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力观析

点赞:9653 浏览:431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 键 词 】,社会发展动力,改革,科学技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建设它,怎样巩固和发展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中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在扬弃前人社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包括改革动力、科技动力、精神动力在内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体系,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动力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他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衡量社会变革是否是革命的标准,是看它能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的飞跃性发展.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首先,从改革的目的上看,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因此,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其次,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上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它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装便,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因此,指出:“改革是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实践,是一场革命.”

第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始终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做到变,同时也要做到稳定,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同改革发展方案的稳妥、协调以及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发展.

二、科学技术动力论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社会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践证明,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强国家实力,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才能充分巩固.

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首先,构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但是,并不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只有实现了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科技成果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会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因此,提出要从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配套改革中找出路,“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也就是说,经济与科技相结合的关键在于解决体制问题.根据这一思想,1994年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体制,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解放和推动我国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必须先行.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抓好教育是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再次,努力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因此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把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逐渐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社会动力观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精神文明建设动力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源泉.早在1984年,就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其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的改革动力、科技动力论、精神动力论构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系统.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2]徐久刚. 生产力思想概论[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