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点赞:16802 浏览:717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并具体地阐述了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办法,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少,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变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根据多年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 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摘 要 :

2.1.1 一次性支模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 荷载传递法支模

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功能;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 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重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4)埋设型钢法

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和模板连为-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采取办法防止温度裂缝摘 要 :

2.2.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猜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2.2.2 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摘 要 :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办法;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

2.2.3 水泥的选用摘 要 : 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

2.2.4 施工方法摘 要 :a先施工转换结构四周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c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当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层建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3钢筋工程施工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布置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2.4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

施工时采取以下办法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摘 要 :

2.4.1 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

2.4.2 在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用以反拱,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是使用阶段不需要的.

3.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3.1 模板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

3.1.1 梁侧模板的安装

1)应采用30 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2)钢模外侧应用似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3)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和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4)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5)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3.1.2底板模板的安装

板底模板宜采用2000mm×1000mm×18 mm的竹压板,竹压板周边可采用镀锌铁皮包边,以减轻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先平铺150 mm×50 mm的木拐,间隙距200 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和木枋固定.拼缝采用宽50 mm的不干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准浇筑混凝土.

3.1.3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 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若梁跨度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答应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拆除前,须由施工人员提出模板拆除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

3.2 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

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即采用 25的短节钢筋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楞头铁间趾为沿梁长方向每1 000 mm长放置一根,且每层受力钢筋之间竖向排,均用楞头铁隔开.

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的(20以上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1200mm及以上的框架梁,由于其钢筋直径在 25及以上,且根数又很多,因此钢筋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不能承受其荷载.

3.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

3.3.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

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 800 m 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 m 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 200 m 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