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之阅读观

点赞:10250 浏览:434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路翠萍(1989-),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河南省,学历,硕士研究生.

摘 要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对阅读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具体的选文中总结出了“预习――讨论――练习”的阅读学习的模式,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从而为现代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 :阅读观;预习;讨论;练习;精读;略读

重建后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横向特点主要有: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可见,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在现在语文阅读受到重视,早前叶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他与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两部专著,就阅读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具体的选文中进行“预习――讨论――练习”的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叶圣陶教育思想之阅读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叶圣陶明确指出“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①.他将预习形象的表述为“动天君”,即开动脑筋的意思.在预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会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在课堂上,教师也可节省大量进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逐字逐句讲解的时间,教师的答疑解惑和适时诱导与学生的质疑提问相结合.在教师的答疑解惑和自己的消化领悟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叶圣陶先生把学生应做的预习工作分为三步:“一是通读全文,二是认识生字生语,三是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等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与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难给与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②.

在学生做好三项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课堂“教”与“学”高效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引导的主要方法是讨论.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想法,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交流中得到解答与升华,使自己得到提高.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地位:“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顺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的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这样,经过学生预习的讨论中,教师的讲解就很有目的性了,与之前国文教学惯常的“逐字逐句讲解”相区别,叶圣陶提倡的“讲解”是有选择性的,“检测如学生能‘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了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作用.”③

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叶圣陶先生指出“课内指导之后,为求涵咀得深,研讨得熟,不能就此过去,还得有几项事情要做,把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分项说明如下:1.吟诵;2.参读相关的文章;3.应对教师的考问”.第一项是“吟诵”.“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叶圣陶针对文言和白话语体,指出:“吟诵的语调有客观规律.语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④.所以“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⑤第二项是“参读相关的文章”.叶圣陶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等像这样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到多么大啊!”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和锁匙”,我想,叶老的这种观点,对我们现在的单元教学,组元编写教材也是有启发性的.第三项是应对教师的考问.“考查的方法很多,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说明做法,述说印象,也举不尽许多.”⑦.“分数”是教师测评的依据,但对教师来说“教师记下了分数,当然不是指导的终结,而是加工的开始.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尤须设法给他们个别的帮助.分数少一点本来没有什么要紧;但是分数少正表明学习成绩差,这是热诚的教师所放心不下的.”⑧.对学生而言叶圣陶指出“分数原是备稽考的,分数多不是奖励,分数少也不是惩罚,分数少到不及格,那就是学习成绩太差,非赶紧努力不可.这一层,学生必须明白认识.否则误认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分数,把切己的事情看作身外的事情,就是根本观念的错误了.”⑨.可见,在叶圣陶看来,“分数”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阅读学习的目的和终结,而只是一种学习提高的手段.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集中讨论.学生在解惑释然中获得真知,把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练习中.在阅读学习的这个模式中,如果说,预习是助跑,讨论是慢跑,那么练习就是最后的卯足劲的冲刺阶段,是对前两个环节的巩固与提升.通过练习和反复操练,学生才会熟练掌握并内化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对课本中具体的文本的“预习――讨论――练习”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点和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但这并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和归宿.精读文本的目的和落脚点应当是对课外资料的“略读”上.


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叶圣陶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所以取作“精读”的教材.叶圣陶明确指出“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发挥作用.他说:“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唯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直达,其目的唯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读书的方法,然后要学生亲自去阅读,去尝试,去体会.

综上而言,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中的阅读观,明确了精读文本的“预习――讨论――练习”的基本模式,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的术语区分,为现代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注释:

①《<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5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6-1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③《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8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1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⑤《<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15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⑥《<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15-1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⑦⑧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年版第1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