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点赞:4651 浏览:17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157-01


摘 要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关 键 词 :教学语言;知识性;趣味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将之具体为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凝炼性四个特征.

1.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以为,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随着现在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知识小论文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这当儿,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45分钟课堂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2.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 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

从客观角度分析,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同学“神思恍惚”时,便加重语气提醒说:“某某同学有些‘目似螟,意暇甚’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某某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目似螟,意暇甚”一句,学生在初一课文《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了该名学生的注意,又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这个例子显示了课堂教学语言趣味性功能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幽默固然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3.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心理因素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这样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从某某 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有利于教学的.

4.课堂语言的凝炼性

另外,无论是课堂语言所具备的知识性、趣味性还是激励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都必然造成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的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笔者曾在所教同行班中,就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效果做过试验,结果表明:用语拖沓罗嗦、拐弯抹角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淡漠、迟缓;用语简要精练、高度概括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热烈、迅捷.可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凝炼性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等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