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

点赞:24493 浏览:1092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农村中小学存在音乐课程开课率低、音乐师资队伍薄弱、音乐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这使得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村中小学落实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对策: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优化学校音乐设备配置,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修订音乐教材,将教材的使用权还给师生.

关 键 词 :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4-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颁发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并规定于201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时期[1].本文拟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新课标”)进行解析,并对农村中小学实施该标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农村中小学贯彻落实音乐新课程标准有所裨益.


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音乐新课标”继续将音乐课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全面规定了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明确分配了唱歌、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各项教学内容.与200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音乐新课标”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对音乐课程理念的表述更加精辟

“音乐新课标”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对原版的“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整合.“音乐新课标”将原来分为两方面表述的课程基本理念内容合二为一,并由原来的十条整合成五条,具体内容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该表述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呼应.与200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音乐新课标”的理念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主题——“构建21世纪的创造力”,吸收了当今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音乐教育家戴维埃里奥特“实践主义”的“新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精髓,凝聚了近百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经验[2].其在表述上不仅更加简洁,而且也更加精辟和科学.

2.音乐课程的性质更加清晰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我国音乐课程应该如何定位、“音乐审美”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成为音乐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把课程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2011年版音乐新课程标准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实施意见”.“音乐新课标”在“前言”的第一篇章中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即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课程具有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功能;学生要获得对音乐的丰富情感体验,必须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和亲身的艺术实践”.可以说,“音乐新课标”深刻而清晰地阐释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3.音乐课程的达标要求更加合理

“音乐新课标”根据年级和学生年龄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达标要求,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标标准的描述也更加具体.这些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常态学习都能达到的,因而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在乐器演奏方面,2001年版课程标准中关于乐器的学习和演奏,对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换言之,他们是可以不学习乐器的.而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也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包括竖笛、口琴、手风琴等,同时还规定了学习结果,即“能够演奏一至两首乐曲”,具体提出了演奏乐曲的数量.在识读乐谱方面,原来的课程标准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应“能够识读简单乐谱”,而新标准要求学生要“能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这个要求在原课程标准中是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新课标把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识谱要求提高到了初中生的水平[3].相应的,新课标也提高了对初中生识读乐谱的要求,规定初中生不但要“具备识谱能力”,而且还要“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义务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更加突出

“音乐新课标”提出要培养中小学生具有国际音乐视野,指出音乐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而且要通过音乐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用人才.因此,音乐新课标突出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并且使其在相关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例如,有关“演唱”的内容标准,在义务教育各个年级阶段的“背唱歌曲”部分,均明确提出必须要有中国民歌,并且还规定了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在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还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这些内容是200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鲜有涉及的.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其与新课标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为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音乐课程开课率低,实施音乐新课标的“主阵地”缺失

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是中小学一门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开设音乐课程.由于音乐课的成绩和升学率无关,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按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音乐课程,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是形同虚设,音乐课常常被挤占.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教育部体卫艺教司和艺教委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抽样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开课率非常低:小学一至四年级为52.1%;五、六年级为38.6%;初中一、二年级为36.3%;初中三年级基本不开课[2].郭声健教授的调查显示,音乐开课率在90%以上的省市有上海、甘肃、四川、北京、吉林等,占总数的37%;音乐开课率在70%~80%之间的有山东、天津、云南、贵州、陕西等5个省市,占总数的29%.农村小学音乐开课率超过70%的省份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一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的开课率仅为20%,有些地方农村中小学音乐开课率甚至为零[4].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主阵地”,丢失了这块主阵地,何谈落实音乐新课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