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欣赏》教学可“三管齐下”

点赞:14106 浏览:596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可以从课堂名作欣赏、课下比较阅读、课后实践巩固三个方面"三管齐下",达到既欣赏经典作品,又培养语文能力的目标.本文以课本的前两单元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旨在探讨一种有趣、有益的语文学习途径.

关 键 词 :《外国小说欣赏》; 欣赏; 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25-01

《外国小说欣赏》是高二下学期的语文选修科目.其理念和编排都很有创意,和传统的按时间顺序、主题内容等编排不一样,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划分单元.然而,太专业就很难具体操作.教材的《前言》提出,"定位于欣赏,比较恰当."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既能和学生一起"欣赏",又能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外国小说欣赏》前两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比较理想.

1课堂定位于"名作欣赏"

《桥边的老人》语言流畅简约,主题鲜明浅显,篇幅短,情节简单,所以课堂主要是主要是鼓励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思考.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1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出了什么(收获、感觉、疑问等都可以),文本依据是?

有的说,读出老人的疲惫和厌倦,他走不动主要是因为心累;有的说,读出老人对故乡的留念,因为他最后一个走;有的说,从老人的生活中,能看出战争的残酷等

1.2在大家能读懂小说大意的基础上,我点拨了以下几点:

关于老人:(1)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动物却又最终离开了?

(2)老人照料的三种动物可否换成其他的?更常见的家养动物?比如牛、马、猪、狗?(这些动物比较高大强壮,而老人的比较温顺、善良、弱小.而在战争面前,往往是这样温顺、善良、弱小的人更容易受伤害.)

(3)题目为"桥边的老人",这座"桥"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关于"我":既然从老人身上,基本上已经能概括小说的主题.那么,"我"起什么作用?

除此以外,提醒大家特别关注"我凝视着浮桥等"这一段,尤其是这样两句:"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期待第一阵响声".河的三角洲地区一般是什么样的?此时为什么会充满"非洲色彩"?"我"为什么会"期待"战争开始?(补充介绍海明威的经历以及"迷惘的一代")

《外国小欣赏》教学可“三管齐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如果这个故事不是"我"讲述的,而是"他"讲述的,有什么不一样?

2课外着重于"比较阅读"

在讲授"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别和作用时,我选择了用不同的作品来做比较阅读.

首先,书本上的文章《桥边的老人》和《墙上的斑点》.

其次,读本上的文章《河的第三条岸》和《橘子》.

最后,课外的小说.先选取大家熟知的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让他们了解传统小说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再选了手边上的几本小说:《藏地》《达芬奇》等侦探悬疑小说,都是有限视角,因为要保持神秘性和营造紧张感;而为了便于展开情节,描写不同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又必须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可爱的骨头》《蝴蝶梦》等回忆性的小说开头,要用全知视角,便于回忆从前、揭示奥秘,有一种"原来如此"或者"不过如此"的怅然;为了真实亲切,则采用第一人称,使你身临其境.这样比较阅读之后,学生对探究"叙述"的奥秘都充满了兴趣.

在介绍"场景"的作用时,我采用了电影场景和小说场景的比较鉴赏.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几张电影的场景图片:《终结者》中斯瓦辛格一手扛着棺材,一手提着重型机的场景;《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在夕阳下拥抱的温暖场景;《阿甘正传》开头结尾的羽毛飘扬的场景;《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走下汽车,看到高高的烟囱中冒着滚滚白烟,天空灰蒙蒙的,汽车上铺满了"雪花";《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角从监狱中逃出,穿过肮脏的下水道,伸展双臂,敞开衣服,昂首看天,沐浴在滂沱大雨中的场景.

场景在影视和小说中的作用是殊途同归的.但由于电影场景的形象生动,又耳熟能详,便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加深印象,触类旁通.

3课后致力于"实践巩固"

《教学大纲》对"阅读"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这样的:"(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 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4)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可是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仅通过对一篇文章的欣赏,就想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技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能让学生做到闻一知百、举一反三?

对此,我们广泛翻阅近三年全国的和近六年浙江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仔细研究题目和参,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题,来强化学生的小说阅读的知识点.

比如,关于"叙述",课后材料四个方面近年来高考题全都考查过了:

叙述人称的作用:2011年浙江卷、2011年湖南卷、2011年全国卷1、2008年浙江卷

叙述角度的变化和作用:2012年上海卷

叙述方式的作用:2012年山东卷、2010年山东卷、2009年全国卷Ⅱ

叙述节奏的作用:2012年江苏卷

这样,结合颇有权威性的高考真题,学生就对话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会感受到话题内容的重要性.在欣赏和阅读的时候,哪怕是被动地,也不得不多一分认真,多一分思考.

《外国小说欣赏》虽然是选修课本,但是由于其匠心独具的编排特色,精心选择的文本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被繁重学业压抑的学生.如果能将课堂的欣赏、课下的阅读和课后的练习"三管齐下",既学会用崭新的视角、深层地解读去欣赏小说,又能通过典型真题来巩固和运用看似枯燥的文学批评术语,将欣赏和实践巧妙结合,相辅相成,岂不是一举多得?

所以,《外国小说欣赏》完全可以学得有意思,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