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

点赞:33712 浏览:157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历史长河在延绵不绝的流淌中激荡出无数浪花,滔滔水声警示着后人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我国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当代,初中、高中、大学分别开设有历史课程,虽然小学没有设立专业的历史课,但把历史内容有机地融入《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中,因此《品德与社会》成为小学生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历史教育也成为《品德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逝去的事件组合,这就注定了它与时代的脱节,所以当我们翻开教材,时而热血沸腾,时而痛恨交织,同时涌现的还有难以实现教学构想的迷茫.对教师而言,很多人在师范教育阶段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缺乏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教学技能.对学生而言,由于历史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光凭简单的认知,难以激发起探究历史的愿望,引发共鸣.所以历史内容的教学往往都是学生无法看清历史的血肉,感触历史的灵魂,而只了解到年代、事件、人物这些索然无味的历史筋骨.“历史题材的品德内容,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成了每一位《品德与社会》教者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历史内容不感兴趣,那从历史中得来人生修养、民族尊严、忧患意识的期许又从何谈起,所以,让学生对历史内容产生兴趣是每一位任教《品德与社会》老师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活化”教学内容,还原历史事实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除了文字叙述以外,还安排了大量的插图、照片、示意图,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感观的资源来增加历史的陈述性,同时,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历史事件的影片和专题解读的媒体资源,通过观看来增强历史内容的直观性,营造一种历史氛围,帮助学生置身于其中,让历史走近学生.其次,教者在课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触摸和感知每部分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寻找情感认知的冲突点,让学生带着探求了解历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走进历史的画卷,追寻历史的踪迹.

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历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人才,所以历史教学意义并不是仅仅知道过去的陈迹,而在于正确认识过去和现在的联系,用过去怎么写作现在造就将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者要善于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或事物进行评述,并以此联系现实,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不仅“走进”历史,还“走出历史”.过去现在将来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现在是将来的历史,过去也曾经是现在,将来也会成为历史,故而,我们要善于找出“史”“实”的对接点,诸如“你从这段历史中明白了什么?”“如果现在发生这样的事,你怎么办?”“你还想对---说----”等,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感悟.这样,历史才不会仅属于过去,历史也会属于现在.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不等于“历史知识”.品德与社会课上的“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呈现历史的筋骨,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要让那一段历史“活”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所承载的内容与美德,这就是鲁洁教授所指出的:品德课教学要实现归宿性回归,品德课中的历史知识教学最终要回归生活,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