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磁”一般的语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杠杆作用

点赞:20364 浏览:86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物理教学语言为基点,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借助语言来突显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将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变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铁”,通过语言的强大功能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开启学生物理智慧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 键 词 :语言 物理教学 教学艺术 杠杆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44-01

作为逻辑性和科学性特征十分显著的初中物理,总是给中学生留下生涩、枯燥、难学的印象,如何改变中学生对物理的这种错误认识,让他们能够学得快乐,用得轻松是很多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创新教学形式,开发教学资源固然十分有效,但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改变这一现状效果更为显著.语言在物理课堂中不可或缺,从新知导入到最后总结评价的全过程都是用语言进行“串联”.新时期的物理教育者应如何学会“加工”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们在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出“杠杆”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该课题进行了探索研究.

1.让精彩的导入语成为吸引学生的“磁铁”

我们常说导学如导戏,学生是否能够“入戏”,开始很重要.如同一台戏如果在大幕拉开的一瞬间就能抓住观众的心,那么这台戏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亦如此,当学生的心灵在接受上课伊始第一记“重锤”的敲击产生共鸣之后,他们思维的火花可能就会刹那间被点燃,物理不再深不可测,而是会像磁石一样深深的吸引着他们进入探索的空间.如在学习“惯性”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某辆公交车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公交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况状来了个急刹车,这时站在后面的志没有站稳撞到了站在他前面的女同志身上,女同志大声指责他:站好了!德性!这时这个志机智的回答:这不是德性,这可是惯性!”学生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当教师问到“惯性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积极的去自己寻找答案了.著名的教育学家罗素曾指出,教学语言必须要有激人思维和撩人心智的功效.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中学生来说,诸如“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惯性等”、“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是什么?”这种平常无奇的“开场白”,根本无法让基础薄弱、自制力差的中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角色中,而设计精彩的导入语则无疑会为物理课开一个“好头”[1].


1.让艺术的过渡语“撬动”学生思维

我们经常称赞某些教师将教学过程演绎的似行云流水一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重要的是这些教师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能够运用艺术的过渡语来“撬动”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物理智慧.在物理教学中,过渡语看似不起眼,实际十分重要,它是串连各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的“线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的过渡语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通透”起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语言的指引下通顺流畅,一个个难点与重点都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不攻自破.如学习速度时,就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过渡对不同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快慢进行描述,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速度”本质.①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一人步行和另一人骑自行车向着相同方向运动,谁会更快一些?为什么?(从这个场景描述中学生可以得出“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远的更快”的结论);②运动会上A同学与B同学进行百米竞赛,A跑完用了16秒,B跑完用了14秒,怎样判断谁更快些?(综合问题①中的结论,学生们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相同路程下,时间用得越少的越快”的结论);③A同学用14秒跑完了100米,B同学用28分钟跑完10000米,怎样判断谁更快?面对这个同距离、同时间等条件先后被排除掉的这个问题,学生们陷入沉思.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带有启发性的言语点拨:“是不是可以先找一找他们相同时间内各自的运动距离?”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们马上通过计算得出了A、B两位同学在一秒钟的运动距离进行比较,得出准确判断.这种通过问题引导自然过渡到物理本质的方法,既彰显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也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极具“梯度”的语言指引下,逐渐激活,逐渐成熟.

让“磁”一般的语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杠杆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让巧妙的评语使教学完美“落幕”

真正的教师语言的艺术也在于即使某个教学活动结束了,但学生们的思维仍旧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不断地向外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要注重评语的作用,要通过巧妙的评语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落幕”.例如在计算密度时,有的同学会在进行书写时出现“50ml等于50g”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如“1kg等于9.8N”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对或者是错,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而换一种方法则会事半功倍:你们花5元钱写了一块蛋糕,这块蛋糕与5元钱有没有区别?同学们立刻回答:当然有区别!5元钱不能直接吃,蛋糕却可以.教师:没错,一块蛋糕不等于5元钱,所以物理学中的不同物理量虽然可以换算,但却不代表两者之间就是相等的.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对教师的话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自己思维的“症结”所在.

一个素质高、专业强的物理教师会将平淡的语言通过艺术性的加工变成吸引学生的“磁铁”,让他们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智慧在语言的引导下被激活、被开发,不断的跳跃、碰撞,不断地擦出创造的火花.艺术性的语言在物理课堂中犹如一根杠杆,只需教师巧妙的轻轻一“按”,就能够“撬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断的在物理学领域中取得成功,获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