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下《语》选段的翻译批评

点赞:13115 浏览:56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它的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评析《论语》选段的不同译本,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证明了翻译批评在提高译者翻译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目的论, 《论语》, 翻译批评

一、前言

翻译,即语言的转换,它包括相同语言的语内转换和不同语言的语际转换.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学作品语际转换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依照的重要原则.我国众多古代文学作品曾被多次译为外语读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有力的素材.

《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篇幅不大,但其内容博大精深,风格言简意赅.因此,对其英译本的翻译批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译者提高翻译素养,从而实现跨文化传播中国智慧.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即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作出评论.翻译批评最直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导和启发译者,提高翻译质量.谈到翻译批评离不开它的标准,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都堪称是中国特色的翻译批评标准论.在国外,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 Katharina Reiss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Reiss 的学生汉斯弗米尔( Hans J. Vermeer) 在 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等,其中目的法则主要阐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连贯性法则主要阐释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忠实性法则主要阐释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目的论不仅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新的参照标准,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目的论的重要法则运用到翻译批评研究中分析《论语》英译作品.

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选段的翻译批评

对原文的充分理解是进行翻译的前提.译者在翻译《论语》这类古代经典著作时要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和适当的把握,方可在翻译时做到忠实原文并保持原文简练的风格.

《论语》的译本多达十几种,在早期欧美的译本中,影响比较大的有 19 世纪下半期英国汉学家 James Legge(理雅各)在 1861—1886年间出版的译本, 20 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有英国汉学家 Arthur Waley(亚瑟威利)的译本等;在国内,早在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先生就把《论语》翻译成英文,现当代的《论语》英译本较多,且各具特色.

《论语学而》篇中的首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选段的基本含义是: 孔子说:“学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有相同志向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不恼怒,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此选段译文就以 James Legge(理译)、Arthur Waley(威译)、辜鸿铭(辜译)为例:

理译: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e friends 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it not a man of 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视角下《语》选段的翻译批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目的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威译: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s should 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辜译: Confucius remarked,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as you go on acquiring,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


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目的是传播源语文化,让目标语读者感受源语文化的魅力.从目的论角度讲,这就要求译者以“传播源语文化”为目的,并以之指导自己的翻译行为.

“子曰”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常写在姓的后面.辜译用 Confucius,显然是为了点明“子”指的是谁,这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有益于他们容易接受孔子,体现了译者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思想, 而理译、威译将其译为the Master,是为了传达“大师”之意,此译法虽然保留了原文人物的身份特征,但目标语读者不禁会问 Who is the Master 因此,前两者译文的文化传播效果稍显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