形成了多头举债的局面,造成了地方债务规模难以控制,不断扩大膨胀的局面和趋势.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近10.7万亿元.按举债主体和地方政府偿债责任的轻重,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用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这类债务达6.7万亿元,占整个债务规模的62.6%.第二层次是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这类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其数额达2.3万亿元,占整个债务规模的21.8%.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

(二)缺乏有效规范的融资渠道,融资资金使用效益差

由于中国预算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融资,同时国家规定地方政府也不能直接向国内的中资金融机构贷款,或为其所属的投资公司担保借款.这样许多地方政府在既不能直接发债融资又不能向银行借贷的情况下寻求各种变通、非正规的融资方式实现筹集资金的目标,如将债务分散到所属各部门或下属公司,或以为其他单位或项目提供担保的方式获取资金,或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代替政府向银行借款等.这种融资操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甚至有些是违规操作,是地方政府财政运行的隐患,为地方政府积累了不少的债务风险.通过这些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监管,资金的使用效益差.据审计署审计结果,许多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举借、管理和使用不规范,2011年审计结果共发现违规问题资金达1 082.53亿元.主要表现是融资平台以虚检测或价值评估不合理的抵押物获取债务资金,将债务资金违规使用等,此外,还存在资金浪费现象和违法违纪案件等.


(三)债务隐蔽性强,透明度差,风险难以监控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众多,债务结构复杂、性质多样,而地方政府融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许多地方债务资金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游离于现行财政体制之外,其准确信息难以被掌握,利益相关者无从了解其中准确信息,地方人大、审计监督部门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监督.而且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巧借名目,非法或违规融资,这类债务一般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极差,一般难以准确了解其情况.这样造成地方债务实际规模难以准确把握,地方债务风险监控难以进行,债务预警机制也难以建立.

二、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对策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情况复杂,缺乏有效监管,债务风险在不断积累,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已成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来加以应对.

(一)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和地方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了财权,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了很多,地方财政收入不平衡现象突出.在当前应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明确科学划分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范围,避免出现事权边界不清、责任不明、地方事权过重等情况.与此同时,应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和确定和地方分税的税种和比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加强地方主税税种建设,积极推进新税种如遗产税等新税种的开征,推进资源税改革等,加大地方税收收入,形成地方稳定规范的财政收入来源.另外应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收入,减少各种预算外、非预算收入所占比例.明确界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起地方财政预算硬约束机制,减轻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收入和隐性债务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财政风险.此外,地方财政资金应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充分发挥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而将支出重点投向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支出项目建设中去.在一些市场发展不充分,市场规律调节作用不明显的领域,政府财政资金应尽可能地发挥带动作用,以实现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的市场资金参与其中的效果和作用.

(二)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公债融资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地方基础建设,地方公共怎么写作提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公共品的支出一般属于资本性支出,同政府税收相比,用举债方式筹集地方公共建设资金更为合理,它将公共项目建设成本分摊到项目受益的若干时期内,实现了成本与收益相匹配,而且地方政府是政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时需要有相应的财力作保证,而举债权则是地方政府财权的应有内容.因此应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来为地方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筹集资金.中国现阶段初步具备了发展地方公债市场的一般条件,通过地方公债来为地方公共建设筹集资金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现实条件.发展地方公债融资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怎么写作的能力,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防范地方债务危机,是发展趋势所在,中国应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本国地方公债的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公债发展道路.2009年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怎么发表地方公债的做法进行了地方公债融资的实践和试点,2011年国家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省(市)进行了自行发行地方债的试点.探索发展中国地方公债融资方式就是要用规范的地方融资方式来为地方财政融资,减少并替代地方各种非正式规范的融资手段和方法,规范地方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三)建立地方政府多渠道规范的融资体系

在现阶段,地方政府承担着提供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任,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许多地方采用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去获取建设资金,造成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不规范,各种隐性债务不断增加,投资资金使用缺乏监督等问题,因此应针对地方政府融资特点,建立起地方政府规范的融资体系.地方政府难以用税收来支持承担的资本性支出项目可以用发行地方公债筹资的方式将这类支出的负担转移到后代,实现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因此应发展地方公债市场,使之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有效渠道.此外,还可以创新发展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方式来为特定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另外,还应对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如土地融资、融资平台融资等方式进行规范,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积累了大量的隐性债务,这是地方财政健康运行的隐患,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清理工作,摸清掌握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并以此作为评价地方政府信用的依据.中国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逐步减小地方各种非税收入所占比例,强化地方预算管理,增强地方财政收支的透明度.

为了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宏观监控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国家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运用地方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建立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使地方政府债务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防止发生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