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中的人性

点赞:26834 浏览:1277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余华作品以叙事为特色,人性始终是作品的中心词.余华小说对人性的书写并不是非恶即善,而是变化的、多元的,从将人性恶的一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到对人性本身的温情书写,再到对人性坚强的苦难描摹等虽然每部作品的表达不同,但总体来说都在寻求残酷境遇中遗失的美好.

关 键 词 :余华;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2-0-01

余华,生于1960年,贯穿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说“那个时候我写《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比较阴暗,我觉得跟给我的经历有关”.【1】这段经历在他心中打上深刻烙印,而他并未就此失望,也没有一味地去还原历史的残酷,反而竭力在那样一段特定的年代中寻性的闪光点.

叙事中的人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相帮助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从《活着》看人性中的坚强

《活着》的主人公叫福贵,然而他却有着与福贵绝缘的一生,历经重重磨难.他家庭没落、贫穷,又经历战争和饥荒,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了那个年代的缩影:残酷的斗争和沧桑的历史,这就是真实的.尽管他短时间内接连失去母亲、儿女和妻子等家人,只剩下孤苦伶仃的自己和老牛,还是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彰显着生命的韧性.苦难是一种洗礼,经历过后,他在传递一种坚强,和直面人生的勇气.

这部作品以为背景,重点并不在于刻意深化给人带来的摧残,而是通过非常平实的,甚至不经意间的描写,去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场景、人们的生活境遇,如县长春生被打成走资派后无法忍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绝望自缢;生产队长被红卫兵抓走,因为他被认定是走资派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方式,并不去营造、激化人与社会的矛盾,而是一种现实观照.这种笔触体现了人们对这种艰难处境的习以为常,更反衬出活着的可贵.

《活着》的前言一语道破作品的主题:“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为了活着的终极目的,这样一群人,用经历生活的残酷去诠释生命的顽强与张力,这就是活着的内涵.没有人可以不最终走向死亡,而只要活着一天,就一定有希望.这种希望是人性中坚强一面的另一层解读,是对命运顽强反抗的具体体现.在作品结尾,福贵写下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水牛,并给它起名叫“福贵”.纵使自己的命运是不可操控的,也要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将抗争的姿态继续下去.只要生命不止,就一定要坚强.挽救一条生命也意味着在不可控的命运中对可控生命的尊重和与珍惜,这也是一种永恒.

每一次读《活着》,我都会反复揣摩尊严与生命之间的联系.余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重的生命意识,还原一个个个体在经历接连的不幸后,延续自己的人生轨迹,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当字斟句酌地读过整部作品并看了电影后,我能理解到作家在前言里“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的深意:在这个繁乱的社会中,那些历经曲折却又坚持活着的人是超然的,他们身上保留着人性最纯粹的一面.他们坚强勇敢、厌恶这压制与喧嚣,他们向往纯真的、没有层级的世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亲离子散.这种向往与期盼并没有因为而泯灭,这就是人性中的坚强.

二、从《兄弟》看人性中的温情

余华写,不是为了记录这个历史劫难给人带来的伤害,而是要书写动乱年代的人与人患难之中的温情.这种感情更加真实,更加震撼人心.

《兄弟》讲述的是江南小镇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浩劫中的逐渐崩溃的过程,这样一个悲剧的题材,人性中的温情在细节中频繁彰显.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精神力量,如兄弟般的爱(胞爱)是构成各种爱的最基本的爱,这里的爱意指责任感、关怀、尊重,对他人的了解,推动生活的愿望.【2】在这部作品里,这份爱得到了具体的呈现并有了更广义的表达.正如作品名字,作者讲述了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之爱,他们一起挨饿,在外面挨打时互相帮助,一起去吃奶糖,一起孩子般地捉虾,一起去看望父亲,分开后又彼此想念,这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正如宋钢跪在李兰坟墓前承诺的一样:“妈妈,你放心,只剩下最后一碗饭了,我一定让李光头吃;只剩下最后一件衣服了,我一定让给李光头穿.”这种看似平实的、再正常不过的情感看似普通,而在那个互相猜忌、陷害的年代里却能温暖彼此,是件幸福的事.即使在我们这代年轻人看来,也会体味到久违的感动.我们无法回到那个过去,也无法体会到那份纯真.


从兄弟之爱,到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等等,这些都是人性中温情的体现.民间叙事,细节的感动.当人性之花在苦难中绽放,才是真正的爱与温情.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怎样的大环境,都可以生根发芽.李兰和宋凡平是一对患难夫妻.当李兰的丈夫掉进粪坑,乡里乡亲在一旁看笑话时,宋凡平义无反顾跳进粪池将他救起并送回家;当她的自尊淹没在舆论的口水中,他不计闲言碎语毅然同她组建了新的家庭;当他遭受着批斗、游行和毒打,心里依然挂念着去车站接从上海归来的她,完成自己的承诺,哪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等宋凡平在作品中可以说是一个“完人”的形象.他的一切都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可是他又确实存在,足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希望、对人性尚未泯灭的企盼.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而他们的对爱的坚守,让人动容.爱情历经磨难后才能提纯,动荡年代仍然可以温情脉脉.这是人性美的表达,更是一种现实观照.

结语:余华是位颇受争议的作家,有人质疑他不懂,他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而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作品越来越关注人作为一个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和生存意义,越来越深地去挖掘人性,展现人性美的一面,也正因如此,这些作品无论到哪个年代,都有它们的现实意义,都能让人在因为故事背景带来的沉重之余,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和人性的温暖.这是作者力图传达的思想,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