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特点方法

点赞:4714 浏览:133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话题,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在小学课程中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引导孩子形成积极优良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启蒙教学,然而,怎样将这门课程内容深入小学生的心中,教师根据其教学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

【关 键 词 】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

前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对塑造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的启蒙课,它教会小学生做人的初步意识,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道德与理想的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为了更好的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有足够的知识贮备,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最高效率的让孩子接受《品德与社会》的授课内容,所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刻不容缓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特点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特点

通过对小学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一系列探究,并纵贯线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发现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渗透性等特点.

1.1 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思想品德学与社会学的综合,内容丰富而贴切生活.主要涉及到向小学生普及一些必须知道的思想道德知识和一些社会状况.比如,在做人方面,要懂礼貌,讲文明,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在做事方面,要具有雷锋精神,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向孩子们普及一些法律知识,来约束一些行为习惯不合理的孩子.

1.2 开放性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课程教学已经抛下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品德与社会》,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束缚,通过开放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更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使孩子们更好的接受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与质量.

1.3 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是社会知识、生活知识.所以教师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让理论指导实践.比如在学习讲文明懂礼貌这一章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以团体来编排一些小话剧,并上台表演.这样一来,把课本上学生死知识就自然而然的转化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实践性教学不仅让小学生学会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方式,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1.4 渗透性

小学生的只是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这门学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维式的对话教学,教师让孩子们孕育了生活的感受,并从中渗透一些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意识.是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门课程和课程中所要掌握的内容.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思想道德渗透,让孩子们在优良的教学环境下成长.

2.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

2.1 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让学生认真听课,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首先不要先讲课本,而是先提一个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话题,让小学生引起讨论.比如,本课要学的是一些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优良的传统道德习惯,教师应该让孩子们来说说和自己有关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可以是遵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这些优良传统的,也可以是违背这些优良传统的.小学生爱发言表现自己,所以这个环节应该可以顺利进行,进行激烈讨论之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分类,在将孩子们带入课本中,在讲课本知识时,并穿插着孩子们举的例子,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好的融入课堂.这样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将课本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2.2 从学生自身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是给孩子们渗透一些如何做人的初步认识,所以以孩子本身为教材是很必要的.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运用在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家庭美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教师就可以以该学生的言行举止为例子,让同学们进行学习.但是有的孩子可能家庭不是很幸福,父母关系不融洽,就导致孩子内心发展不平衡,那教师就应该时常的找这个学生进行谈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并好好学习,积极对待一切.

2.3 情景教学,将课本变活

小学生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需要间接性的休息,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不能一直按照课本读,这时教师就应该合理运用情景教学,将课本变活,将课堂环境变得轻松愉悦,积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每讲述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时,不要单一的进行语言重复,而是找一个合适的例子,讲给学生,让学生深深地记在心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有涉及到关于懂法守法的问题,可是小学生又没有能力和知识去理解,那教师就可以找一些未成年触犯法律的案例,讲给孩子们,并告诉他们其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找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或者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让孩子深入情景,切实的了解课本知识.

【参考文献】

[1] 徐莺歌. 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9):66-68.

[2] 胡晓秋. 摆脱枯燥、渐入佳境――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成才之路,2012.(4):46-52.

[3] 曹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思路浅探[J].考试周刊,2009,(4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