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

点赞:4052 浏览:140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自由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思潮,经历了发生、发展、衰弱的复杂历程,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亦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多种影响.但其最终还只是历史的过客,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即对自由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较量做了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自由主义文化;马克思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53-02

1.自由主义文化

1.1 自由主义的定义

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担任政务.

1.2 自由主义的分类

政治自由主义主张个人为社会和法律的基础,社会和制度的存在便是为了推进个人的目标,而不会偏袒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者.

文化自由主义注重个人在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上的权利,包括如性自由、信仰自由、认知自由等议题,并保护个人免受政府侵犯其私人生活.

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者主张产品和怎么写作的价值应该由个人自由的选择,也就是市场的力量.

社会自由主义也被称为改良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依据约翰杜威和莫迪默阿德勒对这种形式的自由主义的解释,由于个人是社会的基础,因此所有个人都应该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基本要件,例如教育、经济机会、遇到无法解决的灾害时的保护.对社会自由主义而言,这些要件也被认为是权利的一部分.

在所有以上述及的自由主义形式中通常有一个共识,也就是在政府和个人责任间应该有着一个平衡点,而政府应该限制在从事这些无法由私营部分做好的事物.所有形式的自由主义都主张以法律保护个人的尊严和自治权,也都主张个人的自由行动能够达成最完美的社会.

2.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文化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与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潮相比,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又是一种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制度.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世界观为指导,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1 社会主义文化反映先进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社会制约性决定了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先进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引证了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所写的一段话:文明的发展,即“管理上的,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 要 》中,把这个“更高的阶段”注明为“高级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精辟见解,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物质产品的占有方式和生产方式”和“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经济基础之上,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种文化从根本上否定了以私有制为基础、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维护了劳动人民享有自己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权利.

2.2 社会主义文化诞生得益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革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

社会主义首先要从本国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中获取精神食粮.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

历史经验证明,批判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成果,必须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来进行,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决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2.3 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时代的精神,反映历史的潮流,因此人民群众理应享有自己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然而,一切剥削制度下的文化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反映,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文化才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

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自由主义文化与中国马克思社会主义文化的差异

3.1 在思想上观念不同

自由主义文化崇尚自由,追求个体价值,反对集体主义的倾向.自由主义者意识到,只有让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社会才有最大的进步.再推前一步,有部分自由主义者,更认为个体及个体的权益,才是社会基本价值的来源,任何集体主义的倾向都会危害此一价值.

然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则始终把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权利放在首位.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3.2 在经济上观念不同

在经济上,自由主义者大多数既是私有制的狂热支持者,又是公有制和“福利国家”的极力反对者.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制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在市场的调节下,私有经济能够自动地实现经济的均衡,使经济自动地稳定在可接受的水平上.私有制既可保障有产者的个人自由,又可保障无产者的个人自由,私有制经济的这种优势是公有制经济所不可能有的.自由主义者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主张福利个人化,反对福利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与其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执政等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3.3 在领导人物的选择上观念不同

在中国,自由主义者基本上多是怎么写作于教育、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些行业领域内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超出这个领域,他们的影响就很有限了.在社会上、在政治上是否有影响力,以及有多大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1)拥有的人力资源;(2)拥有的财力资源;(3)拥有的权力资源.很明显,在这三个方面,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主义者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然而,领导的革命,主要依靠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大众.由于政府当局无力解决人民最感迫切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痛苦无告的贫苦大众就会逐渐积聚到革命的营垒中来.再就财力资源而言,诚然不如国民党.但在中国,人力与财力往往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国的财政,长期主要是依靠人口最多数的农民大众.而走的正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于得到了占全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所以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4.中国应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顾历史,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历经了时期的革命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和现在的的和谐的社会主义.这几个阶段都各有特色,时期的是坚持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时期是坚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是坚持和谐才能完善中国,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三个阶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深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制定的切实适合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一条把强国与富民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