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三次战看我国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

点赞:8464 浏览:255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耳目喉舌”作为一个潜在的功能,在我国新闻事业成立之初便无时无刻地发挥着作用.梁启超首先提出“耳目”、“喉舌”这几个字眼,让报刊耳目喉舌功能被广泛认知与利用.本文抓住《新华日报》和《大公报》论战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对我国耳目喉舌功能进行彻底分析,并引申到当今新闻事业耳目喉舌观的发展状况.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三次战看我国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喉舌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 耳目喉舌 论战 报刊

新闻事业究其发展历程,都是从报刊活动开始的,报刊是一切新闻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始祖.即使在新媒体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传统纸媒的地位还是不容撼动.在今日,耳目喉舌功仍是报刊乃至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个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资产阶级办报怎么写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最早由梁启超提出,并用在自己的办报活动中.我们回首百日维新之后新闻界的各种活动和行动不难发现,这一思想已经深深潜入到我国新闻人的脑中.本文笔者主要抓住《新华日报》与《大公报》三次论战这一角度来阐述报刊耳目喉舌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的提出

虽然报刊的耳目喉舌功早在唐代的“邸报”中得以体现,但是真正把“喉舌”这两个字提出来的是梁启超,他把这种思想介绍给中国报界,并作为自己的办报思想.他在其主办的《时务报》上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全面阐释了自己的报刊思想.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他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主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在这里,梁启超第一次把报馆比作耳目喉舌,这也是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表述报刊功能的表述.

二、《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三次论战


(一)第一次论战《致大公报书》:1941年5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被打退以后,把反共情绪转移到报刊上,利用新闻的影响展开对的攻击.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采取“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导致正面战场连连败退,国民党当局却把过失都推给到身上.大公报发表《为晋南战事作一呼吁》,造谣污蔑八路军.周恩来愤慨无比,遂写下一篇长信寄予《大公报》总编辑,对《大公报》不耻社评予以纠正给出事实并要求《大公报》公布事实.后来这封《致大公报书》在《新华日报》率先登出,让国统区的人们了解了事实真相.

(二)第二次论战《与大公报论国是》:1945年10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提出的和平团结的政策方针,实际上,暗地里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利用《大公报》数次造谣污蔑和人民军队.

1945年10月25日《大公报》发表发表《为交通着急!》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破坏交通.11月20日,发表《质》社评,利用“兵”这一问题公开指责.

面对《大公报》的无端指责,《新华日报》立即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揭露反共反人民的真实面目,证明发动内战的责任在于公民党一方.还揭穿了《大公报》“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 随后,以《解放日报》为主的进步报刊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