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点赞:18979 浏览:837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办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成效并不显著.本文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的客观条件出发,探讨了地方院校提高实践教学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扶持力度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

【关 键 词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10-02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通常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因此,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集中在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开发、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和营销管理.因此,市场营销实践课应围绕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设置.

一、地方院校实践办学存在的阻碍因素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受地方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社会对高校实践教学接受度较低,企业与学校交流甚少,因此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较大.目前,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般形式为企业调研、营销策划和促销.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完成任务实践活动就结束,这种形式缺乏互动性和深入性.学生接到任务后,分小组讨论明确分工,最后拿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或策划书,企业参与度较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大部分是咨询老师或参阅教材或其他相应资料.这种方式与传统教学区别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2.办学效果不显著

办学效果不显著表现为两方面:学校和社会(企业).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力度不大,层次较低,师生兴趣不高,效果当然不显著.而且,校企开展实践教学力度不大,初期很难形成实质性经济效益,难以在社会上形成影响.而这些方面相互影响,最终使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学校实践教学越来越难,实践效果越来越差.

3.办学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的条件一是经费,二是师资.地方院校受自身发展的限制,实践经费相对短缺.由于地方院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较小,因此社会经费更少.经费不足成为实践教学最大的障碍.其次是师资.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相当成功,其主要经验在于有专门的师资队伍.这些师资队伍主要负责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并全程负责学生的实践.而地方院校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专职的实践教师.全职教师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和科研上,实践教学精力有限.另外,由于经费紧张,学校给予老师实践教学的补助较少,激励程度不够,使老师缺乏积极性.

4.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子环节,具有系统性.目前不少地方院校片面地理解实践教学,形式上从事实践教学,实质并未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应该理解为:课程设置为实践教学怎么写作、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这四个层次紧密联系.要办好实践教学,首先要设置好课程.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外,市场营销专业有不同的方向,每个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确定专业方向,专业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院系应努力走出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活动,要真正让学生融入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相得益彰,理论要被实践检验并怎么写作于社会,而实践中的问题有赖于理论支持.因此,实践教学最终要回归课堂教学,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心得.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每个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最关键的是所有的实践成果均要有完整的实践报告与实践心得,这样实践教学就不会形式化.

二、开展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

1.确定实践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

地方院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实践教学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已成为一种趋势.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专业建设的方向与特色.校企合作将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高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践、定向培养;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联合共同研究社会和企业将来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类型的人才.

另外,市场营销专业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引进来指将企业引进学校,在学校建立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各类实践项目,并负责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及后续指导.目前湖北省不少高校参与由湖北营销协会举办的营销策划大赛,我校连续三年获得了好成绩.这种模式可固定下来,每年一次,学校负责派师生共同参与.营销策划大赛主办方进驻校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赛前指导和相应的培训.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开办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基地支持.走出去是指鼓励学生和老师到企业中去,为企业解决实质性问题并创造经济效益.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各地方院校需要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老师在实践中使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实践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前提是校企合作.

2.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特色,合理设置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特色.为了增加专业竞争力,每个院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特色,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各类课程. 基于不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不同需求特点,营销专业可设置多个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对应多种不同的企业需求.

商务策划方向:培养具备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及管理能力,掌握企业各类企划操作技能,能从事各个领域的市场调研、竞争结构分析、策略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评估等商务策划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销售管理方向:培养具备市场调查、市场拓展、市场营销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管理流程,掌握产品销售、商务交流与谈判、区域市场管理等实际技能,能从事各个领域的销售业务、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区域营销管理等实务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国际营销管理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论基础和国际化视野,英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面向国际市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理论基础,掌握电子商务原理与技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加大支持力度,增强社会影响力

实践教学需要院校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各地方院校应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扶持.充分利用本校教学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实践经费等问题的存在,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地方院校应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并对有特别贡献者给予奖励.另外,校方应多与企业沟通,努力获得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地方性院校可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最后,学校应支持学生参加高层次大规模的学术比赛,如国家级和省级营销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师生共同参与比赛,若获得较好的成绩,社会影响力自然会提升.一旦社会影响力增强,校企合作热情将增加,合作领域会不断拓展.

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院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健全实践体系

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败.不少地方院校目前没有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师资力量缺乏.因此,调整师资结构势在必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课时比重,合理分配教师.同时,专业实践教师需进行专业学习与训练,可采用外派学习与深入企业学习方式相结合.

健全实践体系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有: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营销人员.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大一、大二两年内应学完理论课,大三应注重实践,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实践评估体系应建立完整的评估条例,评估包括实践硬件和软件,教学效果,对实践指导老师的评估也应纳入该体系.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动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大学教育应由理论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适应期.各地方院校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同时,院校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