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本社会主义观

点赞:2707 浏览:8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发表的“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一文,主要谈了对新、旧民本主义本质区别的看法,提出警惕拐回旧民本主义的问题.篇幅苦短,意多未尽.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宏扬亲民作风,不仅直接关心工人农民的收入、福利、吃穿住行,体恤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疾苦、病痛、生死安危,也关注人民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起了中国的亲民新形象.这使人明显感觉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已经起了变化.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主义以“革命”为主题,70年代末―90年代以发展经济为主题,那么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被赋予了新的主题―――以人为本,即新民本主义.所以对新民本主义应提高到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的高度,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现代化没有共同富裕,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富裕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即新民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走向新民本主义,就是走向新民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种真正受人民欢迎的新型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新世纪的新社会主义观.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不能称为民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或民本社会主义,因为民本主义有新旧之分,不能混淆(详见拙文“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新旧即传统与新型之分,也不能混淆.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称为新民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或新民本社会主义,是比较合适的.本文试对新民本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观念应有的转变作一初步探讨.

1、新民本社会主义政治观―――政治与经济均衡发展.

政治发展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不能滞后于经济改革,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新民本社会主义政治观的重心是权力观、政绩观.政治的改革、发展,有赖于权力观、政绩观的端正.

权力观―――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根本改变那种仅仅认为中国手中的权力是从国民党手中夺来的观念、天下是打下来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执政党,是由人民委托执政的.在政府任职的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人民的主人.如果各级政府官员的任命不是经过人民的授权和委托,如果的各级干部不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提高对人人地位的认识、提高做人民公仆的认识、提高做人民公仆的能力,如果离开人民的立场来看待权力、掌握权力、运用权力,那就必然丧失执政掌权的合法性.

政绩观―――政绩须由人民认同.随着个人魅力型的合法性资源在中国逐渐消失、意识形态合法性资源逐渐减弱后,法理合法性、政绩合法性成为最重要的政治权威合法性资源.而法理的合法性依靠政绩合法性来支撑,即有政绩,才会赢得人民的认同、支持.但“政绩”,不是自我吹嘘、报喜报出来的,不是由哪位领导或哪个部门点头、表彰的形式主义的“政绩”,而是实实在在带领人民建设新民本社会主义,让人民得福祉、获实利的政绩,是由人民认同的政绩.人民根本利益标准是政绩的最高标准.人民是一切政绩的最高裁决者.评判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政绩,必须从人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政府立场、官员立场出发.如果离开人民的立场来看待政绩,把似是而非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当“政绩”,把人民不满甚至痛恨的东西当“政绩”,那么“政绩”就会失去合法性,也就必然导致政绩合法性的丧失,导致法理合法性的丧失.

2、新民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把人民及其根本利益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是硬中之硬的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而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主体意识及各种素质、能力的发展,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是文化的主体,发展生产力、文化,必须立足于实现人的发展,否则就会落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主体是人民,基础是人的文明.提高人的文明,也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其中首要的是人的全面进步,没有人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的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质量的发展.

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物质、政治和文化生活需要是不断增长的,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发展,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的第一要义是人民各方面利益的与时俱进.发展、与时俱进,需要中国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执政能力等的与时俱进;需要党的领导体制、组织体制、组织形式、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各方面工作等的与时俱进;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摆脱一切左的或右的束缚的与时俱进;需要全党充满活力、创造力.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需要的与时俱进.如若不然,这一切就失去意义.

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民认同、满意的发展,建设人民认同、满意的社会.

不从人民立场出发谋发展、抓发展,就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发展,造成社会矛盾重重、甚至隐藏危机的发展,会被人民否定.谋求或搞一些人民不欢迎的发展,就如搞人民不欢迎的“政绩”一样,最终必然导致政绩合法性、法理合法性的丧失.

3、新民本社会主义法制观―――法律至上.

新民本社会主义社会是法治社会.而建设法治社会的首要问题是摆正法的位置,塑造法的精神,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原则.法应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应是至高无上的.谁都不能凌驾于法之上,而都应受法的约束,即都应受人民意志的约束.法治社会应是法律至上、人民意志至上的社会.

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法制建设,承认人民权利是至高无上的.人民权利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反映.立法、司法须以人民权利为本位,须从人民意志、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党派、政府、部门、地方、行业、企业的法规必须服从宪法、国法.人民的权利、人民的权益,是包括少数人权利、权益的,是包括弱势群体的权利、权益的.少数人、弱势群体的权利、权益能不能得到尊重、维护,是法制建设完善与否、法治社会建立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法制建设,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秩序、社会秩序.人人懂法、讲法、守法,人人依法办事,人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人人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作斗争.法治代替人治,罪行法定、罪行相当代替罪行人定、罪行类推.

如果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站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立场上进行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必然偏离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权利,不仅建不成法治社会,不仅消除不了人治、权治的现象,最终还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唾弃,丧失法制的合法性,执政者的法理合法性也就丧失了.

4、新民本社会主义经济观―――造福人人,人人造福.

新民本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而不是以经济为本、以GDP为本的经济;是尊重人民、尊重人才的经济.新民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的核心是人民观.

市场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是民本、人本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目的是创造财富造福于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市场经济的手段就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是放手让人民发挥智慧、创造力,放手让人民创造财富,放手让人民富裕起来.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经济,是人民独立自主谋求自己发展的经济,是人民的人身、智慧、潜能获得大解放的经济,是人民实现自己理想、贯彻自己意志、体现自己价值的经济,是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维护人民合法利益、权利、财产,维护人与人之间合法关系的经济.

就业是民生之本、致富之源,人民的就业应作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应当扩大就业总量,拓展就业渠道,鼓励支持创业,广辟就业门路.应当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本.应当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发展、完善各种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应当做好劳动就业,特别是弱势群体、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就业的各方面工作,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致富为民生渴望,要允许、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公平竞争.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不搞部门保护、地方保护.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要创造既有利于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体制和机制.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杜绝拖欠工资现象.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援助社会困难群体,调节过高收入.要降低农业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收,减轻农民负担.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做好残疾人工作、扶贫工作.要加强公共怎么写作设施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建立新民本社会主义经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只要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依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就能成功.否则,不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经济,与民争利的经济,不以人才为本的经济,总是走向失败的经济,要被人民抛弃.

5、新民本社会主义文化观―――为人民怎么写作.

人民是文化的主人.文化是人民创造的,发展的,是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各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是人民的事业、产业,是人民辛勤劳动、聪明才智的结晶,都是为人民怎么写作,为提升人民和社会的文化素质怎么写作的,不是为某些人、某个团体怎么写作的,更不是为金钱怎么写作的.

文化的先进与否,就看它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科学的、人民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新民本社会主义,要发展经济、政治,更要发展文化,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同时,文化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文化人才,离不开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新民本社会主义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民本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开发人力资本,都要靠教育.教育在各方面建设中起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人民是教育的主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终身教育的权利,这是人民文化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和利益的反映.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各个层次的人民,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的人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要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大力发展公共教育,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如果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将阻碍新民本社会主义的建设.

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反映人民利益、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文学艺术、概念化、标签化、口号化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不深入人民、贴近人民,不表达人民心声、呼声,就不会产生人民喜欢的作品,不会有鼓舞人民的作品,不会有传世力作、巨作.人民性、人民观、人民立场是文学艺术观的核心.得大奖的雪漠长篇小说《大漠祭》,受欢迎的陈树棣夫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正是重拾了人民立场,关注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人民喜爱的杂文,大都也从人民立场出发,关注民生疾苦、针贬时弊.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多研究人民关心的、人民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立场是学术观的核心.比如写历史,究竟为谁写?写给谁看?应为人民写历史,写给人民看.不是为少数人、某一部分人写历史,不是写给少数人、某一部分人看.中国人写历史,不只是写给中国人民看,而是写给全世界人民看.当代人写历史,不只是写给当代人看,而是写给子孙万代看.写历史不能追求让少数人、某一部分人满意,而是要追求全体人民满意.人民的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科学的立场.如果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写历史,写出来的历史一定是人民不满意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不科学的.

媒体运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新闻媒体应成为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的代言人,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以人民的良知,从人民的立场出发,说人民想说、人民要听的真话.人民包含众多的阶层、群体,新闻媒体不能只为名人明星说话,更要为工人、农民说话,为弱势群体说话;不能只为大人物说话,更要为小人物、底层人物说话.新闻媒体更应多让人民自己说话,让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民自己说话;让人民自己表扬、批评,让人民自己表达喜怒哀乐.人民观是新闻观的核心.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什么是正确的导向?是否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应是衡量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如果为人民说话困难,如果说真话危险、倒霉,如果允许说检测话、欺骗人民,如果不支持或者阻挠舆论监督,这绝不是正确的导向.

新民本社会主义观还涉及很多内容,而新民本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认识、处理社会主义的一切问题,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