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

点赞:5937 浏览:212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中高职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39-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上下沟通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

1 中职与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1.1对口升学模式.

完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参加统一对口考试,即三校生(职高、技校、中专)的对口招生,录取后可进入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就读.

1.2五年一贯制.

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进行五年一贯制的培养.

1.3“3+2”模式.

中职学生通过“3+2”录取考试进行选拔,并且在录取后就进行组班,至三年级第二学期以后,经转段考核后转入高职阶段学习.

2 中高职业教育衔接存在问题

2.1专业设置差异.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和衔接性比较差.中高职专业目录修订时间、专业设置因隶属关系不同存在脱节.由于中高等职业学校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的名称、分类、要求等也都很不规范.即使有些专业相同,但彼此间培养目标无明显差异,缺乏层次性.

2.2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一般说来,两者都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但中职教育应以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即操作工或初级管理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工艺师、技师、生产一线组织者或管理者为主.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高职主要培养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

2.3课程体系不系统.

在学校教育教学上,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是课程体系构建.在中高职衔接中,专业衔接的错位必然要反映到课程衔接上.高职的许多专业课程设置是以普高毕业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高职文化课的比重较大.中职学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强,但文化课基础薄弱,普遍感到文化课存在困难,来自中职学校的生源在高职阶段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影响高职的教学质量.

3 衔接培养机制的对策思考

3.1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

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地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

3.2培养目标和规格衔接.

要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要求中高职要加强沟通与合作,联合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教育输送适应高职学习的高质量生源,高职教育在保持与中职教育连续性的基础上,要体现自身的职业性和高层次性.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专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则需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获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内容和办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比重.同时,在政策上给高职更多的自主权,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

作者简介:梁瑞玲,1966年10月,女,东莞理工学校电教中心,广东省东莞市,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