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书馆”理念其实践述评

点赞:23654 浏览:1076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世界图书馆”是指具有广泛的图书馆.文章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考查了近代图书馆员、现代作家和当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世界图书馆的种种设想及其实践,从而彰显作为一种图书馆现象的世界图书馆对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

“世界图书馆”理念其实践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世界图书馆 世界百科全书 世界大脑

“世界图书馆”(Universal Library,或译为“寰宇图书馆”、“普世图书馆”)是指具有广泛的图书馆,即包含一切存在的信息、有用的信息、所有图书、所有作品(不论格式)乃至所有潜在作品的图书馆.作为一个术语,“世界图书馆”可以追朔到近代动物学和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物学教授格斯纳(1516—1565)于1545年出版的《世界总书目: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全部书籍目录》.而世界图书馆实践的最早范例,则一般认为是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亚历山大图书馆.据说,当初建造这个图书馆的唯一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之梦想.确实,经过托勒密王朝几代国王的努力,这座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其鼎盛时期曾了成千上万种手稿,拥有最多的藏书、最多的文种、最全的书目记录.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这种无所不包的性质,被后世看作一种图书馆现象,不仅激励一代又一代图书馆员为实现世界图书馆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而且还进入文学作品中,甚至被视为政治乌托邦,成为谋求世界和平的一种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图书馆成为跨越时空的梦想,催生出一些数字化的实践案例.

1.近代图书馆员的世界图书馆理念与实践

1.1 世界图书馆近代化的开端

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图书馆成为一些信奉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学者之梦想,其中最具代表者即是意大利的尼古拉五世(1397—1455).被誉为文艺复兴教皇的尼古拉五世是一位热情洋溢的人文主义者和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藏书家和图书馆行家.在当选为教皇之前,他曾受意大利大商人、佛罗伦萨僭主美第奇(1389—1464)所托,为其创建的美第奇家族图书馆编制了一份图书采购目录Canone.这份目录,考虑了异教徒的经典图书,涵盖所有学科,被认为是第一份现代的、完备的图书馆标准采购目录.后来尼古拉五世在创建他的教皇图书馆时,为同时方便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和图书馆的管理,该馆馆藏建设自然采用他的Canone.尼古拉五世的馆藏理念在当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其中最具代表者是他的目录学家韦斯帕西安(1421—1498).韦斯帕西安在谈及尼古拉五世在罗马创建梵蒂冈教皇图书馆时,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世界图书馆图画:希腊、拉丁文抄本和一切学科的书籍.另外,梵蒂冈图书馆的“世界性”也从韦斯帕西安和意大利的另一位人文主义者、尼古拉五世智囊团的主要成员曼内蒂(1396—1459)对梵蒂冈图书馆与托勒密二世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文献比较中得到彰显.

显然,尼古拉五世的世界图书馆梦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的语言只是拉丁语和希腊语,除但丁的《神曲》外,本国语言的文献均被排除在外;文献涉及的学科也并不反映人类的所有知识,即仅指理论知识,不包括实践知识.不过,尼古拉五世所倡导的馆藏标准,显示了世界图书馆近代化努力的开端,他所奠基的梵蒂冈图书馆,是文艺复兴运动初期人文主义者世界图书馆实践的杰作.

1.2 作为机构的世界图书馆

文艺复兴运动于16世纪波及法国,促进了17世纪法国文化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图书馆无所不包的观念继续拥有无穷的魅力.在1584年法国的图书馆学和目录学家狄曼恩(1552—1592)出版《在此以前的法语出版物总目录》(以下简称《总目录》)至17世纪60年代法国科尔贝时代的皇家图书馆合并期间,世界图书馆思想真真切切地已从复兴古典学术的观念发展到组成机构的实践.当然,与当时图书馆的发展差不多,这是世界图书馆观念本身进化的结果.在这一时期,世界图书馆观念从虚无的教规变为现实中存储信息的场所,从而使图书馆取得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和机构身份.

1627年,大约在《总目录》出版后半个世纪,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红衣主教马萨林(1602~1661)的私人图书馆馆长诺代(1600~1653)发表了第一部组织和建设图书馆的指南手册——《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对那种图书馆的静态模式直接提出了挑战.在这部书中,诺代设想了一个完美的图书馆雏形,陈述了他选择图书的原则,强调图书馆的现代图书与古籍珍本同等重要,异教作品与支持宗教的书籍同等重要,坚持用简明易懂的主题方法编排图书的分类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怎么写作,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一直坚持:“图书馆为此目的所有类型的图书,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图书馆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建立的,它就必须是世界性的;如果图书馆不所有各类学科——尤其是文科和理科——的著作,其世界性的理念将不会变为现实;等这样,读者来到图书馆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时,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收获等”.在这里,诺代将巴黎教会图书馆所信奉的图书馆模式与培根的科学研究模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图书馆变成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活跃场所.诺代将图书馆设想为存储信息的场所、百科全书的起点和试金石.尽管曾经在巴黎人的智力生活中起很大作用,奠定诺代图书馆模式基础的教会图书馆在巴黎很快变得不合时宜,但图书馆“世界性”的特点在巴黎并没有消亡,那些伟大的教会图书馆和皇家图书馆均以各自的方式践行了诺代的世界图书馆理念.

1.3 理性主义时代的世界图书馆

17、18世纪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理性主义时代”.这个时期,一批科学家或思想家,深入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影响广泛的基本理念:创造和传播有用的知识是社会进步的关键.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宣扬科学与理性的同时,亦积极倡导并践行世界图书馆理念,其中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是杰出的代表.莱布尼茨在实践上是一位有所建树的杰出图书馆长,首次将“巴罗克图书馆”(即“大厅图书馆”)引进德国;在图书馆理论上,他也颇有建树,创立了一个图书目录与分类体系.他曾憧憬一个广泛而系统的世界图书馆,其要点可概括为:图书馆应当是用文字表述的人类全部思想的宝库——一凡是杰出人物的著作,不论是哪一族,哪一时代的,只要其思想对后人有可取之处,都应当收集,因此,图书馆可称为人类的“百科全书”,“一切科学的宝库”,甚至可说成“人类灵魂的宝库”;大型图书馆要为科学家提供学术交流的条件,应在各国科学院设置的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联系全世界的图书馆网;设想把大量的文献资料用细致的分类语言标引,组成“世界百科知识体系”,以便为学者们提供所急需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