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作业

点赞:4365 浏览:169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传统教学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但这些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传统和创新的作业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剖析,进而阐述小学语文创新设计的五种对策:差异性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设计、研究性作业设计,最后论述作业反馈和评价的方法.力求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实施,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 键 词 : 语文作业 哲学思考 创新实践

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理论及其弊端

传统教育思想是典型的课程论,其特征一是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发展能力;二是完全依靠书本知识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其他教育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凯洛夫教育学,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知识、巩固知识、布置作业.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内容大多是被动单一,机械抄写,既没有多大思维训练价值,又谈不上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其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作业的被动单一性.在传统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另外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忽视因材施教原则,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字典,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训练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可谓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3.作业答案的僵化绝对性.传统作业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

4.作业形式的单一性.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

5.作业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做一项必要的素质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此外,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就着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缺乏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级.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

更新理念,作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作业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语文创新作业的哲学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理论基础,吸收和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等有益成分.语文作业的改革和创新亦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所以,“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而“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已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自由和全面地发挥自己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不排斥对其他理论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等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角度,都可以给课程改革乃至作业创新提供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他指出了所谓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的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分别是:(1)言语:语言能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让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注意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

三、语文创新作业的特点

在这些哲学思潮的推动下,我们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更为的语文作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语文创新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1)作业的内容,学生有权自主选择;(2)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3)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4)作业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2.创新性: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发展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来水平上的发展”. 4.人文性:教师平常教学,面对的是作者、教材(编者)、学生.更深层次上,面对学生,是在和一个学生及其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有许多形式,作业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通道,所以,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四、语文作业创新的对策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具体做法是:(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课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2)作业难度分层.一般来说,作业设计为基础、发展、创造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放宽时间,保证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如学完《中国石拱桥》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1)读了此文,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2)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都一样吗?(3)如果有兴趣,则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途径了解一座著名的桥,如洛溪大桥、大石桥等,向同学们介绍.结果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道题后都尽力地完成第二三道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知识技能.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学了《武松打虎》后,学生对水浒故事兴趣浓厚,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届时开个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作业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想象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写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

(2)专题搜集性作业.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赠汪伦》、《信息高速公路》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环保、送别诗、电脑等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祖国丰富的语言材料.

(3)自主性作业.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给自己布置作业,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5.研究性作业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则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在学了《草船借箭》之后,我布置给学生一道研究性问题:为什么诸葛亮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智慧的化身”?你所了解的三国的人物有谁?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题目较大,但学生乐意,加之有教师的指导,结果还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拍手叫好,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激活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四、作业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操作中,我以赏识性评语与星级评价加为呈现方式,重视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全面化、全程化、个性化,体现评价的肯定与激励功能,达到以评导学,以评导教的目的.

1.评价主体综合化.自评与他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相结合,以师评为主,综合评价效果.(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完成评价目标的情况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自我直接定等级.(2)教师主评.教师根据评价目标对学生情况直接给等并写赏识性评语.(3)家长参评.家长根据评价目标对子女情况写赏识性评语.

2.全程化.评价时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作业的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不仅要及时指出学生学习的错误,而且要能与学生有一个心灵交流的空间.即时评价、每月评价和期末总评的评价体系,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做到既看结果又重视过程.

3.个性化.每月评价时,采用选项评价,在若干项评价内容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参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评价中赏识与张扬个性.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及时记载与赏识其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与进步.在结果呈现方式中,没有不合格,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能行”.

综上所述,我们要摈弃被动、重复、单一、绝对、封闭、片面的陈旧作业观念,树立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的新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我们期待着:更新理念,创新作业,学生的素养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学生的生命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