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点赞:28074 浏览:130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结构安全.如何消除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关 键 词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结构安全.如何消除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 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混凝土施工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 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 产生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拆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 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3. 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1.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2.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3. 处理方法:

表面局部不平整,可用细石混凝土或1:2水泥砂浆修补.

四、混凝土裂缝

1. 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2. 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3)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3.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五、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 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水泥经复验合格才用;

(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3)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3. 处理方法:

(1)当试块试压结果与要求相差悬殊,或试块合格而对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出现试块丢失、编号错乱、忘记做试块等情况,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应经有关人员研究,查明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3)冬期施工,如发现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慢,可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采取通蒸汽、用热砂覆盖、电热毯加温或生火炉加温等措施;

最后,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以提高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