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改变冷漠的心态

点赞:4376 浏览:145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8月23日上午9时左右,香港康泰旅行团成员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写作教程胁持,直到当晚近9点,这起劫持事件终以惨剧告终.留在车上的15名人质中,遇难者达10人,其余5人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劫持事件在全世界引起震动,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解救人质以及之后的后续处理过程中,菲律宾的政府和警方都表现得非常冷漠和愚蠢.有反恐专家指出,此次解救失败主要原因是:菲律宾警方缺乏与劫匪的深入沟通,谈判欠策略,人员部署不力,错失清除良机,现场指挥明显无章法,事态人为复杂化.总体来说,原则不明、方法不当、准备不足、组织混乱,行动完全没有章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救人良机.人们不禁要问:如此轻率而拙劣的救人办法,是不是在救人行动中只起到了反作用

而接下来的情形,更是人们不愿意相信却又切切实实看到的,与事件相关的菲律宾政府自上而下的官员和职员,对刚刚发生的惨剧似乎毫不在意,他们甚至似乎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起营救行动已经完完全全失败的事实.而随着菲籍和菲律宾女学生在我同胞遇难场所合影留念的照片,以及视频直播中不断传出的菲律宾民众的哄笑声等细节被,人们错愕的同时,更是难掩心中的愤慨.人类怎么可能如此冷漠地对待同类的生命!笔者在这里试图运用心理学的工具,寻找某些菲律宾人心理扭曲的根源所在,并提出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菲律宾的社会概况:菲律宾是一个绑架、劫持等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度,菲律宾媒体更是自嘲地称首都马尼拉是“亚洲绑架之都”.太平洋战略与评估机构(PS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菲律宾记录在案的绑架案高达138宗,2008年也有135宗.而2010年上半年已经发生的绑架案就已高达56宗.香港旅游团遭劫惨案的三天之后,菲律宾南部再次发生了写作教程射杀巴士乘客,造成4人死亡的恶性事件.如此频繁地发生性质恶劣的犯罪事件,仅从这一点,便可洞悉菲律宾社会局势严重混乱的事实.

回顾菲律宾的历史,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胜利后,取得了对菲律宾的控制权.随后,美国在菲律宾确立起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然而政治却从没有真正在菲律宾国土上得以实行.1965年,马科斯当选总统,开始了长达20年的政治,这漫长的20年带给菲律宾的只有文化和政治上的沦落.菲律宾的政府只是名义上的民选政府,实际操纵国家的则是一个利益集团家庭化的错纵复杂的权贵集团网络.正如“腾讯在线”8月24日转发信力健的评论《菲律宾劫持背后的腐败迷雾》中所说的:“跛足的使得社会治安相当差,菲国集中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增、贪污腐败泛滥、司法不公、贫富悬殊,经济长期紊乱.非法泛滥,而偷、骗、抢案、恶意栽赃以及有组织的绑架勒索案时有发生.”

当我们了解了如此情形的菲律宾之后,再回过头来看8月23日的人质事件,虽然我们依然悲恸和气愤于事件的整个过程,但我们也会知道,此类事件终要在菲律宾发生的几乎无可回避的必然.我们仍旧会对那些在洒满同胞鲜血的大客车跟前露出笑容的人进行严厉的谴责,但我们同时也明白了,他们会有如此的表现,原来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了太多相似的.

用同理心改变冷漠的心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人的身体与心灵都有一种天然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帮助我们维持自我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平衡.儿童由手指笨拙到可以自然地用手把握物品,使用工具,当这一过程完成后,人们几乎不再感觉到意识对手的控制,手好像天生就那么灵活一样,这就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能力的直接例证.这种适应性固然有着维持人们生存平衡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它也可能在一些情况下起到负面的作用.人们常听到“审美疲劳”一词,其实在反复的刺激下,人的心理对于丑恶也一样会逐渐麻木.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从不应该认可被丑恶同化而丧失了我们生命中本有的良善与敏感.一些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人们,就像是在温水中的青蛙.他们总是觉得这一次也不比以前的情况更糟到哪里去,生活还可以如原来的样子继续.其实,他们没有觉察到:他们那颗善良而正直的心,却正在对邪恶的妥协与适应中慢慢地死去.

“菲律宾”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通常只有如下三个联想:1. 旅游度检测的好去处.2. 菲佣是世界上最好的家政怎么写作人员.3.省略

心疗DIY

克服麻木,回归灵性

鲜活的灵性代表人性的高贵,而麻木的状态则刚好相反.这个世界的复杂与多变、残忍与诡异,确实已将我们的神经打磨得又粗又壮,处乱不惊.这时,向灵性的回归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却会大幅提升我们的人生质量.因此高度建议您做到:

每天给自己至少40分钟的空闲时间.不看电视,不打,而是做一点能让自己完完全全静心放松的事情.比如某种可以看到成果的创造:种植、编织、与知己谈、或者艺术创作、或者公益活动等它应该是你曾经的一个梦想,做这样的事你可以全心投入却毫无倦意.因为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活着不是人生的目的,幸福是理想实现了的感受.做自己爱做的事,是保持灵性永远鲜活的唯一途径.

如何走出童年阴影

问:我已过而立之年,但回想起来,自己一直活在童年形成的情绪中,从未走出来过.小时家穷,又因为个性好静而被同学欺负,这些经历给我的生命涂上了一层灰灰的色彩,我自卑,考虑事情非常悲观.我一直在与这种情绪斗争,试图克服这些消极心理,多年以来,应该说是小有成效,但其实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去掉那层灰色.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童年期(特指6岁之前)形成的性格模式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它就像一座大厦的底座,我们此后人生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在这个底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改变童年期形成的观念和性格模式,是一件难到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这种努力就好像是手持一根鞭子想打自己一样荒谬.因此现代心理学建议人们,与其与自己作战,不如先学会对自己的性格加以理解与接纳.在“核心转化”疗法中,咨询师会引导你感谢你的每一个看似负面的心态,因为当初很可能正是你凭借这一心态,使你避免了可能的更大的伤害.一个负面的心态的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切的善意与积极意义.所以,我建议你不必一味苛责自己,如果在不打算找咨询师的情况下,静心回到童年形成负面心态的那一刻,然后与你那时的心态做一个内心的对话,请它告诉你在它背后有着怎样美好的意图.做一做看,你一定会感到欣慰.然后,我想,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你最好再也不要排斥那个负面情绪,而是一直把它当做你的朋友,如果你能做到这样,你也就已经走出这种负面情绪的控制了.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