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点赞:27995 浏览:13026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环境风险管理问题日渐凸显,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接二连三,因而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是迫在眉睫.

【关 键 词 】环境;应急能力;管理

前言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对社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的环境事件.据相关统计,我国2010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次数420次,其中水污染135次,大气污染157次,海洋污染3次,固废污染35次,噪声污染1次.我国现在已经将环境风险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中,目的是能有效的防范环境风险.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的环境风险管理还很薄弱,主要表现在企业违法排污、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执法部门监管不严等多方面.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及我国环境应急现状

从突发环境事件的特性上看,它主要有四个特点:(1)突发性.突发环境事件常常是发生在人们的预料之外,而且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措施和手段,其破坏性极其严重;(2)公共性.突发环境事件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容易造成周围公共财产严重损失;(3)危害性.突发环境事件容易对公众健康或生命造成危害,或对当地的经济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4)多变性.突发环境事件有不可预料性,有的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或破坏.


在应急能力建设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随着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的上升,国家环境保护部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开始全面加强各地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能力,并在2010年印发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建设标准》的通知,标准中提出了各级环保部门应急能力的机构与人员建设标准、硬件装备建设标准、业务用房建设标准.然而我国的应急监测能力依然普遍落后.很多地市级监测站配备的应急监测仪器比较简单,甚至有的仪器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分析;应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应急人员对应急仪器的掌握程度低,这些都势必会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后续工作的开展.

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达542起,形势严峻,各级环境部门对其应急能力建设实在是刻不容缓.

2.环境应急建设能力的必要性

针对环境风险源的特点,环境应急管理的主要控制点首先在于预防与应急监测准备,其次是应急监测的分析与信息发布,最后是应急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环境应急能力只有从不断的建设中才能完善.突发环境事故是有重大隐患的,如果有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及精良的应急监测设备,污染物的成分和浓度才能被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政府行政部门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污染,才能尽可能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当然,环境风险的管理主要还是从立法上进行约束.环境风险管理是社会行为,只有从法律上规定环境风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将重点风险源纳入日常监管,突发环境事件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有研究者提出政府部门应直接管理环境风险源,这样就可以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源清单,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虽然对风险源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但是只要风险源存在,就有一定的几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因而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也是环境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正处于高峰期,为更好的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是个关键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设属于公共事业的范畴,其建设所需的人才队伍和仪器设备需要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持,而且加强应急管理也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