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

点赞:4998 浏览:154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方式的便携性、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情境的感知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等特点,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作者及研究机构、期刊、主题等方面对2000年至2012年国外优秀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定量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内容,对移动学习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今后移动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 移动学习;文献;定量分析;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42—06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1].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协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被认为是在未来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模式[2].

虽然国内移动学习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有许多学者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移动学习相关文献.刘菁等人[3]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CiteSpace 工具对国内移动学习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探究移动学习研究前沿和热点及方向.汪风麟等人[4]对国内学者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学术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特点,并对其后的发展态势做了预测.李凡等人[5]选取2000年至2009年之间发表的国内移动学习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单位、所属地区、作者合著情况等五个方面对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范郭昌骅等人[6]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移动学习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层面上阐述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发展过程.李乾等人[7]结合国内外移动学习项目和案例,从不同维度对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

国外移动学习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Frohberg等人[8]使用移动学习框架理论对2007年之前发布的102个移动学习项目进行了评估和分类,并对每一类典型案例分别从情境、工具、控制、交互、主体和客体等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Hwang等学者[9]对2001年至2010年SSCI收录的移动学习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分析,并对六大主要期刊(BJET、C&E、ETS、ETD&D、JCAL和IETE)上的论文发表状况、研究领域和2001~2005年及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的研究领域变化情况等进行了文献分析研究.

虽然大量研究者从事过国内外移动学习文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但已有研究成果是针对2010年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没有涉及近两年发表的期刊文献,在文献完整性上有所欠缺.此外,国内已有的文献分析研究主要以国内移动学习研究为对象,对国外期刊移动学习文献的统计与定量分析研究较少,不利于国内移动学习领域研究者拓宽视野,也给移动学习研究的深入发展带来局限.为了系统、完整地把握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作者及研究机构、期刊、主题等方面,对2000年至2012年国外优秀期刊上发表的移动学习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为未来移动学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 研究样本

本研究分析的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均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而来,并链接至期刊全文进行研究分析.Web of Science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已收录了10,000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研究以mobile learning,m-learning和ubiquitous learning为关 键 词 对2000年至2012年6月发表的外文期刊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227篇相关期刊文献,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文献规律;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挖掘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对事物发展做出预 测[10].研究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将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期刊文献信息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中,建立一个文献数据库;然后,通过Endnote 软件分类统计功能进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初步分析;最后,借助相关软件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现状.

(三) 研究类目与分析单元

本研究在参考同类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文献量、作者及研究机构、期刊、主题等方面,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理论研究、支持性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应用研究四个方面设计分析类目,根据具体内容又将每个类目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如表2所示.

(四)评判记录与信度分析

为了使分析更具客观性,明确研究样本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根据上述列表中的评判记录进行了信度分析[11].信度分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程度,是检验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选取两个评判员对样本进行分析评判,分别为主要评判员和助理评判员,即评判员人数n为2.经过记录分析,评判栏目总数即文章总篇数Ni为227(i等于1或2),其中,两评判员完全同意的栏目数M为203,故相互同意度K为:

K等于2×M÷(N1+N2)等于2×203÷(227+227)≈0.894

其中N1为第一评判员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分析的栏目数.

因此,本研究的信度R为:

R 等于 n×K÷[1+(n-1)×K] 等于 2×0.894÷[1+(2-1)×0.894]

≈ 0.944

研究信度为0.944,证明本研究是有效的.

三、 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文献量分析

图1是2000年至2012年6月之间文献数量统计图,从中可以看到,2000至2005年移动学习研究处于低谷时期,文献发表数量不多,从2006年开始出现持续性增长,2008年至2011年增长幅度最大,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由此说明,从2000年开始,学者开始对移动学习进行针对性研究,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期刊论文,但2000年至2005年仍属于移动学习研究探索阶段;从2006年开始,文献数量逐渐上升;2011年是移动学习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共发表论文54篇,这说明移动学习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显著成绩;截止2012年6月,2012年已发表的论文数已达46篇,表明2012年研究者仍然对移动学习研究保持高度的关注,有望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表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二) 著者及研究机构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22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709人,其中发表3篇以上(含3篇)的高频作者23人,占总作者人数的3%.在这23人中,作者发文数量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1)著者分析.如图2(a)所示,97%的作者仅发表1篇或2篇论文,这表明大多数作者对移动学习都没有进行持续性的长期研究,或缺少创新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高频作者发文数量及所占比例如图2(b)所示,其中,Giasemi Voula、Daniel Churchill等10人发表论文3篇,占高频作者人数的44%;Miguel Nussbaum、Yen-Ting Lin等5人发表论文4篇,占22%;Nian-Shing Chen发表论文5篇;Mike Sharples、Chee-Kit Looi、Hui-Chun Chu发文6篇,占15%;Chin-Chung Tsai、Yueh-Min Huang、Lung-Hsiang Wong发文7篇,占15%;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台湾学者黄国祯(Gwo-Jen Hwang),达18篇,说明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深度.

(2)研究机构分析.如表3所示,高频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仅为5人.纵观所涉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可知,教育机构在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占主体地位,其他研究机构虽有所涉及,但比重较小.其中,中国台湾的国立台南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最多,属于主导机构,反映了台湾学者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在该领域中的影响地位.

(三)期刊分析

检索到的227篇外文文献分布于62种期刊中,本研究引入了文献计量学中的布拉德福定律对期刊进行分析,该定律是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用于确定某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12].按期刊刊载论文数量的多少对其进行统计,并以递减顺序排列,将期刊分为三个区,如表4所示.

布拉德福定律规定,在各个分区文章数量大约相等的情况下,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n为常数)的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分布于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的论文数大体相等,且期刊数量比为a:b:c等于2:11:53,约等于1:5:25,即a:b:c等于1:n:n2,其中n等于5,基本满足布拉德福定律.这充分说明处于第一分区的两种期刊是国际移动学习领域的核心期刊,载文密度大,质量高,占期刊总数3%的核心区期刊共刊载的论文数量占整个领域的三分之一.这一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移动学习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期刊群,其中,发表移动学习论文数量最多且权威性最强的期刊是Computers & Education,刊登了移动学习文献61篇,占整个发文量的26.9%.此外,第二区中部分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也占有很大比例.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5类期刊及其他期刊载文数量如图3所示.从期刊类型来看,移动学习核心期刊群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类刊物.

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献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 主题分析

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本研究将所有227篇文献按研究主题和时间进行分类,如表5所示.

(1)理论研究.关于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的论文共69篇,占30.4%,主要探讨的是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以及策略研究等,如Hyo-Jeong So等人[13]关注的是户外学习情境下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制订,Yen等人[14]探讨的是不同教学策略对移动学习者学习效果及认知过程的影响.其中,综述类文章占很大比例, 如Wu等人[15]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3年至2010年移动学习文献进行回顾,揭示移动学习研究的特点.综述类文献的增多说明随着移动学习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对移动学习的关注越来越多,但缺乏一定的创新.

(2)技术研究.支持性技术研究方面的论文35篇,占15.4%.移动设备终端、移动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是构建移动学习技术环境的基础,直接推动移动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在移动学习研究中,所使用的移动设备终端多为功能强大齐全的智能手机和PDA,其配置的无线网络接口可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连接,符合移动学习的本质要求.其中,关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小尺寸屏幕对学习的影响的研究较多,如Churchill等人[16]认为限制移动学习发展的关键是移动设备的小尺寸屏幕不利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显示,因此致力于对适合移动设备的学习对象的研发.部分文献还涉及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如Judy[17]关于人机交互HCI支持终身学习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将是未来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这同时说明移动学习开发技术是移动学习快速发展的关键,只有完善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移动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3)开发应用.从表5可知,移动学习研究集中于开发应用方面,涉及移动学习平台系统开发、学习模型及框架设计、移动学习环境建设等,其论文数目高达102篇,所占比例为44.9%.研究者对移动学习平台系统开发的研究较多,如Choi等人[18]介绍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和语义建模的自适应数字化学习系统,以支持协作学习.说明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将移动学习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在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出能积极促进学习的系统平台.其中,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多采用自适应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导航和学习材料,这种系统平台多用于支持户外的非正式学习,如博物馆中使用RFID技术或二维码的自助导游系统[19].这表明在未来移动学习应用领域,支持非正式学习的自适应系统平台仍然是研究热点.另外,对于移动学习环境建设的研究呈增长趋势,如Tan等人[20]针对小学师生的户外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教育资源泛在学习环境(EULER),以解决当前户外教学缺少高效展示信息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这说明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到一个高效的移动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4)应用研究.从表5可看到,与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相关的论文21篇,占9.3%,包括学科教学、特殊教育、社会和医疗怎么写作等方面.其中,学科教学主要涉及语言学习、自然科学和化学等实际操作类课程,移动学习理论及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这些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Chen等人[21]构建了一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学习记忆周期的个性化英语单词移动学习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成绩和学习兴趣.此外,当前移动学习逐渐被应用于改善社会、医疗怎么写作方面,如Dai等人[22]研发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人体跌倒探测系统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好的健康保障;Karan等人[23]使用移动设备上的神经网络和普适计算技术来协助对糖尿病的诊断.这说明移动学习正慢慢渗透到其他领域,而非仅仅局限于教育教学领域,体现了教育怎么写作于社会的本质.

(五) 作者所属国家(地区)分析

从文献作者所属国家(地区)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各国(地区)对移动学习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这一新兴教学模式的接受水平.本研究中的227篇文献作者共涉及33个国家(地区),说明移动学习研究在国际领域已引起较大反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开始投入到移动学习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其中,发表4篇以上论文的国家(地区)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到,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属于中国台湾、美国和英国,共发表144篇论文,占63.4%,已成为移动学习研究的核心地区.其中仅中国台湾地区作者发文数量就达72篇 ,占31.7%,是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由于这些国家(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较充裕的研究经费支持移动学习项目的研究,并有政府提供的政策及较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支持,因此,这些国家(地区)的移动学习研究能够快速发展,并处于主导地位,且有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趋势.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已对移动学习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移动学习理论、学习模式以及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对227篇外文期刊文献的统计与定量分析,揭示了目前国外期刊移动学习文献在文献量、作者及研究机构、期刊、主题等方面的信息分布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今后移动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加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现阶段移动学习研究仍处于发展中期,而理论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基础,需要更加深入、先进的理论做支撑,为移动学习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应用,所以,移动学习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更要在理论指导下研发出强健的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创造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开发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等,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移动学习效率,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 强化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内容建设

学习平台与学习内容密不可分,移动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但学习者更加关注的是通过这种学习形式,能否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者应该更关注如何设计、研发适合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和学习内容.移动学习多在移动设备终端上进行,小尺寸屏幕的移动终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移动学习效果,因此设计适合小屏幕显示的移动学习内容是有效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关键.

(三) 探索从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移动学习资源的转化

虽然移动学习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匮乏问题已成为制约移动学习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移动学习资源是承载移动学习内容的重要实体,是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尽快解决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短缺问题,才能挖掘移动学习的更大潜能.解决移动学习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有效的转换机制,实现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移动学习资源的转化,为移动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 实现移动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数字化学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就使得移动学习必然离不开移动技术的支撑.移动语音怎么写作、S、WAP、GPRS、3G等移动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成为移动学习应用的技术基础.此外,虚拟现实中的手势、面部识别技术和情境感知技术等新兴技术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移动学习更好地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情境化[24].当然,移动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研究者的焦点应聚焦在如何更好地将新技术与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利用移动技术促进非正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 研究情境感知环境下移动学习的无缝切换

近年来,随着对移动学习的不断深入研究,泛在学习、情境感知、无缝学习等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核心在于智能感知学习者周围的学习情境,推送合适的学习内容,在各种学习情境下进行无缝转换,使学习活动不因情境的改变而中断.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不断完善的移动技术创建无缝的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各种学习情境之间的无缝切换,支持学习者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活动,将推动移动学习的深入发展及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