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的见解

点赞:8350 浏览:32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根据混凝土施工工艺,结合施工经验,简述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控制要点,针对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提出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促进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了混凝土的感观质量.

关 键 词 :混凝土外观质量 施工控制

目前,建筑市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衡量其内在质量,很多施工单位也开始关注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的优劣.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直观反映.所以,对于整个混凝土施工项目而言,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的见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混凝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混凝土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

1.1 混凝土表面水纹、鱼鳞纹、冷缝产生色差.

1.2 混凝土表面气孔、蜂窝、麻面.

1.3 混凝土表面裂缝,如龟裂、收缩性裂缝等.

2.提高混凝土外观的方法

混凝土构建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体现在蜂窝麻面、冷缝、鱼鳞纹、气孔和水纹等几大类,施工单位只有对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原材料以及各项配合比加强控制和管理,才能使这些质量问题得到改善,而且事前也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1 水纹

2.1.1 施工前必须根据现场待拌合骨料测定含水率,按照理论配合比换算好施工配合比,对于日温差较大地区,建议每半天测定一次骨料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前应进行试生产,测定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达不到设计要求,就要倒掉重新拌制.

2.1.2 采用高频振动器进行振捣,要根据深度要求振捣到下一层,同时要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的监控,每一棒的振捣时间不得超过10-25s,如果振捣时间太久,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现象.

2.2 鱼鳞纹

2.2.1 施工中,注意对骨料级配以及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离析现象和放置时长进行监控,碎石必须是5-25mm的连续级配,设计配合比时可合理调高砂率.浇筑过程中,拌制好的混凝土不宜搁置太久,运输时要避免过多的翻运,这样才能对混凝土的泌水进行有效的控制.

2.2.2 采用二次振捣,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先用高频振动器浇筑时3-5s振动,有一段间隔距离后,采用50型棒进行二次补振,合理安排振动棒振捣的间距和时间,以防真到过程中出现过振、漏振,或造成混凝土离析.

2.3 冷缝

2.3.1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间和浇筑长度、拌和能力,最好在下一层初凝前就开始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

2.3.2 浇筑过程中,振捣棒插入的深度要控制好,最大限度的增加振捣深度,是振捣棒深入到下一层中,以进一步消除色差,确保混凝土拌制好后均匀度符合设计要求.

2.3.3 控制混凝土、模板、钢筋骨架的环境温度.

2.3.4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模板上使用附着式振动器,也可以避免混凝土在外观上出现明显的色差.

2.4 气孔

2.4.1 掺入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时先要设计一个科学的配合比,拌制过程中根据拌和要求加水,对水灰比和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2.4.2 模板一定要除锈打磨,脱模剂必须是洁净的,禁止采用会导致色差的废机油、或极易粘黏在混凝土表面使混凝土发生色变的脱模剂,同一混凝土构件使用的脱模剂必须是同一种.

2.4.3 根据设计要求对振捣间距和振捣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过振和少振.

2.5 蜂窝麻面

2.5.1 加强振捣,并指派专人监督振捣过程,以免漏振或发生振捣不到位的问题.

2.5.2 采用级配优良的集料,禁止劣质集料进入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对坍落度进行严格的限制.可将模板拼缝加工成企口形,以方便其咬合,同时为保证接缝严密、平整,防止漏浆,可通过玻璃胶和高密海绵条来处理施工缝.

2.5.3 均匀涂刷脱模剂,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将模板拆除.轻拆模板,注意不要碰掉棱角.

2.6 混凝土表面裂纹

混凝土表面裂纹主要有温差裂纹、干缩裂纹和龟裂三种.

2.6.1 温差裂纹.由于混凝土芯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混凝土构件外表面收缩不均而产生的裂纹.

2.6.2 干缩裂纹.混凝土失水,养护不到位,模板温度,钢筋骨架分布及温度与环境温度,湿度等导致干缩裂缝.

2.6.3 龟裂.它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相对温度低,模板的渗透性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大等原因造成.

解决的方法:①严格控制脱模温度.②控制钢筋骨架分布及保护层,采用二次收面压光抹平.③严格执行配合比,控制入模温度.

3.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

3.1 原材料

3.1.1 水泥.选用低热、低碱的水泥,以防水泥硬化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水化热.矿渣水泥具有很大的泌水性,而且矿渣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均匀花带,因此所用水泥必须是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 细骨料.最好以Uf等于2.5-3.0Ⅱ的细度模数为准来区砂,如果采用细砂,则混凝土极易出现离析现象,和易性能会受到影响,外露面上石料过度堆集,最终出现麻面、色斑等外观缺陷.根据限定的范围来设计含泥量,用水冲洗超标砂料,定期对骨料级配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选用施工材料时,为避免外观出现色差,必须采用同一种施工材料.

3.1.3 粗骨料.合理设计骨料级配,最好用5-10mm、10-25mm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施工时要严格限制含泥量,用水冲洗石料.石料本身不应该存在色差,大部分施工单位都采用微绿色的辉绿岩作为石料,注意发白的花岗岩与发黑的石灰岩要分开来用,以免外观上出现色差.

3.1.4 外加剂.如果要将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则掺入外加剂前必须严格称量,制备成水溶液再掺进混凝土中,溶液用水量必须计入有效拌合水内,不得含氯盐.

3.1.5 脱模剂.最好不使用凝固物或有色的脱模剂,以防脱模剂粘着在混凝土表面,破坏表面的光滑度,或使颜色不一致.

3.2 生产工艺

3.2.1 模板.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保证重复使用不变形.施工前应除去锈迹和表面防锈漆,使模板表面洁净光滑.为防止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红印,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尤其是铁锈和防锈漆要用砂纸擦拭干净,用白纸擦拭无痕迹方为合格.均匀喷脱模剂,加以防护,缩短暴露时间,防止灰尘等粘在表面使混凝土变黑和表面不光滑.保护层垫块采用与混凝土构件同等级的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查,使之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模板、钢筋环境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3.2.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设计需求的强度等级、塌落度、含气量等指标以及对原材料品质要求结合施工工艺等进行试配、选用.理论配合比完成后,必须到现场进行施工配合比的工艺试验,明确含气量、入模温度、施工坍落度,以及混凝土初凝时间等.

3.2.3 混凝土的成型.入模后的混凝土,其内部的空隙较多.为了使硬化后的混凝土不论是外形质量还是强度、耐久性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混凝土捣实:也就是使浇筑入模内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室过程,能确保混凝土构件外形完好,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及其他性能都达到施工要求.

3.2.4 混凝土的养护.①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湿养护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提前开始养护.混凝土浇筑物的养护一般要参照当地的气候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来确定养护时间.若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养护前先要妥善处理导致表面失水的缺陷部位,然后再进行养护,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养护效果.②干燥季节的养护.干燥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养护,对水的需求较大,特别在比较关键的养护部位,应该用土工布包裹,定时洒水,保证混凝土始终在湿润的环境中进行养护.③冬季混凝土的养护.冬期施工,最好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浇筑好的混凝土,或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唬涂刷混凝乳养护剂,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喷洒或涂刷混凝土养护剂后仍需覆盖草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