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党是代表部分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

点赞:18834 浏览:82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不同意思想理论界最近出版的三本书,把社会党说成是代表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政党的观点.文中用大量准确史实论证第二国际时期各国社会党都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从1918年以后才出现与社会党的对立对抗,结果双方受损,两败俱伤;战后东欧有六国与社会党合并,这表明社会党仍是代表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1989-1991年东欧八党执政的都改变为社会党,这也表明社会党是代表愿意走和平改良逐步渐进之路的工人的另一类型的社会主义政党.

【关 键 词 】社会党;;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政党

【中图分类号】D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6―0052―11

一、 近年来我国仍然有人在猛批社会主义

当今我国思想理论界仍有一些人还是把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社会党视为代表资产阶级破坏工人革命运动的检测社会主义、真资本主义的政党.因此他们对社会党的社会主义嫉恶如仇,不断撰文著述对之加以猛烈批判,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一无可取,十足谬误,十恶不赦.

我见过一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题为《驳社会主义救国论》的60万字的巨著.全书从各个方面透析了社会党社会主义的毒招和谬论,可是作者却避而不谈苏联如果在其执政74年之中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怎么可能到1991年一朝覆亡,而且是静悄悄地自尽.苏联的灭亡显然是从20年代末期起苏共历任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且顽固地坚持权力过度集中于党个别领导人的极权体制,缺少社会主义,以致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急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难以纠正,官员的腐败、特权和官僚主义无法根治,拒不借鉴社会党实行社会主义的经验,拒不进行体制内的切实改革,终于酿成灾难.

最近我又见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社会主义评析》和2013年5月出版的《怎样认识社会主义》两本小册子,各只约有5万字,这是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精心约人撰写的“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的两种书奉献给读者的.前一本书指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潮的表现”,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延长资本主义寿命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从社会主义演变成为资本主义的桥梁.”“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后一本书强调:“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目标融解于和归结为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在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方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总之,他们都认为社会党从来就不是代表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而是代表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政党,社会党的社会主义不过是资产阶级用以欺骗工人的资本主义的变种.如果社会党的社会主义真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坏,那么请问:近一百年来各国人一代又一代不断揭露、批评社会党人的检测社会主义、真资本主义,为什么老是批不倒、砸不烂?为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跟着社会党走的越来越多,而的势力现在为何还不如社会党大?显然是因为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和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使资本主义各国的许多工人对敬而远之,而社会党和平改良逐步渐进的路线和注重的体制却受到相当一部分工人的欢迎.这些工人不愿意跟随通过暴力革命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所以社会党才有它在部分工人中的群众基础.

以上三本书提出的这些观点我认为既不符合历史实际,又背离现实情况.它在国外不会有很多人赞同,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难以产生什么具体的影响,可是对于我国不了解历史真相和现实真情的读者却是一种有害的误导,实有必要根据上百年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摆事实、讲道理予以澄清.

二、 第二国际时期的社会党都是代表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

欧美各国社会党刚一产生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社会党就是社会主义政党的简称.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是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工党.顾名思义,该党是以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意即党肩负社会主义与主义两大历史任务,先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主义,后反对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与德国国情近似,面临社会主义与主义双重任务的国家,随后也都建立了社会党.如1876年的丹麦社会工党,1889年的瑞典社会工党,1894年的荷兰社会工党,1898年的俄国社会工党等等.另外一些国家则径直成立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党.如1875年的葡萄牙社会党,1879年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1888年的瑞士社会党,1892年的意大利社会党等等.还有径直称为工人党的.如1873年的匈牙利工人党,1879年的法国工人党,1885年的比利时工党,1887年的挪威工党等等.这些名为社会党、社会党或工人党的政党,当时都是各国唯一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或争议吗?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1848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是采用“共产主义”来命名其创建的科学理论,坚决反对社会主义.因为那时社会主义是上流社会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底层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但是他们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深感路易勃朗和蒲鲁东等人改良社会主义在广大工人中深有影响,难以短期消除,而革命的共产主义在工人中曲高和寡,知音不多,所以为了争取广大工人,马克思从1850年起就提出“革命的社会主义”[1]166,以区别于改良的社会主义.到1864-1876年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活动期间,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等改良社会主义仍有很大影响.为了与之划清界限,马克思、恩格斯于1873-1974年方开始把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另称为“科学社会主义”,而在1846年他们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却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科学的.从5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论著中更多使用社会主义,较少写为共产主义.这时他们大多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同义语使用.到90年代,即恩格斯晚年,又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恩格斯于1894年1月3日在为《“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写的序言中,已开始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二词区别开来,已经把共产主义看作是比社会主义更高的经济要求和更重要的奋斗目标.他这样说:社会党这个名称“对于经济纲领不单纯是一般社会主义的而直接是共产主义的党来说,对于政治上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整个国家因而也消除的党来说,这个词还是不确切的.”[2]449紧接着恩格斯于同年同月26日写成的《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一文中奉劝意大利社会党人要采取1848年《宣言》所规定的策略原则.他引用了《宣言》中的如下一段至理名言:“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等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引用这段警句要论时,悄悄地不加声明和注解而把原句中两处“人”都改换为“社会党人”.[2]469这表明,在恩格斯的心目中,90年代的社会党人理应学习1848年时的人,坚持人的奋斗原则.只不过到90年代共产主义思潮已经低落消退,而社会主义思潮却汹涌澎湃,所以他同意要以当今的“社会党人”取代当年的“人”.同年年底,也即1894年12月13日恩格斯在回答考茨基来信提问可否撰写《共产主义史》一书时,明确地表示:“‘共产主义’一词我认为当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须更确切的表达时才用它.即使到那时也需要加以注释,因为实际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3]203这表明恩格斯晚年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理论和理想,但是他已经与时俱进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不是同义语,共产主义是比社会主义更高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共产主义在近期难以实现,其确切内涵目前还难以具体确切地表述. 简而言之,从1869年建立德国社会党起,到19世纪末形成的一批社会党、社会党或工人党,都不是称为,都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它们虽然沾染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思想,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1879年法国工人党的纲领,还是马克思亲自为之起草的.

当时这一批代表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于1889年起联合组成第二国际.第二国际活动25年之久,总共包括22个国家的27个社会主义政党,党员人数300多万人.第二国际先后召开过9次代表大会,就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争取工人权益、参加议会斗争与资产阶级政府、反对军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等一系列议题通过了一批正确或较为正确的决议.第二国际中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及其党内各派可以说是同祖、同根、同义、同党.它们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影响,都是起源于为实现工人阶级解放,都是植根于各国工人运动,都是信奉社会主义,都是代表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有人撰文批驳我提出的社会党内各派同祖、同根、同义、同党的说法,可是却拿不出任何事实依据,而只是从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概念出发,显得贫乏无力,难以令人信服.当然,各个社会主义政党之中存在的不同派别是有不同观点和争论的.正是这些派别之间从党内同室操戈,最终导致分道扬镳,形成后来与社会党的分立.

三、 与社会党如何兵分两路,对立对抗?

各国社会党可以说从开始建立起,党内就有不同派别纷争.由于对社会主义以及通往社会主义之路有不同理解,这种纷争是难免的自然现象.如果通过争论明辨是非,取得共识,那就会增进党的团结和活力.如果无法取得共识,那就要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决议后通过实践检验重新再议.如果在原则问题上根本对立,最终就要导致党的分裂.第二国际到1914年政治上思想上破产,最终导致左右派的分裂以及随后与社会党的对立与对抗,这正是第二国际及其所属各个社会主义内部左右两派长期斗争的结果.

第二国际各个社会主义政党虽然从建党起就有不同派别与思想纷争,但是大体上都能达成协议,保持党内团结与统一行动.可是自从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德国党内却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主义思潮,他当即得到众多社会党内的呼应.于是在各党内几乎都形成了明显的左、中、右三派的分野与纷争,争论长达20多年之久.以伯恩施坦为首的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发展长期内不会再现;阶级矛盾的缓和,武器的进步,后膛的出现使暴力革命再无可能发生和取胜;议会的发展,工人政党参加议会斗争的节节进步,使议会共和国能够成为“未来的国家”;通过国际协议和裁军可以实现持久和平,达到各民族权利一律平等,达到人人都幸福;“社会主义是为达到合作社的社会组织的运动”;社会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改良的政党”,等等.的修正主义观点在德国党内和第二国际好几个党内遭到左派批判,然而它仍有重大深远影响.在左派与争论交锋中,有一些人折中调和,另形成中派.《宣言》中有“革命无产阶级”的提法,这只是就无产阶级的整体本质而言,实际上工人阶级有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之差,熟练工人与学徒工人之别.工人当中按其收入与生活状况大体上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社会党内左、中、右三派大体上反映了这三部分工人的思想和利益.

由于帝国主义战争逼近,第二国际于1912年11月在瑞士巴塞尔市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有550名代表出席.大会只有一个议程,即讨论并通过《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宣言》,通称《巴塞尔宣言》.其中明确宣告:“大会十分满意地指出,在各交战国内所有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都一致地对战争抱否定态度.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都同时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国际的每个支部都用无产阶级的抵抗对付本国政府”.[4]179可是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德国社会党带头在8月4日议会中表决政府战争预算时,党的议员投了赞成票,只有党的左派议员卡尔李卜克内西英勇地投了反对票,为此他被开除出议会党团.中派分子投了弃权票.当时社会沙文主义思潮弥漫以至统治了绝大部分社会党,导致他们背叛了《巴塞尔宣言》,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转向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无产阶级为“保卫祖国”而自相残杀,为本国资产阶级卖命.这标志着第二国际在政治上思想上破产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祸蔓延的危难关头,只有俄国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塞尔维亚社会党和保加利亚社会党紧密派坚持国际主义立场,号召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力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进而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推翻本国反动政府.当时只有俄国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成功地鼓动俄国人民奋起反战,于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进而又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时以列宁为首的社会党内左派认为,党内左右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已经不止限于对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不同对策,更在于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估计和道路的选择.左派认为世界大战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造成的深重灾难已经形成了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形势,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世界革命的开端.要坚持革命道路,促进世界革命胜利,就必须与坚持改良道路、继续修补资本主义的党内在组织上彻底决裂,另起炉灶,另立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创建的那样的.十月革命胜利后4个月,即1918年3月俄国社会工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在俄共(布)号召和推动、帮助之下,一年之内,先后退出社会党另建的有芬兰、荷兰、希腊、奥地利、匈牙利、德国六国.新建立的一批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世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表明在第二国际背叛、破产之后建立第三国际作为领导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司令部.第三国际到1943年解散时,领导70多个和组织,拥有300多万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国际又恢复活动,几经整合,于1923年5月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到1940年5月停止活动前,它领导40多个社会党和组织,党员人数最多时达到近700万人,比员还多一倍. 共产国际和代表各国革命无产阶级,坚持共产主义世界革命,坚持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道路,坚持无产阶级和消灭资本主义,坚持建设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社会党,代表各国不想革命的工人,坚持走和平改良的道路,坚持参加议会斗争取胜执掌政权,坚持逐步限制资本主义剥削而不消灭资本主义,坚持通过合法斗争逐步提高工人与全民的福利权益,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反对苏联模式极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产国际和,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和社会党,这两类革命和改良势不两立的工人社会主义政党在20世纪20-30年代对立对抗了约20年.1919年共产国际刚建立,即作出决议,斥责社会党是工人阶级“叛徒”,“已经蜕化为反社会主义的和沙文主义的政党”[5]113.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进而指出:“社会党由羞答答地维护资本主义转变为地支持并积极建设资本主义,由空谈阶级斗争转变为宣传‘工业和平’,由‘保卫祖国’转变为准备反苏战争”,等等.[6]11可是这样尖锐的批判,不但未能争取到深受社会党影响的工人,反而使其成员愈益增多(西方不愿革命的工人得知苏联工人受苦情况后对苏联更加反感).


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社会党,这两类工人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对立与对抗,极大地损害了国际工人阶级、国际工人运动的团结与统一行动.从1935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曾经多次会谈建立国际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终因意识形态的深刻分歧而未取得成果.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奥、意、法等国与社会党都遭到法西斯势力镇压,他们只好各自独立开展反对法西斯恶魔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及早捐弃前嫌,采取共同反法西斯的联合行动,可能就不至于遭到后来两败俱伤那样备受镇压的悲惨结局.血的历史教训促使战后与社会党在一些国家重新合并.

四、战后东欧六国与社会党重新合并

1944-1949年东南欧有8个国家在苏联援助下由本国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大众建立了人民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德国.其中阿尔巴尼亚历史上只有一个成立于1941年的;南斯拉夫原来有社会党,但是1945年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时,社会党已经消失.其余6个国家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都在1946年和1948年与本国社会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些国家的与社会党分立、对立、对抗了20多年,能够重新合并,显然是各自总结并且汲取了历史教训,认识到只有重新合并才有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团结与统一,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同时,它们采取两党合并这样史无前例的重大举措,看来都是得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认可,甚至很可能就是出于斯大林的旨意.

从我手边长期积累的各国近现代史和党史资料中,就能认清东欧各国与社会党是怎样合并、转型、最终又怎样转变为社会党的.

最早实现两党合并的是德国与德国社会党.1945年5月希特勒法西斯统治被苏联红军和西方盟军摧毁后,同年6月德国和社民党即从地下斗争各自反抗法西斯转向合法联合斗争,制定了两党共同行动纲领,大力推进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的改革.与社民党从上层领导到基层党员合作甚好.同年12月两党商定各派30名代表在柏林召开两党代表会议,商议两党合并这件重大事宜.1946年2月又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草拟合并后的新党纲与党章,决定4月21-22日在柏林召开两党合并代表大会.出席联合代表大会的有507名代表和548名社民党代表,其中来自西部英美占领区的员代表127名、社民党员代表103名;来自东部苏联占领区的代表480名,代表62万员,社民党代表445名,代表68万社民党员.大会一致通过把合并后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这表明党要统一领导全德国工人阶级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由80名委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同时由大会选举原德共主席威廉皮克和原德国社民党主席奥托格罗提渥(工人家庭出身,本人曾当过印刷工人)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这既是表彰他们为实现两党合并作出的卓越贡献,又是恢复了19世纪德国社民党刚建立时确定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双主席体制,旨在防止个人专断.新当选的两位党主席在大会上各有一段精彩的、动人的表明两个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正党必须合并的名言警句.皮克说:“工人阶级只有当它拥有统一的、坚定的和彻底的马克思主义领导时,才会是完成一切任务的力量.这个领导就是德国统一社会党.”格罗提渥说:“两个工人政党各行其是是无任何道理的.因此,我们在政治生活气氛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件本应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①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东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后,威皮克当选为总统,奥格罗提渥担任政府总理,他们长期合作共事得很好.可是德国西部英美占领区于1949年5月23日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后,西德的和社民党依旧是对立对抗.然而在西柏林于1962年为适应苏联把西柏林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的需要,11月原德国统一社会党西柏林地方组织宣布成立西柏林统一社会党.

紧接着1946年4月德国两党合并之后,6月捷克斯洛伐克与社会党也实行合并.捷共原是1921年5月14日由捷社民党内左翼的一些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在共产国际领导下捷共与社民党也是长期对立、对抗.1939年3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后,两党都遭到镇压,彼此各自独立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45年5月9日苏军解放布拉格,迅即全国获得解放.原流亡国外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贝纳斯回国后,即任命捷克驻苏大使、新任社会党主席费林格为民族阵线第一届政府总理.1946年5月26日捷举行议会选举,捷共得票38%,社民党得票13%.6月1日捷共主席哥特瓦尔德就任政府总理,社民党主席费林格任副总理之一.如果两党联合,得票就超过议会半数,稳操胜券,足以增强工人阶级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因此两党领导人商定于6月27日召开联合代表大会,宣布两党合并.但是党的名称仍称捷共,哥特瓦尔德当选党主席,费林格只当选党委员.这样引起一批原社民党党员的不满,他们认为如此合并社民党岂不是被完全合并了吗?有人甚至提出反对两党合并.然而费林格还是从顾全大局出发,消除党内怨气,鼓励大家维护工人阶级难得的统一与团结,为共同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尽心竭力.1954年他进而当选捷共政治局委员,1962年又当选捷共主席团委员,1948-1953年任政府副总理,1953-1964年任国民议会主席.1976年病故,享年85岁. 继1946年德、捷两国两党合并之后,到1948年实行两党合并的又有罗、匈、保、波4个国家.

罗马尼亚的前身是成立于1893年的社会工党,这是罗马尼亚第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1910年改名为社会党.1921年5月8日召开社会党全国代表大会,540名代表中有428名占大多数于5月11日通过决议,把党改名为,并宣布立即加入共产国际.少数代表另联络一批人于1921年6月建立罗马尼亚社会党联盟,继续活动.1927年5月社会党联盟解散,另成立社会党;该党几经分裂与改组,在不愿意参加共产主义革命的工人中还有较大影响.在30-40年代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中,罗共与社民党几次结成统一战线,联合行动.1945年3月6日罗成立联合政府.1946年3月社会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在321名代表中有232人赞成与罗共在议会选举中合作的路线,建议两党成立联盟.结果在1946年11月10日议会选举中联盟获得8986%的选票.1947年12月30日国王被迫退位,罗马尼亚共和国宣告成立.为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在人民政权的领导力量,罗共与社民党领导人商定于1947年9月27日两党合并,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11月13日公布统一的罗马尼亚工人政党纲领.1948年2月21-23日两党举行联合代表大会,宣布两党正式完成合并,定名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罗共九大又改名为罗马尼亚).在合并大会上,罗共总书记乔治乌-德治当选工人党委员会总书记,社民党总书记斯特凡沃伊捷克当选工人党政治局委员,在政府中担任副总理,后又任大国民议会主席.

匈牙利的前身是成立于1890年的匈牙利社会党.党内左派于1918年11月24日另建匈牙利.此后与社民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在1941-1944年反对希特勒占领军及其傀儡政权的斗争中,两党逐渐加强合作,1943年两党达成共同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协议.1944年4月两党进而联合小农党建立匈牙利阵线,即反法西斯阵线.同年9月苏联红军入境帮助摧毁法西斯统治,至1945年4月全国解放.1944年10月共、社两党尚处于地下状态,当即签订统一行动协议,并且考虑到两党合并问题.1945年1月已处于合法状态的两党进而签订统一协议,规定双方各派代表3名参与两党常设协商委员会,共商在国内如何开展改革.1946年初废除君主制,2月1日正式建立匈牙利共和国.在1945-1947年的政治斗争和议会选举中,共、社两党常因互相竞争而分散工人阶级队伍.到1947年4月匈共拥有约70万党员,社民党拥有约50万党员,而且出现越来越多社民党员退党转而加入的现象.于是1948年6月14日共、社两党召开联合代表大会,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政党――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保加利亚脱胎于1891年创建的保加利亚社会党.该党1903年后党内分为紧密派与宽广派,左右两派对垒.1919年3月紧密派加入共产国际,5月单独建立保加利亚,7月领导群众举行游行.当即遭到担任政府内务部长的社民党领导人克帕斯图霍夫下令严厉镇压.从此两党更加反目结怨交恶.1923年保共领导工人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坚持革命活动,几经组合,1939年又重建保加利亚工人党.1944年9月9日在苏联红军配合下保工人党领导国内武装起义取胜,推翻了法西斯君主政权,建立了祖国阵线的人民联合政府,成为全国领导执政的政党.9月底保工人党改名为保加利亚工人党(共产主义者),简称保工人党(共).而保加利亚社民党在1934年军事集团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后,也遭到反动政府镇压.1936年社民党发起组织人民宪政联盟,为恢复宪法和选举而斗争.1943年社民党进而参加领导的反法西斯祖国阵线.1944-1947年社民党三次参加祖国阵线的人民联合政府,获得两名部长职位.1947年保工人党(共)开始限制甚至取缔祖国阵线内一些反对党的活动.在这种形势下,社民党左派率领近5万名党员于1948年8月11日宣布接受保工人党(共)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自愿合并到有40多万党员的该党中来.保加利亚就是采取这样另一种方式实行两党合并.同年12月保工人党(共)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恢复保加利亚名称.

波兰和社会党的组合建散最为复杂多变,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这也反映了波兰国情、党情和人情的特点.最早是1882年建立第一个名为“无产者”党,1888年另建立“第二无产者”党,1889年又成立波兰工人联盟,1892年另建有波兰社会党.1893年“第二无产者”党与波兰工人联盟合并为波兰王国社会党,1900年进而并入立陶宛社会党,又改名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党,成为第二国际的成员党.十月革命后,1918年12月该党左派退出,与上述1893年建立的波兰社会党合并,创建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1925年改名波兰.1938年共产国际以被间谍渗透为由错误地强行解散波共,1942年1月5日原波共一批革命活动家另建波兰工人党.原社会党在左派分立出去之后,于1919年改组为波兰社会党,与波共长期对立、对抗.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社会党被迫解散,1940年该党坚定革命者另组成波兰社会主义者工人党,投入反法西斯斗争,并且很快就与波兰工人党开始合作.1943年除夕,波兰工人党在华沙召开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决定筹建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人民政权.波兰社会主义工人党积极参与建立人民政权工作.1944年12月31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这是四党联合政府,各党在政府组成中的人数是:工人党和社会主义者工人党各5名,农民党3名,党2名.社会主义者工人党爱奥苏布卡-英拉夫斯基任政府总理,工人党哥穆尔卡任副总理.两个工人政党在政府中合作近4年,双方都感到两党合并有助于加强工人阶级统一与领导实力.于是1948年12月15日召开两党合并代表大会,决定成立波兰统一工人党. 以上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社会党确是代表一部分不愿意参加共产主义革命的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所以战后德、捷、罗、匈、保、波六国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时,与社会党都合二为一,增强工人阶级实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这再次证明了与社会党是同祖、同根、同义、同党.

社会党是代表部分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视角,在这里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社会党内通常有左右两派,大多反对与合并.所以上述六国在两党合并过程中都曾经清除了.他们大都跑到西方,另组成反共的社会党联盟,不断攻击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这六国两党合并之后,并没有照顾、采纳社会党和平改良、逐步渐进的特点,实际上是把社会党化了,而且在执政中照搬苏联极权社会主义模式,长期又未能切实改革苏联模式的弊病.所以到1989-1992年东欧发生剧变时,东欧八国执政的又大都改变为社会党,去重新探求另一种模式的社会主义.历史辩证法就是这样无情地使事物发生这样奇异的反复变化.

五、1989-1992年东欧八国大都转变为社会党

最先把改变为社会党的发生在匈牙利.1948年共社两党合并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指10-11月间匈牙利人民要求独立自主、反对苏军控制的人民起义,遭到苏军镇压)后改组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该党领导改革卓有成效,但是始终未能根治苏联模式弊病.到80年代末改革陷于困境时,党内产生严重分歧.党的十四大于1989年10月6日开幕,大会上有人主张革新党,多数人认为要改变为社会党才能表明与以往的错误彻底划清界限,并且同官僚主义的党治国家制度决裂,以促进混合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和自给制度的建立.10月7日代表大会举行表决时,赞成改为社会党者1005票,反对者159票,弃权者38票,党当即改名.过两个多月,即1989年12月17-18日,反对改为社会党的少数人另外重新召开党的十四大,继续选出匈社会主义工人党新的领导人.然而国家已经变色,10月18日匈牙利社会党占多数的国会已经通过决议,将国名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宪法中已取消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作用的规定和国家属社会主义性质的条文.到1990年3-4月匈牙利举行制议会大选时,不论社会党或社会主义工人党都沦为在野党.可见不论社会主义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匈牙利都已失去民心.

在德国,执政的统一社会党于1989年12月召开特别代表大会,绝大多数代表都同意把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社会主义党”.这实际上已经把党的性质由科学社会主义改为社会主义.然而国内局势依然更加混乱与严峻.到1990年2月4日,该党进一步发表公告:将党的名称直截了当改为社会主义党,而且声明社会主义党已经同原来的统一社会党“彻底决裂”,它完全是一个“新党”.也就是要走所谓“人道的的社会主义的道路”.2月25日民社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认同了“社会主义党”这个新名称.即使这样,也未能挽回局势.3月19日民德人民议院竞争大选揭晓,以基督教联盟为主的竞选联盟获胜.民社党落选,成为在野党.两德于10月3日完成统一,德国被吞并到联邦德国中去了.

1989年由匈、德两党首先改名易帜,到1990年进而有3个党也改变为社会党或社会党.前后有所不同的是:匈、德两党是在改变为社会党或社会主义党后才失去政权的,而波、保、捷三党则是在失去政权后才改变为社会党或社会党的.

波兰于1989年6月举行四年一度的国民大会大选.这次大选被迫允许反对派“团结工会”等参选.长期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自以为拥有众多政治资源,如掌握着军队、国家财政和宣传媒体等,一定还能保留领导执政地位.结果波党只获173席,反对派却拥有260席.在随后半年的曲折斗争中,新总统表面还由波兰统一工人党原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挂名,掌握行政大权,政府总理却由“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的顾问马佐维耶茨基担任.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名从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取消宪法中关于政治领导力量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规定.波兰是东欧第一个通过选举失去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波兰统一工人党还想用改旗易帜的办法,来挽回败局.1990年1月27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一大,这也是最后一次党代会.大会一致同意提出的结束党的活动、另建新党的意见.但是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新党就有不同观点.约有1200名占绝对多数的代表主张建立社会党,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另约有110名代表主张建立社会联盟,还有约300名代表主张建立第三政党).实际上波兰统一工人党改变为社民党也无济于事.11月25日在总统大选中,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终于取代社民党的雅鲁泽尔斯基当上新总统.社民党完全沦为在野党.雅鲁泽尔斯基将军是1980年波兰实行全国军事管制的铁腕人物.可是到1989-1990年他深感积重难返,大势已去,如果再动用军队势必引发内战,造成国家民族重大灾难.所以他被迫无奈顺从民意,和平交权.

保加利亚于1989年12月7日成立了强大的反对派组织“力量联盟”,强烈要求“结束的统治”,“废除极权主义制度”.在反对派游行的强大压力下,国民议会于1990年1月15日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取消宪法中关于保共领导地位的条款.1月29日国务委员会决定要取消一切军队系统中的党团组织.在这关键时刻,保共于1990年1月30日至2月1日召开第14次非常代表大会,普遍认同政治多元化、制和市场经济,发表《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宣言》,决定把改变党的名称问题交给全体党员表决.结果是8671%的党员同意改名.4月3日保共正式改名为社会党,实行社会主义.但是这也无法挽回败局.8月1日联盟主席热热列夫当选总统.11月15日议会决定把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这也就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体制.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掀起改革浪潮,遭到苏联军队入侵镇压.这为捷1989年的剧变埋下了祸根.国内反对派一直利用1968年事件不断制造动乱,捷共领导未能及早为1968年事件平反,错失良机.1977年反对派提出“七七宪章”,要求维护人权和公民自由,又遭到政府镇压,积怨更加深重.到1989年在东欧多国剧变浪潮激荡下,从11月17日起全国爆发约250万人的群众游行,要求“取消垄断”,要求重新评价1968年事件.在群众强大压力之下,捷共被迫退让.12月20-21日捷共召开非常代表大会,承认捷共以往所犯错误“其实质是非的”.大会通过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实现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12月29日捷联邦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捷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也就是要转向竞选制.1990年6月8-9日捷举行全国第一次派参与的议会大选,反对派组织“公民论坛”获票居首位,其首领哈韦尔再次经自由选举产生的议会推举为总统(1989年12月29日他首次当选总统,他本是剧作家,“七七宪章”运动发起人,多次被捕判刑).1989年10月哈韦尔才创建的“公民论坛”在1990年6月议会大选中居然获票第一位,由它组阁成立新政府.至此捷共完全沦为在野党.5个月后,即1990年11月3-4日捷共举行十八大,即最后一次党代会.大会强调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反对恢复资本主义.然而到1991年12月以后党组织即分裂为捷克-摩拉维亚②和斯洛伐克左翼党两个党.捷-摩共是前东欧唯一保留“”名称的较大的社会主义政党,实际上其指导思想也已转向社会主义.捷共即便改旗易帜也未能阻挡资本主义复辟.

到1991年,东欧还有三国,即南、阿、罗,执政的也都变为社会党.

南斯拉夫,如前所述,历史上有社会党在1945年成立南联邦人民共和国时就已消亡.南建国以来一直是南斯拉夫(1952年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制.但是东欧1989年变为制和转变为社会党的风潮对南影响很大.1989年10月南共联盟全会通过了《政治体制改革提纲》,同意南实行制.南共领导人显然也感悟到以往垄断政权缺少竞争活力,但仍然自信在竞争中能更加增强自己领导执政的能力,不会落败.同年12月南共进而发表《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关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发展新设想的宣言》,对以往实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作出深刻总结.南共自1948年遭到工人党情报局和苏共批判以后,50年代以来独立开创了自治社会主义新路.然而南共联盟主席布铁托依然实行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铁托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还通过宪法与党章规定他为终身总统和终身主席,他曾经有意指定南共著名理论家卡德尔为接班人,不幸他却比铁托早亡.铁托于1980年逝世,享年88岁,是社会主义国家领袖最高龄者.铁托实行的这种斯大林体制无疑妨碍了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健康自治.既是领袖个人专制,工人和社会就难以自己自治.所以南共在上述《宣言》中指出:“专制社会主义的末日已经到来”,南共今后的目标是把“南斯拉夫建成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一个具有个人自由、、自治、社会公正、互助和物质丰富的社会”.1990年1月20日南共联盟召开十四大,这也是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分歧严重,不欢而散.会后南联邦和南共联盟都分崩离析.南联邦分裂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森哥维那和塞尔维亚-黑山5个共和国,南共联盟瓦解后各个共和国的共盟都改名为社会党.然而南斯拉夫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反而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

阿尔巴尼亚历史上素来没有社会党,1946年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后一直是1941年建立的(1948年改名劳动党)执政,没有其他任何政党.但是在东欧六国于1989-1990年发生巨变浪潮冲击之下,1991年也翻盘了.从年初起数万群众集会要求释放政治犯,要求劳动党政府辞职.3月31日至4月15日举行第一次议会自由选举,参与竞选.4月26日人民议会通过《宪法要则》,删去了有关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内容;决定把国名由“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同时规定政党必须与国家分离,国家实行总统制.4月30日新议会选举首任总统,劳动党总书记阿利雅仍然以超过2/3选票当选.然而新政府仅执政22天就被迫辞职,另成立一个反对派占一半的临时政府.6月10-13日阿党举行十大,这也是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阿利雅在会上就党以往所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党政不分等严重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大会决定党今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绝大多数代表同意将党的名称改为社会党.即便这样也无法自救.该党自1991年以后,有时也上台执政,或者组成联合政府,但是走社会主义之路没有什么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罗马尼亚是怎样奇特地与众不同地转胎为社会党的.罗共从1965年起由47岁的尼齐奥塞斯库担任党第一书记.他大搞超越斯大林体制的个人集权制.他3月就任第一书记,7月就改称总书记.随后他集党、政、军、民、经、社六大权于一身.由总书记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社会主义团结阵线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还兼共和国总统和两个总司令(即武装部队总司令和爱国卫队总司令.爱国卫队即专门保卫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部队).1989年东欧多国发生多米诺骨牌式效应的剧变时,他很有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他自认为坚定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搞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决不搞议会;坚持制,决不搞制;坚持计划经济,决不搞市场经济.到1989年年底,他自以为政权固若金汤,有8万多爱国卫队保卫,有400万员拥戴(党员占人口五分之一,是当时按人口比例员最多的国家).所以他还敢按原计划出国到伊朗访问三天.岂料真的祸起萧墙.12月16日晚西部匈牙利族聚居的蒂米什瓦拉市有一个神甫因散布对政府搞“乡村规范化”不满的言论被解职,引起群众不满,越来越多的人上街游行,立即遭到军警镇压.饱受齐奥塞斯库长期专制统治和一系列过左政策之害的广大民众当即喷发怒火,游行迅速发展到首都布加勒斯特.20日齐氏从伊朗匆匆赶回.21日首都数万人集会.齐氏下令开镇压,引起军队哗变.他迅即把带头举事的国防部长处决,可是国防部副部长挺身而出,率领起义部队追捕齐氏夫妇.结果齐氏夫妇被特别军事法庭赶紧于25日判处死刑,立即处决.政权由23日刚组成的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12月28日宣布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罗马尼亚”,实行三权分立、议会的共和制.拥有400万党员的罗共也就悄然覆灭了.然而其中积极坚持社会主义的少数人于翌年即1990年11月16日另建社会主义劳动党,转向在议会、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劳动人民争取福利,实际上是走社会主义之路.更为奇特的是刚执掌政权的救国阵线委员会很快也转胎为社会党.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在1990年5月当选罗马尼亚第一任总统,他于1993年7月把救国阵线更名为社会主义党,2001年6月又改名为社会党.为什么他也明确主张走社会主义之路呢?原来他是罗共书记,主管宣传,因不同意齐奥塞斯库的某些过左措施,1977年7月被解除书记职务,贬为县委书记.他心中自有很深的社会主义情结.他眼看1990年底建立的社会主义劳动党只是一个仅有3万多人的小党,他自信在国内还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所以敢于出面把救国阵线改组为社会党,参与竞争.他曾任多届总统,直到2004年届满退休.社会党2009年才成为在野党.该党拥有50万党员,在罗马尼亚政治舞台上仍有较大实力. 从上述可见,从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中8个执政的国家政权覆灭前后,全转变为社会党或社会党.其中捷克-摩拉维亚虽然名为,其宗旨也已改为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怪异的变化呢?如前所述,在1946年和1948年东欧八国中有6个刚执政的都把社会党合并进来,为的是统一工人阶级队伍,增强工人阶级力量,共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然而执政40多年来,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又改革不力,所以在原来的社会主义面临危难或者刚被覆灭之际,一部分领导人又想转而从社会党的社会主义那里另求出路和生路.因为社会党毕竟是代表一部分不愿意走过激革命、突飞猛进之路的工人探求和平改良逐步渐进之路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如果这些执政的更早十年八年善于吸取社会党和平改良、逐步渐进的一些好经验,也许还能从体制内改革着手革除苏联模式急于求成和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病,探索成功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模式.由于当年在苏联强力阻挠之下,它们难以独立自主地探求社会主义,才酿成了1989-1991年剧变的悲剧,这是惨重的历史教训!东欧八国在发生剧变前后,之所以被迫改变为社会党(或者如捷克-维拉维亚只是在名义上保留名称)、走社会主义之路是为了国家民族能够和平地转轨,避免发生内战,给人民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波兰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曾经是1980年宣布并实行全国军管的社会上有名的将军,到1989年剧变时他就不再动用军队,而是主动让权.唯独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强硬到底,动用军队镇压人民,死了约5000人,最后还是被起义部队处决.罗共终究还是转胎为社会党,也是为了社会能够得到和平有序的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在东欧剧变中是起了避免流血冲突、促进社会和平转轨的积极作用.如果都像齐奥塞斯库那样顽抗到底,依然挽救不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必亡的命运,还会给国家民族带来内战的灾难.

纵观上百年社会主义运动史,我们认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第一,1918年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与社会党两大类社会主义政党,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形成的各国社会党或社会党,它们本是当时社民党内的左右两派,这两派是同祖、同根、同义、同党;第二,从1918年各国社民党内左派才分立出来创建,从此与社会党兵分两路,分道扬镳,各自代表革命工人和只想逐步改良工人的要求,在20-30年代彼此势不两立,互相对立对抗,结果双方受损,两败俱伤;第三,二战后东欧六国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时,于1946和1948年,德、捷、罗、匈、保、波六国与社会党通过召开联合代表大会甚至通过全体党员决定,实现两党合并,这说明社会党确实是代表部分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合并有利于实现工人阶级统一,增强工人阶级力量;第四,在1989-1991年东欧八国发生剧变时,执政的都不约而同地在剧变前后把改变为社会党,也就是从原本急于求成、过度集权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改变为在议会条件下重新探索和平改良逐步渐进的社会主义新路.

当今联合在1951年建立的社会党国际之内的五大洲社会党、社民党和工党约有150个,党员约4500万人.现在社会党的成分愈益复杂,渗透了不少小资产阶级分子,甚至资产阶级分子,但是工人成分仍然是主流基干,工会会员是其依靠的阶级基础.战后执政过的社会党有50多个,它们善于利用资本主义议会,为谋求工人权益、增进工人福利、限制资本主义剥削、减轻资产阶级压迫、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显著成绩,举世公认.只有戴深黑色墨镜者才把它们看作漆黑一团.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虽然也有130多个,但是大部分都是边缘化的小党,党员总数仅有近700万人,远比不上社会党力量强大.当今大部分都已认识到暴力革命急于求成之路走不通,只能走议会、和平改良之路,从总结历史经验中都已纠正了以往排斥、对抗、打击社会党的传统观念与做法,转而采取与之竞争合作的新举措.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从1982年就与社会党国际和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党建立了并加强了联系,我国党政领导人还多次亲自或派人到西欧、北欧访问考察社会党的实况和实践.我们不走老路,也不改旗易帜,但是要善于借鉴社会党发展混合经济、市场经济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工人福利、廉洁奉公、不搞特权、重视党内、工人和选民等经验.社会党及其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多错误和欠缺,我们当然要与之划清界限,加以指明.但是如果根本否认社会党是代表一部分工人的走和平改良道路的社会主义政党,如果仍然视之为代表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政党,那是不切实际的.散播这种停留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共产国际时期和50-70年代苏联模式极盛时期的观点,只会误导不明历史与现实真相的读者,还会阻碍我国改革开放、妨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在很有必要加以辨析,以正视听,以免以讹传讹,混淆是非,颠倒敌友,贻害实践.

我自己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的教研过程中,因受“左”的思想影响,也曾经屡次在课堂上和参与编写的教材中批判过社会党及其社会主义.然而80年代以来紧随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与时俱进,我在课堂上和我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1990年迄今已经发行第六版,印数达40多万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说》、《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大辞典》等教材和辞书中,都对社会党及其社会主义作出越来越详细、越客观公正的全面分析,可供学界参考.愚者一孔之见,不实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注释:①转引自《德国统一社会党简史》,德国统一社会党马列主义研究所编写组,陆仁译,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

②摩拉维亚为捷克东部大地区.