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

点赞:11029 浏览:455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2-01

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美育的内涵.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工具学科、人文学科应该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一起担负起培养学生美感的重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世界中展现出的美

诗歌的音乐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人性美、戏剧的语言美,只要我们用眼睛去触摸,用心灵去感悟,就会发现语文天地里处处有美.

语文教师要像解说员、导游员那样带领学生步入美的殿堂.认识什么是美,体会美的价值.

我们在教汉字知识时,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象形汉字,如“山”、“田”、“日”、“月”等不正是一幅幅形象的图画吗?那“好”字,那“宝”字,那“从”字,那“鲜”字、“卡”字等会意字无不透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方块汉字的整齐美、灵性美使它成为世界撒谎能够唯一的表意文字.由此派生出的中国书法艺术――汉字,更是一种艺术的美.经常领着学生发现并欣赏汉字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就增多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同样能发现美,屈原的诗想象丰富,充满着瑰丽的神奇的美,陶渊明的诗描述的是田园的美,王维的诗具有图画美,杜甫的诗忧国忧民,具有人性的美,李白的诗浪漫洒脱,透出灵秀的美.唐代边塞诗人的诗刻画出的是大漠风光,戍边将士凄凉悲壮的美,还有送别诗中包含的人情美等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读出的美又何止这些?

阅读现代散文,同样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朱自清先生的《菏塘月色》、《春》,莫言的《散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以及《安塞腰鼓》、《斑羚飞渡》等都展示着自然的美,人性的美.

我们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展示美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现这种美,感悟这种美,才能把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美.

二、教会学生鉴赏美的方法,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发现了语文世界中的美,不等于领会了美、认识了美,语文教师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教会学生鉴赏美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语文为何美,究竟美在哪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1.指导学生阅读、诵读去体会、揣摩、领悟诗文的美.

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文言文各篇,要先指导学生粗读,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诗文的大意.然后再细读,从语言、写法、思想内涵等方面仔细品位诗文展示出来的美,最后在理解的基础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文的美.

2.指导学生写诗文赏析文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可以从一首短诗,一篇短文做起,如《使至塞上》和《爱莲说》的评析文章,让学生把发现、感悟到的美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 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会提高.在让学生写赏析文章前,教师不防写篇下水文做示范.

3.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电视等资源多接触,多了解文学.

评论方面的知识.看看学者、专家是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这样就使学生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让学生看序言、前言、后记.这样既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在鉴赏时少走弯路.

三、教会学生创造美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本质说到底就是 学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只会欣赏别人诗文的美,而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文学就不会向前发展.教学生创造文学作品的美,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教会学生做人.要想写出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修炼自己的人品,要教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富有爱心的人,蓬勃向上的人.心灵不美,眼睛看到的只能是黑暗和丑恶,就不会发现美.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教会学生多观察、比较.俗话说“五觉”出文章,单就大自然的变化,可观的景物就太多了,“四时之景不同”,地域不同,景色也不同.为同样是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雨又呈现不同的特征,朝霞与晚霞不同.平时多引导学生勤观察,经常比较就能感受美,发现美,增加创造美的素材.

(3)教会学生写日记,勤练笔.教师要把学生观察、感悟到的美及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长期积累,笔力就会上升.

(4)教学生多借鉴,多学习名家的写作手法,不断消化吸收,增强表达美的能力.可以通过仿写等形式直接学习,也可以学其开头或学其结尾,也可以学其某一个片段.

追求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