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成因探析

点赞:6895 浏览:224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对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探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278-0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多数用人单位都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的首选.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成为了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探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问题,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学生事业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然而,从实际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素质仍然存在着与企业要求不相吻合的方面,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诚实守信缺失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但当今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屡禁不止.如抄袭作业、“写作教程”代考、恶意拖欠学费、制作虚检测及个人资料、随意毁约、到岗率不足、频繁跳槽、甚至窃取商业机密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乃至影响到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敬业精神不足

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出发点,是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高职学生个人事业成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但是,不少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过多地关注企业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缺乏踏实工作的精神.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利”的推动下,部分学生过分强化个人利益,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呈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些刚毕业的高职学生,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把目前所工作的单位看成是培训场地,待遇好就继续干下去,否则另谋高就,缺乏一种基本的敬业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稳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成因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上是“9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意志力、忍耐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顶岗实习时,对稍繁重一点的工作颇有怨言,对于临时的加班难于接受,甚至要求一到下班时间就休息.毕业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到基层、到小企业;找工作时,重点考虑工资、待遇及工作环境;干工作时讲条件、图实惠.

(四)团队精神欠佳

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所有的人,只要做事,就要与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彼此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完全孤立的人,几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成功团队最重要的特质.而当今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养成了较强的个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到单位后仍坚持“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缺乏团队精神是当代高职学生的“软肋”.

(五)抗压能力欠强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及管理方式,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绝大多数高职学生仍然是以学生身份来要求自己,造成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对新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失落、倦怠、焦虑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1.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由于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的领导认为职业教育就应该是以能力为中心,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有的高职院校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学生参加工作后自然就会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没有意识到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认识不足

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磨炼,不断累积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进一步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仅限于知识的教育,直接导致了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导致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力没有形成

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全校各个部门一盘棋,围绕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三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是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相互脱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互脱节;三是校内教育与企业教育相互脱节,这些脱节现象的存在,整个学校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及标准,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甚至起到削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